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小倩 《农业展望》2013,9(3):39-41
重庆的地票交易是在国家城乡统筹战略下,率先探索地用于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的工具。地票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显化了农村土地资产价值,但由于该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交易制度存在某些不足,待补充完善。阐释了重庆地票交易制度的含义及运行程序,分析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大对复垦耕地的保护、完善溢价分配机制、设立风险基金以及建立健全地票二级交易市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明确了构建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思路,设定了构建地票交易二级市场应首先明确市场主体、客体、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流程及规则等市场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开放步骤,最后对市场的监管机制进行了设计,以确保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3.
明确了构建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思路,设定了构建地票交易二级市场应首先明确市场主体、客体、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流程及规则等市场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开放步骤,最后对市场的监管机制进行了设计,以确保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4.
地票的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具有特有的法律性质,权利主体多样化,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建设土地使用权人和地票持有人等不同权利主体享有不同的地票权利。地票交易制度是实现土地证券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董晓方  杜新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56-15458
以指标控制和农地发展权转移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重庆地票的运行模式实质是耕地发展权转移机制,并分析了地票机制运行的关键要素依据,提出了重庆地票制度创新改革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研究法、供求分析法,分析地票权益主体行为并探究地票的功能效益。结果表明:地票制度实现用地指标"空间漂移",在土地流转中有着新绩效,但仍存在不足;各权益主体对地票的供给有较大的影响。对复垦后耕地的使用要制定相关整治措施,严格执行耕地使用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各权益主体行为,进一步推进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地票交易流程,分析了流程中土地复垦来源、验收、交易价格、收益分配以及地票落地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鉴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地票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票制度相关问题解决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彬蕊  周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13-18214,18249
在借鉴对地票制度研究成果基础上,阐明地票的概念,探讨了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地票制度,剖析了重庆地票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地票的登记与扣押、复垦耕地质量和数量保障、地票的二级市场、地票价格的形成等提出促进和完善地票制度和加强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峰  郑义  刘孚文 《现代农业科技》2010,(8):395-396,399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地票制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地票运行情况的分析,肯定了地票在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和显化农村土地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认为存在地票推高房价的可能性及企业竞得地票后"落地"困难的问题,进而提出地票的发展构想,即与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衔接,适应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地票特性入手,分析了地票的权利主体,并就扩大地票制度做出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邱继勤  邱道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84-9286
揭示了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的产生机理,阐明了地票交易模式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地票落地的用途管制、空间管制的特殊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规范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票制度是重庆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可增强保护耕地的力度。本文简述了重庆实行地票制度的现状,论述了开放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在明确市场功能定位、完善市场调节和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可逐步开放地票交易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38-1044
连片贫困农村地区利用土地脱贫致富的途径有3种,即征地、增减挂钩制度与虚拟地票制度。从土地发展权来看,虚拟地票制度最有利,如果配以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可以最大限度获得扶贫资金。连片贫困地区虚拟地票制度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建设用地指标缺乏等发展权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地票资金培训进城人口以及建立产票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底,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地票交易制度,这项新举措的实施,对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简述了目前地票交易的过程,论述了开放地票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构建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模型,并分析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模型的各种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的地票交易制度由于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指标而保护了国家耕地,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推行地票制度的省(市、区)较少。结合重庆市地票交易的特点,设计了地票跨区域流转制度,并以与上海市的跨区域流转为例,通过2个城市间地票的跨区域流转与落地使用,以期为上海市提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向重庆市输送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研究结果表明,地票的跨区域流转使用,可以实现2个城市共同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本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典型宅基地置换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我国现有的宅基地置换模式按照置换离城区的远近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天津"宅基地换房"、浙江"两分两换"和重庆"地票"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3种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路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以及模式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最后,在对各类模式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现有的宅基地置换模式按照置换离城区的远近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天津"宅基地换房"、浙江"两分两换"和重庆"地票"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3种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路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以及模式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最后,在对各类模式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头脑风暴法和特尔斐法识别地票制度存在的风险并构建地票制度风险指标体系,共识别出7个一级评价指标,19个二级评价指标。采用模糊Borda数法对地票制度风险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发现农民权益保障的风险、耕地保护风险、政府管理风险、统筹城乡发展风险等是地票制度的关键风险因素。地票制度进一步发展应切实维护好农民权益、做好与土地规划的衔接、创新耕地数量质量的折算办法、统筹城乡同步发展。采用模糊Borda数法评价地票制度的风险,既考虑了各风险指标间定性的序关系又能反映出指标间的定量差别,研究方法可行,结果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厘清重庆和成都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并结合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特性,提供相对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重庆和成都市地票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将农村低效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整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农村发展。且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用地指标的公开交易,既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又能通过市场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城乡土地的空间布局的优化。2)对于一线城市,其可以将地票制度与城市更新政策结合,实现开展存量土地的再开发;而对于二线城市,其可以在地票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不同性质地块的地票置换的数量,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重庆市"地票"制度本质及其交易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政府-农民和城市-农村2个维度关系,探讨了重庆"地票"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地票"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政策的导向性错误造成了"地票"制度存在占用农村资源的嫌疑;区际剥削和代际剥削是城市剥削农村资源的内在机制。提出增加计划内建设用地指标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以加强确保农村稳定,再使用"地票"指标弥补经济发达区建设用地缺口,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最大化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价值的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规范"地票"交易制度,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