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蚕技术上一般把蚕分成小蚕(第1~3龄)和大蚕(第4~5龄)二个阶段,主要是小蚕饲育温度要求偏高,大蚕期饲育温度偏低,其实这样的划分是不合理的,从蚕的生理特性来看,第4龄蚕的生理特性与其说近似5龄,不如说近似3龄.因而我们的意见应把蚕期划分为第1~4龄为第一阶段,第5龄~上簇结茧为第二阶段.这样,需要共育的第一阶段应从补催青开始到大眠眠起饷食为止;饷食后分蚕到户为第二阶段.就是说将目前的出火后分蚕,改变为大眠眠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家蚕生理适温下1~3龄在不同温区、4~5龄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饲育的可行性,对苏·红×明·草(YS)(苏·红×明·草原种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改桑叶育制成的杂交种)、苏·红×明·草、菁松×皓月进行了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区饲养的家蚕幼虫发育情况及强健性、产茧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在家蚕生理适温下,在3个温区饲养对家蚕生长发育均影响不大,1~3龄各龄期及不同品种影响稍有不同,不同温区间食桑期1龄相差2~9 h, 2龄相差0~4 h, 3龄相差0~2 h;温度对苏·红×明·草系列比对菁松×皓月影响大;对各项经济指标影响无显著差异(苏·红×明·草的全茧量和茧层量除外);秋蚕期苏·红×明·草(YS)及苏·红×明·草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6.5~27.5℃、眠期25.5~26.5℃,2龄食桑期25.5~26.5℃、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5.5℃、眠期24.5~25.0℃。菁松×皓月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7.0~28.0℃、眠期26.0~27.0℃,2龄食桑期26.0~27.0℃、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6.0℃、眠期24.0~25.0℃。期望本试验能为云南省小蚕最适温共育大蚕自然温养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选好适熟叶适熟叶是指适合于各龄蚕生长发育的不同成熟度的桑叶。适熟叶的标准是随着龄期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上小蚕时期适熟叶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小蚕适熟叶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就眠率:取100头蚁蚕,放于28℃温度下,食桑40小时后,停止给桑,观察就眠率。就眠率高的叶质适熟良好。②含水量:一龄蚕适熟叶含水量以78%~80%为宜。③苗蚁食桑情况:取苗蚁食桑,30分钟以后观察残桑情况。据叶色、叶位判断。收蚁用桑:从枝条上数第2~3片叶,展开叶色黄中带绿,叶片带皱;一龄蚕用桑:枝条上数第3~4片叶,叶色嫩绿色;二龄蚕用桑:枝条上数第4~5片叶…  相似文献   

4.
李向东 《四川蚕业》2012,40(2):23-24
蚕的眠起技术处理妥善与否对蚕的健康和生产成绩具有很大影响。在眠前处理、眠期保护、起蚕处理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饷食就眠、分批处理、合理保护、适时饱食"的原则,以适应蚕儿生理要求,夺取蚕茧生产高丰收。  相似文献   

5.
浅谈共育室小蚕日眠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蚕共育大生产中,控制小蚕日眠是一项促进小蚕发育整齐,健康生长,减少工作量的关键的技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出根据小蚕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制定养蚕计划,合理安排收蚁时间,调节起蚕饷食时间。同时,根据各龄小蚕发育所需,适当加温或降温达到控制日眠节本调控日眠技术。  相似文献   

6.
罗太明 《蚕学通讯》2007,27(4):50-51
笔者在多年来的生产中观察发现,现行原蚕品种在春季小蚕共育阶段,经常会出现1龄眠中蚕儿干瘪死亡的现象,据调查其它蚕种场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对发生原因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是由于用漂白粉液消毒桑叶致使蚕儿食下过量漂白粉药液而发生;也有人认为是某些蚕品种对石灰过敏;还有人怀疑是蚕儿得了曲霉病等.为了弄清真实原因,有效地防止该现象的发生,笔者在小蚕共育阶段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五龄蚕起眠到饷食时间长短对其摄食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饷食时刻对蚕儿产茧效应的影响 ,以同一箔蚕为材料 ,分别在五龄起眠后 2 h、4 h、6 h……饷食 ,调查饷食后 1 8h小时内食下量及近似消化量 ;饲育老熟后调查有关成绩。结果表明 ,起蚕过迟饷食其产量低 ,茧质差。综合各项成绩 ,以五龄起眠后 1 0~ 2 0 h为最适宜的饷食期  相似文献   

8.
高品位生丝品种"芳·绣×白·春"入眠较慢,眠起处理与一般品种"早止桑、迟饷食"不同。入眠处理时,要注意有95%以上的眠蚕或在三、四龄入眠时有个别起蚕时方可止桑,保证青蚕和将眠蚕饱食就眠。有95%以上起蚕可饷食,防止起蚕乱爬,消耗体力使蚕体虚弱。注意提青分批处理,确保及时就眠。  相似文献   

9.
在为缫丝工业提供原料的丝茧育生产中,上簇,特别是营茧阶段的温度是决定茧质和丝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国内外对干上簇的适温标准均有过许多研究。所谓上簇适温,即在该温度条件下吐丝营茧,蚕体内残留丝量少,茧解舒好。目前我国生产上所采用的标准一般以24℃为中心,而日本的适温标准是21~23℃,比我国的略低。日本之所以采用这一标准是因为试验证明:解舒以20℃为优良,23℃时蚕体内残留的丝量最少。为了究明我国现行蚕品种的上簇最适温度,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桂蚕5号1~2龄人工饲料育的最佳温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调查24 h疏毛率、96 h 2龄起蚕率、192 h 3龄起蚕率、192 h 3龄存活率等发育整齐度指标和1龄眠蚕体重、2龄眠蚕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分析桂蚕5号1~2龄饲料育的最适宜温度。结果表明,桂蚕5号1~2龄饲料育在28~32℃范围内发育比较整齐,如果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建议饲育温度控制在28~30℃为宜。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将眠期的处理1.适期加眠网(1)目前,因为普及少回育,所以要适当提早加眠网,即三令蚕一开始发现将眠蚕时就加。(2)四、五令时要推迟加网,即蚕盘中发现数头眠蚕时再加。(3)三令加眠网前要撒蚕体消毒剂和石灰,以隔离蚕盘,促使蚕上爬,减少网下蚕。2.揭薄膜时间根据环境条件不同而定,一般在眠蚕达到60%时进行。(1)温度低的时侯,眠蚕要达到80%时揭膜。(2)蚕座蚕沙过多,应及早除膜。  相似文献   

12.
焦玉凤 《北方蚕业》2007,28(1):57-58
为了规范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技术,降低发病率,提高结茧率,增加春柞蚕效益,笔者认为春季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原则是:改悬挂育为茧床或帘上平面育,饲育温度24~25℃。湿度:蚕未眠时90%左右,眠时60%左右。不喂水叶,眠前出沙,蚕起青后上山。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春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具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育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证实了:(1)温度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的影响主要是感染病毒前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3℃时,无论对稚蚕或壮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21—29℃范围内,尚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高温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影响程度无笔者以前研究报道的对NPV感染抵抗性影响大;(2)添食病毒后的不同饲育温度,对家蚕感染发病的影响不大,当置于33℃下饲育时,对CPV的感染发病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不少虚弱的软化症状蚕;(3)4眠眠中用高温保护,则使时间不长,但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却有明显影响;(4)4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的感染抵抗性明显与饥饿中温度有关,25℃以上随温度的增高而明显下降,21℃与25℃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1—3龄人工饲料育、4龄以后桑叶育的蚕和全龄桑叶育的蚕、将其4龄以后的成长,特别对它们与4、5龄饲育温度(22℃’27℃)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获得结果如下: 1:1—3龄期人工饲料育的蚕,4龄的饲育温度以27℃饲育比22℃饲育,其食下量和消化量都增加,并且全茧层量也增加,5龄期则刚好与此相反,以22℃比27℃饲育为佳。而对于1—3龄桑叶育的蚕,4龄饲育温度22℃与27℃之间,在上述诸形质上没有显著差异。 2:4龄以后同一条件饲养时,眠蚕体重与饲育经过时间及茧层量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相互关系:在4龄期,当3眠蚕体重重时、4龄饲育经过缩短,同时4眠蚕体重重。在5龄期,4眠蚕体重重时,相反地5龄经过延长,茧层量增加。 3:4、5龄期蚕体重的时间性变化没有因1—3龄期饲料不同而显示特异性的变化。即1—3龄人工饲料育,从4龄改为桑叶育时,于交换后体重的成长量未表现出一时的停滞现象。文献:略李伟译自《蚕丝试验场汇报》第106号’P67—83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7年春季那坡县出现部分小蚕发育延迟、眠起不齐、弱小蚕和病蚕较多等共育欠佳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因春期早晚温度较低,自然温度共育的或均出现小蚕发育延长、眠起不齐等现象;温度在24~28℃的,发育正常,眠起整齐。湿度为85%~95%共育点,发蚕到大蚕养殖户饲养至3~4龄时,部分农户的蚕开始发生僵病,发病率较高,个别严重的甚至无蚕上蔟;而湿度控制在70%~80%共育点,大蚕期僵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时间也延迟到5龄中后期。针对共育调查和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小蚕共育欠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百色乃至全区其他蚕区春期小蚕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眠起处理是养蚕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老的技术书上把"迟止桑、早饷食"作为眠起处理的要点,认为在催眠期给于"入眠叶"是重要的,因此遇到部分蚕未入眠时即加网提青,如果仍还有蚕未入眠则再次提青,即所谓"青中提青",这样一来."眠起处理就十分繁琐,一批蚕被分成好几批.日本在六十年代就提倡"早止桑、迟饷食",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也积累了"饱食就眠,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幼苗的抗冻性进行研究,在4个冷冻温度下检验3个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4个苗龄幼苗的存活率,并计算品种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秋眠等级、苗龄和冷冻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苜蓿幼苗抗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幼苗存活率降低。在接近品种半致死温度的胁迫温度下(-6℃和-9℃),苜蓿的苗龄对抗冻性有显著影响。-9℃下苜蓿品种间幼苗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能够较好地进行区分。苜蓿品种半致死温度的排序为秋眠品种53Q60(-6.79℃)>中度秋眠品种Tango(-7.51℃)>不秋眠品种CUF101(-8.10℃)。建立了三个苜蓿品种在给定的冷冻温度下幼苗致死率的预测模型。在室内冷冻筛选育种时,本研究中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幼苗的半致死温度可以为选择胁迫温度提供参考依据,缩短筛选周期。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小蚕期止桑、饷食时间与大蚕期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关系,发现一至三眠迟饷食12小时,一至二眠或一至三眠早止桑60%,迟饷食24小时处理区的四至五龄食下量和消化量减少,五龄指数生长期缩短,体重减轻,处理结束龄和五龄中肠组织碱性磷酸酶、五龄肠液蛋白酶、五龄后部丝腺谷丙转氨酶活力降低、而一至三眠早止桑60%,一至二眠迟饷食12小时,对上述性状无明显作用,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不受止桑、偏食时间的影响。认为起蚕期长时间饥饿会损伤中肠机能,使蚕陷于营养不良,生长机能减弱,丝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表现出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蚕用叶标准金华地区蚕种场我场在用叶标准上强调二个“嫩老嫩”,即从全龄讲,1龄用叶要偏嫩,2~3龄要适熟,4龄要求充分成熟,5龄(特别后期)可以适当嫩一点;从一个龄期来讲,收蚁、饷食要嫩,盛食期要求成熟一点,将眠又要求偏嫩一点,而我们又把重点  相似文献   

20.
试验调查了大棚养蚕春、夏大蚕期与蔟中的温湿度变化,以探索有利于大棚养蚕的饲养技术与小气候调节技术.棚内温湿度变化对蚕茧产质量的影响比较分析表明,春期5龄后期和上蔟初期,35~38.8℃的高温对蚕茧产质量有较大影响;夏蚕期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春蚕期,最高超过40℃,连续高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根据春、夏期不同的气候特点,春期大棚上蔟初期要重点进行降温排湿,夏期重点进行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