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和谐医院的实现。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处方中的356份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7.3%,其次为抗病毒药及生物制剂。药物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及重复使用是本组44份因不合理用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处方的3大主要原因;退药处方涉及〈12岁和〉65岁患者的数量加起来占总数的45.8%。结论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07年1-6月门诊处方5 800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原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4至6月某医院门诊所有科室处方随机抽取9 846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其中207张处方(2.1%)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滥用抗生素51张(占24.6%);药物用法不当35张(占16.9%),药物用量不当28张(占13.5%);药物联用不当26张(占12.6%);儿童用药不合理21张(占10.1%);重复使用同类药物16张(占7.7%);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12张(占5.8%);医嘱不清10张(事4.8%)。结论:医院门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高度重视,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提高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8月门诊处方,对其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抽取3 000张处方统计,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2.008种,平均用药品种总数1004.2种,注射剂平均使用率11.83%,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4.17%,通用名平均使用率97.47%,国家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98.21%,平均处方用药金额95.16元.合理处方2 728张,占90.93%,不合理处方272张,占9.07%,不规范处方及用药不适宜处方占其中大部分,超常处方占少数.结论 门诊不合理处方依然严重,加强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监督与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对14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自然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占59.59%,高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也较为严重;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针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某医院药房在2003年5月~2004年6月期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登记簿中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某医院药房2003年5月~2004年6月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登记簿。根据卫生部近期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代临床药物学理论和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对这些处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某医院此阶段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954处,占错误总数的84%。主要问题分6类,包括皮试液与使用的抗菌药物不符、给药时间、溶媒、拮抗、剂量…  相似文献   

7.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合理用药极为重要。为了评价我院儿科门诊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故作如下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从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999年儿科处方8208张,主要统计患者年龄,处方中的抗菌药的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起止日期、总用量、费用、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2 结果2.1 处方调查结果处方总数8202张中使用抗菌药的5540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7.5%;其中含一种抗菌药的有2256张,含2种抗菌药的有3011张,含3种以上抗菌药的有273张,分别占抽查处方数的40.7%、54.4%和4.9%;总药费419647.84元,其中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药师的服务质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往返。方法:分析2001-01-01至2002-06-30我院门诊患者离院后返回作药物咨询的原因。结果:患者返回的原因有:不明药物用法(38.8%);怀疑药师发错药或对药物质量不放心(40.8%);药物不良反应(12.2%);药师错、漏、少发药(8.2%)。结论:减少患者不必要往返作药物咨询的关键是不断改进药师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门诊患者不安全用药现象,一是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恋药心理、抗药心理、迷信新药和贵药、怀疑心理等,二是门诊患者安全用药知识有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依从性不高,药物用药正确率低,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欠缺,有获得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需求。提出了门诊药房窗口药患沟通技巧,让患者的情绪发泄得到满足,尊重患者,理解和同情患者,及时向患者作解释和说明,充分发挥药房管理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实例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处方9 63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25%(217/9630),其中重复用药占44.70%(97/217),用药时间不当占42.86%(93/217),用药途径错误占6.45%(14/217),药理性配伍禁忌占5.99%(13/217)。结论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药师审方作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患者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查我院儿科门诊2003年1~10月份处方共6150张,对所用抗菌药物品种、出现频率、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93%;使用一种抗菌素治疗的占24.13%,二种联用的占47.22%,三种联用占7.58%;与糖皮质激素联用的占16.23%;超过100元处方占30.92%。结论:儿科门诊大多教医生是对症下药,但有个别医生有滥用抗生素行为.有待改善不良现象,更好地提高我院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日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普通处方100份,并调取药房抗高压药物消耗数量,考察门诊患者合理用药处方指标、患者不合理用药表现等。结果患者处方用药基本合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固定复方制剂用量较高,位于第一位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动态稳定,且分类、层次明显。结论抗压药物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防止抗压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3.
唐雪生  刘芳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49-J0050,J005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ADR报告329例,分别从药品种类、ADR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329例涉及172种药品。抗菌药物56个品种,ADR175例,占总例数的53.19%;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物。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27例),占总例数的38.6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116例),占总例数的35.26%。〉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23.40%)最高。结论: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门诊不合理用药并不少见。本文通过一万份门诊处方调查,发现仅属有禁忌证仍使用、超剂量或低量、用药间隔时间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的处方已占调查总数的6.34%,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医院门诊医生站电子处方是医院实行"一卡通"业务模式的关键,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电子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合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性质与特点,从医院信息系统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门诊电子处方质量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提高医院门诊"一卡通"电子处方质量的措施,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共10188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就诊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调查病例10188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5400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34%,涉及9类42种,以单联用药为主,占79.76%。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618例,分别在溶煤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以及合并用药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刘丽芳教授诊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用药经验并归纳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丽芳教授临床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处方,进行勘误后建立乳腺增生症遣方用药数据库,于数据库基础上运用软件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对所选处方进行用药频次统计、用药模式及配伍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门诊病历处方197份,总用药频次为3349次,共使用61味药,17味核心药物,其中药物出现频次以理气药及活血药为主,处方中所出现药物归经分布多为肝、脾、心、肾等经,按出现频数四气分布依次为温、凉、寒、平,五味分布依次为苦、辛、甘;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用药规律(模式)24条(其中对药模式19条、3味药模式5条),并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 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症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所采用药物以理气活血药、化痰散结药、养血健脾药为主,兼顾患者体质,注重整体审察,并辅之行气活血、化痰散结、养血健脾等治法,将病证结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1.剂量要减少。药物发挥疗效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比起年轻时、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吸收药物可能变慢:肝药酶的生成及活性逐渐减低,使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易发生不良反应: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更容易蓄积中毒。以上情况都提示老年人用药应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患病程度等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评价基层医疗机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评价,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由2014年4种降为2015年3种,基本药物平均配备使用比例由2014年75.00%提升至2015年100%)。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在合理用药方面,特别是使用抗生素药物用药水平未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浅谈门诊处方中的几个问题郑乐怡,凌解春(中山市中医院,中山528400)目前我院每天的门诊处方数都有千余张,调剂工作是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能做到有效、合理和安全用药,我们共查阅了2000张处方,并对其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1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