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油菜-单季晚稻免耕直播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油菜-单季晚稻免耕直播配套栽培,油菜和单季晚稻均可获得高产。油菜可选浙双758、高油605,杂交粳稻可用秀优5号,常规品种以秀水09为宜。秀水09适期早播,播种量45 kg/hm2产量较高。免耕直播配套栽培省工、节本,油菜-单季晚稻两作合计可增收5 524元/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季晚稻氮、磷、钾用量试验,探讨相对适合嘉善县的晚稻施肥量.结果表明,每667 m2施钙镁磷肥15 kg,尿素25 kg,氯化钾10 kg的单季晚稻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季直播晚稻自2003年开始在我地区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且因其工本轻、产量高、效益明显等优点已为我地区和周边乡镇广大农户所欢迎.为了进一步规范单季直播晚稻栽培技术,特制定本标准,作为单季直播晚稻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浙北地区单季晚稻机插季节宽裕,充分发挥单晚稻塑盘机插秧的增产潜力,取樽足穗、大穗和高产,特进行了单季晚稻塑盘机插秧适宜播栽期和播裁密度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以5月中旬~下旬分批播种、播量125~150g/盘、栽插秧龄15~20d、密度25~27万丛/hm2、基本苗100~I5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适宜前作为四季豆的单季晚稻品种,笔者于2008年对几个单季晚稻当家品种进行了适应性高产攻关,结果表明,适宜该种植模式的单季晚稻品种为“Ⅱ优0293”、“Ⅱ优明86”等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药剂控制后形成不同虫量梯度的第4(2)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分蘖期直播单季晚稻后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季直播晚稻在356条/m2第4(2)代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没有显著减产,说明单季直播晚稻在分蘖期对第4(2)代稻纵卷叶螟的为害补偿能力很强,有必要放宽单季晚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机插秧培育技术、单季晚稻机插技术和大田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关键环节,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学林  平永林 《农技服务》2010,27(6):691-691
从机插秧培育要点、单季晚稻机插要点和大田栽培技术要点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德镇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hm^2,但农民种植单季稻还沿用连作晚稻的大秧龄、密植等技术,导致单季稻产量水平没因季节延长而提高,单产一直徘徊在7500kg/hm^2左右。为探讨单季稻生产技术,提高其产量,增加种粮效益。2006年,在建德市农业局粮油站指导下,在本镇的珏塘村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以探索单季稻超高产生产技术和栽培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东阳市巍山镇单季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的主要工作做法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单季晚稻高产建设提供经验和依据,促使单季晚稻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单季晚粳稻(秀水09)育秧栽培不同秧龄试验,结果表明:单季晚稻育秧栽培秧龄以16d为佳,超过22d要明显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单季晚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0、250、500、750、1000kg/667m2)配施氮化肥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有机肥250kg配施氮素12kg最为适宜,其产量水平可达698.81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浙江省莲都区雅溪镇单季晚稻示范推广"五统一"栽培模式,平均每667 m2产量达619.8 kg,比原有的栽培技术节本增收792.7元。该文总结了雅溪镇示范推广"五统一"栽培模式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4.
培两优288常山县作单季杂交晚稻进行旱育抛栽时,以抛栽密度20株/m^2,纯氮施用量168.7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粒肥3.5:3.5:3为宜。考虑到培两优288分蘖力较弱,生产中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高产施肥关键技术,包括晚稻的生育特点,施肥原则,氮、磷、钾施用比例,以及具体施肥方法等内容,以指导晚稻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6.
王人豪 《新农村》2001,(5):14-14
龙湾区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口沿海平原地区。近几年以种单季晚稻为主的种植结构有:油菜-菜-单季晚稻、冬菜-夏菜(包括辣椒、茄子、番茄、瓜果与豆类)-单季晚稻等。这些二旱(或三旱)一水的耕作制度,实现了旱水轮作,有利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单季晚稻不同土壤不同水浆管理的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潮土和盐土3大类土壤中,以水稻土种植籼粳杂交稻作单季晚稻产量最高,潮土其次,盐土产量最低;在灌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中应采用全程浅水或全程湿润的水浆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潮土和盐土条件下,不能采取水稻生长中期断水搁田的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是水稻强化栽培与免耕栽培两项技术在单季晚稻上应用的有机结合,在兰溪市生产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在总结试验示范及生产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并阐述了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夏季持续高温和秋旱等不利气象,导致单季晚稻结实粒数和粒重大幅下降而普遍减产。为研究防灾减灾技术,我们以松江区多年的单季晚稻定点考察结果和气象资料为材料,对2003年气象因素与单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米质优。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杂交中稻中熟种和杂交晚稻迟熟种推广。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可在浙江省及邻近省籼稻区种植;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种植。2004~2005年在浙江衢州市早夏制种,一般产量23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400kg/hm^2。现将其早夏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