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养鱼冰下越冬风险大,日常管理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安全措施,则会发生死鱼现象,严重时会死去大部,甚至死光,所以鱼类冰下越冬管理十分重要,可概括为“四忌”。一忌“乌冰”水面结乌冰会影响透光。产生“乌冰”多因水面结薄冰后又覆盖积雪,使池塘形成半冰、半雪、半透明的冰面。  相似文献   

2.
一、冰封前的管理 1.越冬池塘的准备工作 (1)选池.越冬池宜低于地平面,位于背风向阳处,有利于保温,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标准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注排水便利,一般面积在3335 ~6670平方米(5~10亩),冰下水深控制在1.5 ~2米,溶氧量结冰前应在10毫克/升以上,冰期保持在8毫克/升左右,pH值在7.5~8.5之间,同时要求越冬池池底用黏土夯实,保证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不渗水、不漏水,有利于鱼类安全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优良牧草引种试验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方法]探索灌溉和旱作条件下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高度、产量和越冬率。[结果]红豆草、杂种苜蓿、苛刻冰草在灌溉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干旱条件下。品种间比较,灌溉条件下红豆草和杂种苜蓿高度较高,红豆草、杂种苜蓿、扁蓿豆等豆科牧草产量较高,苛刻冰草、圆柱披碱草、扁蓿豆、杂种苜蓿等越冬率较好;旱作条件下,红豆草和杂种苜蓿高度较高,杂种苜蓿产量较高,杂种苜蓿越冬率较好。[结论]在青海海东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在旱作条件下入选的品种为杂种苜蓿,在灌溉条件下入选品种为杂种苜蓿、圆柱披碱草、苛刻冰草、扁蓿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市场价格调节,北方池塘养殖鱼类冰下越冬的比例越来越大,通常占到养殖面积的80%以上,随着池塘渔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密度和鱼产量逐年增加,辽宁渔区的鲤鱼产量大部分突破了单产2500kg,越冬鱼的死亡比例也逐渐增大,常常导致渔民1a的养殖成果毁于一旦,严重制约了池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实用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林口县冬季寒冷,最低气温达到-30℃以上,封冰期长,可达150~180天,冰的厚度最大可达80~100cm,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保证鲤鱼安全越冬,既是对鲤鱼生存的考验,更是对养殖户最大的考验,现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将鲤鱼越冬期死亡原因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一、鲤鱼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鲤鱼营养不良,造成死亡在鲤鱼越冬前未进行鱼种选择,使得鱼种规格太小的,体内积贮的脂肪等营养物质能量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期  相似文献   

6.
杂交鲤冰下越冬大批死亡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方地区冰下越冬杂交鲤病鱼进行了大量的细菌分离,并在人工感染的基础上,对致病力强的三株菌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分别为温和气单胞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7.
越冬鱼池的生物增氧辽宁葫芦岛水产科研所方柯生物增氧,就是充分利用水生浮游植物及其它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加越冬池塘水中溶氧,确保鱼类安全越冬。一、生物增氧条件1.光照条件越冬池塘生物增氧的先决条件是冰下光照。冰的厚薄和透光强弱直接影响透光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最低气温达到-30℃以上,封冰期长,可达150~180天,冰的厚度最大可达80~100cm,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既是对鱼类生存的考验,更是对养殖户最大的考验。一、鱼类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越冬鱼塘严重缺氧,造成鱼类死亡一是池塘严重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过厚,再加上饲料投喂多,排泄物多,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增大;二是鱼塘土  相似文献   

9.
所测北大湖渔场12个越冬鱼池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89mg/L,其中绿藻门占48.1%,硅藻门19.3%,隐藻门13.2%,其余各门占29.4%.冰下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6.27mg/L,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构成,以轮虫的生物量最高,占72.9%.同时讨论了越冬鱼池冰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特点.  相似文献   

10.
探讨北方冬季恶劣气候下鱼塘的越冬管理,包括加大宣传、做好越冬前准备、定期测定池塘水中氧气含量、冰封池塘扫雪和打冰眼等内容,以期为北方越冬鱼塘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北方越冬池冰下水温度化的特点,通过定点定时测定发现,迅速降温的同时伴有强的大北风吹刮,封冰的当天杂交鲤由于急剧的温度变化,容易发生大批死亡;强烈搅水会使水体的水温迅速下降,很快达到鱼类耐低温的阈值;偶有冰下异常低温池,水温在1℃以下,并且大部分时间在0.5℃以下,作为越冬池将对鱼类的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北大湖渔场越冬鱼池冰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测北大湖渔场12个越冬鱼池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89mg/L,其中绿藻门占48.1%,硅藻门19.3%,隐藻门13.2%,其余各门占29.4%。冰下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6.27mg/L,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构成,以轮虫的生物量最高,占72.9%。同时讨论了越冬鱼池冰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最低气温达到-30℃以上,封冰期长,可达150~180天,冰的厚度最大可达80~100cm,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既是对鱼类生存的考验,更是对养殖户最大的考验。一、鱼类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越冬鱼塘严重缺氧,造成鱼类死亡一是池塘严重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过厚,再加上饲料投喂多,排泄物多,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增大;二是鱼塘土壤保水性差,渗漏大,缺少新鲜水源补充,致使水浅缺氧;三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冬季漫长,江河水封期达100余天,在这个冰封的系统中,鱼儿怎样安全越冬?是砸冰眼,还是水自身循环曝气?这两种方法都不妥,只有“生物增氧越冬法”是最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古浪县寒冷天气条件下,于2013年冬季对新栽植黄冠梨幼树采取几类不同的农业措施,通过观察不同的越冬管理措施对幼树保存率的影响,分析得出影响苗木正常越冬的各项重点因子,总结出适宜古浪县灌区黄冠梨最佳越冬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文彬 《新农村》2022,(3):29-30
岁末年初,鱼类苗种进入漫长的越冬存活和生长期,越冬安全至关重要.从实践看,影响苗种越冬安全的主要包括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苗种个体小体质弱或受伤致病、管理不善引起死亡等.养殖户由于忽视苗种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偏高,严重影响下一年度的渔业生产和经济效益.鱼类苗种越冬应把握好"七抓七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会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强鱼池越冬期间缺氧测定与增氧管理,是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应每隔10 d测定1次溶氧量,当池水中溶氧量降为每升水3 mg时,要及时预防结冰积雪。在每次下大雪以后,要及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以保持冰的透明度,增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地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其具体补氧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几种加拿大多年生牧草在甘肃景泰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的越冬率为50 %,百脉根不能越冬,其余品种越冬率均在75 % 以上(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中以苇状羊茅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吉农无芒雀麦、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草地羊茅和细茎冰草;多年生豆科牧草中,公农1号苜蓿和紫花苜蓿Algonguin、Rangelaneler、AC longview、Podus产量较高生长状况良好,在本地有很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全面、具体地去分析死亡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一)越冬水体严重缺氧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下列几点:1.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冰的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氧量不够鱼的消耗。2.越冬水体中有机物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3.鱼的放养密度过大或野杂鱼过多,引起缺氧。4.土壤保水力低,结冰后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缺氧。5.水体污染而引起缺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