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20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表明,全生育天数的变幅为86-240天,株高200-428厘米,茎粗为0.8-2.3厘米,鲜皮厚为0.6-1.9毫米,束纤维强力为28-52kg/g,束纤维支数为215-388支,纤维亩产60-220公斤,鉴定出一批高产,抗病,优质及特异类型品种。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其变化规律,提出种质资源利用意见等。  相似文献   

2.
潘其辉  赖占钧 《中国麻作》1996,18(3):9-12,24
1991年至1993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研究、鉴定、确定利用价值、筛选出具有各类综合优异性状种持。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咱质9份。利用优异种质交培育出麻纺、造纸两用的红麻86-4新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引进的7份红麻优异种质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在信阳市进行了比较鉴定研究.结果表明,7份红麻优异种质均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其中,福红航992的纤维产量为2984.8 kg/hm2,比对照增产12.79%,增产达显著水平;福红952、福红992纤维产量分别为2959.1、2932.2kg/hm2,比对照增产11.82%、10.80%.这3个品种在信阳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117份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17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包括71个和46个品种(系)。第Ⅰ、Ⅱ类群又分别分为6个和7个亚类群,第Ⅰ-1、Ⅰ-2亚类群各再分为7个品种群,第Ⅱ-2、Ⅱ-6亚类群分别再分为5个和3个品种群。第Ⅰ类群的品质较好,芥酸含量平均为4.3%,6个亚类群间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而第Ⅱ类群品质较差,7个亚类群间差异较小。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6.
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对38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产量与单株总荚数(r=0.714^**)、单株有效荚数(r=0.712^**)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结荚高度(r=0.593^**)、主茎节数(r=0.450^**)等也呈显著正相关;每荚粒数与生育期(r=-0.586^**)、百粒重(r=-0.437^**)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百粒重(r=-0.445^**)呈显著负相关。在黄淮夏大豆生态类型内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夏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潘其辉  赖占钧 《江西棉花》1996,(5):38-40,F003
1991-1993年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确定利用价值。筛选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成铃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持5份,红麻高产,优质种质1份,高产,高速强,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9份。  相似文献   

8.
1991年至1993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研究、鉴定,确定利用价值,筛选出具有各类综合优异性状种质。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5份。红麻高产、优质种质1份,高产、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9份。利用优异种质杂交培育出麻纺、造纸两用的红麻86—4新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日本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特性并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以从日本引进的儿9份大麦种质为材料,对不同棱型大麦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棱型的材料在这6个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4个性状差异显著。与四棱和六棱相比较,二棱材料极显著地表现出矮秆、穗下节间长度短、穗子长、穗粒数少、千粒重大的特点;四棱材料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居中,产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六棱材料穗粒数极明显地高于其它棱型。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药食两用的优质红花种质,对来源于30个国家和地区的482份代表性红花种质进行评价.基于大田试验,在红花成熟期时选择株高、分枝高度、顶端分枝高度、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幼苗存活率、开花期、花色、叶片有/无刺、苞叶有/无刺、叶缘、千粒重12个农艺性状,采用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与朝天椒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筛选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及新品种选育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24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株高、主茎粗、株幅、单果鲜重、单果干重、单株结果数、果实纵径、横径、果型等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变异性及相关性。[结果]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6%,其中单株果数、单株鲜产量、单果鲜重在各种质资源间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0.14%、34.92%、30.8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产与鲜椒产量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单株干产与茎粗、株幅、果实纵径及单株果数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7、0.433、0.413、0.404。[结论]在筛选朝天椒自交系或选配组合时,可选择单株果数较多、单果重较重及果实纵径较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红麻种质资源的形态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红麻育种中,以往多采用整株(单株)样品进行测产,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常因剥皮不净和脱胶不匀,影响测产精确度。因此,利用我国现有材料,研究红麻茎部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规律,找出能代表整株值的最佳部位,以简化红麻单株测产手续,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国外31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红麻品种325份,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18个表型,其中12个属于新引进的表型,以首次搜集到的野生资源尤为珍贵。对其中20份高产品种研究表明:全杆产量和纤维产量以 BG52—135最高,分别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14.56%和11.2%,其次为台农一号,EV71等,增产10—7%。纸浆品质好、出浆得率高、木纤维较长适于造纸用的品种为 BG52—135,次为 EV71。抗根结线虫病较强的品种为 J—1—113。高抗红麻炭疽病的有85—224,85—133等。文中还详细论述了引进资源的其它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等。  相似文献   

15.
红麻种质资源抗炭疽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坦桑尼亚黄麻红麻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的春小麦种质资源,明确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所收集该省育成的小麦品种(48份)以及从外省引进的部分种质资源(90份)为材料,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20.61%)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2.44)均高于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平均值(17.91%和1.95)。用离差平方和法将138份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其中第一类群材料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优,其株高在70 cm左右,不孕小穗数少,小穗密度大,多粒性好,穗粒数多,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粒重适中,是春小麦育种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特性并发掘可供育种利用的优良基因资源,对保存的874份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从地理分布、农艺性状、品质及抗病性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小麦种质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江汉平原麦区分布数量最多,而鄂西北山地麦区小麦资源最为富集,除东经112°74′至114°15′之间、北纬31°18′至32°09′之间和北纬29°37′以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2)供试小麦种质以具有长芒、白壳、红粒、弱冬性和中熟等性状为主,4个产量性状(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穗粒数)和4个品质性状(硬度、沉淀值、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指数高;(3)抗病性以对根腐病、黄矮病和条锈病抗性最强,而对赤霉、叶锈、秆锈及白粉病的抗性较差;(4)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株高>穗粒数>沉淀值>穗长>硬度>条锈病抗性=黄矮病抗性>根腐叶病抗性>成熟期>赤霉病抗性>根腐穗病抗性>冬春性>芒>壳色>白粉病抗性>粒色>叶锈病抗性>秆锈病抗性。  相似文献   

19.
几个国外引进高产红麻品种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四川苎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