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91年1月25日四川省桑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省桑品种审定会委员,省作物品种审定会委员、省科委、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省蚕研所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审议了省蚕研所课题组提供的川852选育及应用报告,实物标本和图片、重点对852品种的丰产性能、叶质和抗病力等经济性状作了详细评议,并进行了质疑答辩。最后会议通过了审定意见,认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目前尚缺乏比较理想的早生桑品种。为解决这一问题,1986年以来,我们在本所桑树品种资源中,经过物候期观察,产叶量调查和叶质鉴定,初步选拔出三个比较优良的早生桑品种。一是广东蚕研所选育的“大十桑”;二是浙江蚕研所选育的“农桑8号”;另一个是本所通过芽变选育的“陕桑869”。这三个桑品种,春季发芽早,成熟快,产叶量高,养蚕成绩好,且均未发现原有早生桑品种容易感染的桑萎缩病,基本符合关中、陕南养蚕、制种的要求。现将部分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新桑品种川765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培养而成。经过十六年的观察调查及室内鉴定和二年省区试结果及农村推广应用后,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能,平均亩桑产叶量1807.41kg,比对照湖桑32号高12.14%。1996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发给品种审定合格证书。现将川7657桑的鉴定结果分述如下: 1 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9月20日在省农业厅招待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桑、蚕品种审定工作列入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并相应增补成立了蚕桑专业组,具体负责我省桑、蚕品种的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抓好“抗青”桑品种育苗和植后的管理,省公司蚕桑部组织了湛江、茂名、肇庆市(地区),廉江、化州、阳山、郁南、罗定县公司的经理、生产科长(股长)和湛江市蚕科所有关的同志,从五月十九日到二十三日先后到了遂溪县的洋青;廉江县的河堤、龙湾;高州县的曹江;化州的壶垌、那  相似文献   

6.
广东新桑品种-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速度快、叶片大、叶肉厚、桑叶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区、市)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桑品种川799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桑品种川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鉴定和两年区试结果,农村示范推广应用,该品种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平均亩产桑叶1551.53kg,比对照湖32高11.64%。1996~200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现将川799桑品种的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桑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新塔桑)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树是蚕业基础生产资料,选育和推广桑树良种是蚕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最基本的高效措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充、江油两市曾选育和推广了塔桑和川852等良种桑,对四川蚕桑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这两个品种在叶质或高产性能方面不适应高效蚕业的需要。这是由于常规二倍体品种人工有性杂交的基因重组面较窄,以致育成品种很难在优质和高产等经济性状上达到统一。研究表明,桑的某些三、四倍体在优质和超高产等经济性状上有独特的优势。三倍体桑的高效水平已为陕桑305、嘉陵20号和丰田2号等品种所证实(增产30% ̄40%)。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6日至12日,全国第一批桑品种审定、鉴定工作会议在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丝绸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和来自浙江、江苏、四川、山东、湖北、陕西、吉林及广东等8个省桑品种鉴定基点的代表,审定委员等近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总结了全国第一批参加鉴定的25个桑品  相似文献   

10.
<正>蚕桑生产属技术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因采叶给桑劳动费工而成为制约养蚕工效。据资料,蚕业发达的日本和我国江、浙等省的一些养蚕大户,栽培条桑育品种或密植杂交桑,实行壮蚕条桑育,生产1 kg蚕茧的劳动时间仅1.2~1.3 h,  相似文献   

11.
桑树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桑品种又是栽桑养蚕的支柱、优良的桑品种对产叶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同行都十分重视新桑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并把它作为增强蚕桑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以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化蚕业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本省蚕种场早生桑栽植面积较小,且用不同早生桑品种与原蚕饲养成绩的关系,也未作详细的研究,为此,我们于1978年春期,在省原蚕种场的协助下,对小蚕期不同桑品种与原蚕的影响作了调查,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小蚕期供试桑品种有大叶早生、乌皮桑、桐乡青三种,饲养蚕品种是杭7和杭8,小蚕期按蚕品种不同分设混合区,每区收蚁量  相似文献   

13.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专业组于1994年3月17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楼召开桑、蚕新品种审定工作会议。会议由省丝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农艺师、专业组组长余炳球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专业组副组长、省丝绸(集团)公司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毛铿祖,省蚕研所所长、副研究员肖练章,华南农大蚕桑系主任、副教  相似文献   

15.
<正> 由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与涪陵地区丝绸公司共同选育出适应丘陵山地栽培的嘉陵9号、嘉陵新9号、嘉陵16号高产型良桑品种。通过鉴定:该品种叶型大、叶肉厚、产量高、叶质优良、抗逆性强。其中嘉陵16号,是国内首次人工育成的3倍体良种桑。目前,正在涪陵地区农村试验示范栽培。下图是科技人员现场观察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在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全下,全国桑树品种鉴定珠江流域鉴定点的任务。主要是鉴定各单位选育的一部份优良品种在珠江流域的适应性,为加速桑树良种化,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 1.育2号: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9x广东桑育成的。 2.试11.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利用中桑5801x四209育成的。中桑5801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8x广东桑育成。四209是由  相似文献   

17.
广东新桑品种—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  相似文献   

18.
新桑品种川826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桑品种川826系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采用辐射诱变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良单株培育而成.其母本是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种子用Co60γ酌射线处理后选出的优良单株,进一步用优良的地方品种作为父本再进行杂交,从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新桑品系,1997年作为苗头品种与其它优良单株一起扩大繁殖,并以湖桑32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对其发育期、特征特性、经济性状、叶质等进行全面鉴定,2000年先后引种到浙江、云南、安徽及四川的三台、蓬安、乐山、广元、内江等地示范繁殖,2001年列项作为四川省"十五"农作物育种攻关"优质、高产新桑品种选育"项目主攻品种,分别在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三台蚕种场、蓬安县龙蚕镇、乐山杨花渡蚕种场进行省区域试验,并在蓬安、广元、内江等地进行农村试验.经过3年区试和多年室内鉴定,其经济性状和养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是一个优质高产新桑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实现桑树良种化,进一步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效益”在省丝绸公司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12年的桑品种选育工作,对原在泸县选出的桑品种泸县04号桑进行了5年栽培试验,观察调查,养蚕试验和鉴定。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好,枝条长,节间密、叶型大、产量  相似文献   

20.
按照《桑品种国家鉴定工作细则》和《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品种鉴定工作细则》的要求,根据1994年第六届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会议精神,于1996年开始进行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三批桑品种协作鉴定工作。目前本批桑品种鉴定工作已经完成,现综述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鉴定点和参鉴品种参加本批品种协作鉴定的单位(鉴定点)有陕西所(周至)、山东所(烟台)、山西所(夏县)、河北所(承德)和陕西安康所(安康)等4省5地5个鉴定单位(点)。参鉴的品种有陕西所选育的陕桑305(4个鉴定点)和陕桑402(2个点),山东所选育的8639(4个点)和鲁诱1号(3个点),山西所选育的晋选7号(3个点),河北所选育的物45(3个点)和杂105(2个点),辽宁所选育的辽育16号(3个点)和辽育164号(2个点),加上对照品种湖桑32号共计10个品种,因苗木数量不足等原因,各点鉴定品种不尽相同。 1.2 栽植建园情况参鉴品种采用随机排列,3~4个重复,密植,低干养型,鉴定项目和方法基本统一,桑园管理结合当地生产习惯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