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日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够杀死蝗虫和蚱蜢的真菌,它可能会成为一种更廉价和更安全的农药杀虫剂替代品。 尼日利亚伊巴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说,尽管这种真菌不能象化学杀虫剂那样迅速杀死害虫,但真菌的效力持续时间长久,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杀伤力。这一真菌被命名为"绿色肌肉",能在4~10天内杀死蝗虫和蚱蜢,但不伤害其他昆虫、植物和人畜。这种真菌品种土生于非洲。 由于蝗虫爆发给农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各国政府通常对之采用化学杀虫剂,但依赖化学杀虫剂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尼日利亚研究人员打算尽快对这种杀虫真菌进行广泛试验,他们认为其成本将只有化学杀虫剂的几分之一。目前南非德班的生物控制产品公司已获得商业性生产这种真菌的许可。 (本刊辑)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08,(10):27-27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的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一个安全有效的生物控制黄曲霉毒素方法。这种新方法是用相关的但无害的菌株控制那些产生黄曲霉毒素真菌菌株。  相似文献   

3.
美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发明一种有效的杀灭蝗虫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蝗胞子虫(Nosema locustae)——使之进入蝗虫的躯体,然后从内部来杀死蝗虫。 农民习惯用化学药物来药死蝗虫,但是这些杀虫药剂的毒性都很强,常将鸟类和其它蝗虫的天敌一起毒死。蝗虫一旦没有了天敌,就能够自由地进行繁殖。农业科学家认为用蝗胞子虫治蝗虫不会伤害蝗虫的天敌,所以可以避免药物治虫的这个缺点。  相似文献   

4.
经过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3年的研究,已研发出3个对独脚金(一种植物寄生性杂草)具有遗传抗性的豇豆新品种,更多的品种正在研发中。  相似文献   

5.
尼日利亚政府近日释放了4种改良的木薯品种(NR0I/0004,CR41—10,TMS00/0203和TMS0I/0040)。TMS00/0203和TMS0I/0040由伊巴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的科学家培育,NR0I/0004和CR41-10分别由国家块根作物研究所(NRCRI)和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培育。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哥伦比亚咖啡研究所、哥伦比亚甘蔗研究所、哥伦比亚农牧研究所第五分所、巴西植物研究所和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等单位的机构及科研情况,指出了结机构在运作上的共性和特点,及其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某些差异,及科研情况,指出了这些机构在运作上的共性和特点,及其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某些差异,并对我国与CIAT、中巴等在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木薯科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外木薯科技发展现状 近30年来,世界木薯基础研究、育种、生产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际上设有两个以木薯为重点的研究单位,分别是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和尼日利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此外,木薯主产国如泰国、巴西、印尼等国也相应建立了木薯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8.
由于认识到世界干旱地区以水稻种植为生的农民所面临的挑战,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与日本农业科学国际研究中心(JIRCAS)和理化学研究所植物科学中心合作,正在研发一种水稻品系.该品系即使在缺水的时候也有收成。  相似文献   

9.
科技点滴     
破解蝗虫群聚的信息素英国牛津大学生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蝗虫是通过释放体内一种生物信息素来吸引其他蝗虫聚集到一起的。这种能联系群聚的生物信息素是一种遗传基因,研究人员已经从雌蝗虫的卵中分离出了这种生物信息素,目前正在破解这种信息素的基因组成链,一旦成功,就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干扰蝗虫形成群体的方法,为开辟生物技术治蝗找到最好的方法,从而根治这种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农业灾害。原载[英]《新科学》2001.8平远编译美国将大力生产乙醇和生物燃油由美国可再生燃油协会、国家玉米种植商协会和国家生物柴油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IITA利用紫外光和蔬菜汁培养香蕉黑条叶斑真菌病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利用蔬菜汁和紫外光以辅助香蕉抗性幼苗的选育,这是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快速筛选具有抗性香蕉植株的一部分内容。香蕉植株对香蕉黑条叶斑病菌易感性的田间评价不仅费时而且费钱,所以科学家利用紫外光和蔬菜汁培育大量真菌孢子以接种试管内的香蕉幼苗。  相似文献   

11.
第12届热带薯类作物学会(ISTRC)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9月10~16日在日本筑波科学城会议中心召开,该学会3年1次召开研讨会,这是首次在温带地区日本召开。这次会议由热带薯类作物学会发起,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nternationalPlantGeneticResourcesInstitute,IPGRI)、亚太粮食和肥料技术中心(FoodandFertilizerTechnologyCenter,FFTC)等单位共同参与,日本国家农业研究中心承办,并得到20多家日本公司和企业赞助。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从事甘薯、木薯、芋头等热带薯类作物研究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国际HarvestPlus项目是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CIAT)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两个国际农业磋商小组成员非赢利机构下的国际合作计划,HowdyBouis博士是HarvestPlus项目主任。该项目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03—2007年期间已经获得来自世界银行、Gates基金会和其他捐助者的资助逾5000万美元。HarvestPlus项目的使命是通过农作物育种(生物强化)减少和预防全球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类营养不良(铁、锌与维生素A)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农业科学家们已经着手开发能抵御严重影响非洲东部和南部木薯产量的2种疾病的品种。这2种疾病分别是:木薯褐纹病(CBSD)和木薯花叶病(CMD)。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索牧鸭治蝗技术对草原保护的影响以及鸭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生物治蝗途径提供数据支撑。我们选择800只四川麻鸭,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0只,每周测量蝗虫密度计算防效。试验为期两个月,每组随机选择10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发现,牧鸭治蝗模式下蝗虫密度显著降低,试验结束时蝗虫防效达到79%;牧鸭治蝗模式下腿肌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常规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pH、滴水损失、剪切力等结果不显著;氨基酸比较结果表明,在放牧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鸭肉中酪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组间同一部位相比,试验组胸肌中硬脂酸(C18∶0)、亚麻酸(C18∶3n3)和二十碳二烯酸(C20∶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腿肌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和二十二六烯酸(C22∶6n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蝗灾严重山地草原四川麻鸭可以放牧饲养,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蝗虫田间传播水稻白叶枯细菌的调查鲁传涛张桂芬申效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高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开发公司)董汝涛(河南省科学院目前对水稻白叶枯细菌田间传播的认识仅限于暴风雨、洪涝灌溉及稻田的一些农事活动,然而,我们在河...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中国生态学会发起并主办的“第一届亚热带区域持续农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干2005年11月23—25日在湖南长沙紫东阁华天大酒店胜利召开;会议得到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食品、农业与环境科学协会(ISSFAE)等国内与国际组织的赞助,会前收到5大洲共30多个国家20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近200篇。  相似文献   

17.
IITA的大蕉与香蕉研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罗闰良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设在尼日利亚伊巴丹。其宗旨是:持续进行农业增产的研究和培训等活动,与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改善非洲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低收入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大蕉和香蕉是该所研究的重要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的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一个安全有效的生物控制黄曲霉毒素方法。此种新方法是用相关的但无害的菌株控制那些产生黄曲霉毒素真菌菌株。这个方法是由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服务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和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经过几年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农业研究顾问团”是1971年由发达国家的公立和私人机构及法人团体赞助而建立的民间农业研究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上有关重大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问题。它下属有18个国际农业研究机构。1.国际热带农业中心(IITA)建于1967年,设在尼日利亚的伊巴丹市。主要研究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粮食生产、玉米、豆薯。大豆、水稻、豇豆、薯芋、大蕉、木薯等主要作物。2.非洲国际畜产中心(ILCA)建于1974年,设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市。主要研究家畜及饲料作物,解决畜产品的种种问题。3.国际动物病害研究实…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简称为儋州野外站)是目前我国热带农业领域唯一的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它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挂靠橡胶研究所,于2005年正式命名,2008年通过第一次中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