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许成启  汪太振 《林业科学》1990,26(5):419-426
本文引入模糊集论中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的分析方法,将发病数量(病害强度)、空间和时间动态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作为统一体,研究了杨树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的流行动态,以平均病情指数((?))、聚集度指标((?)/M)和病叶率(p)作为群体动态的特征量度,将对病害流行系统的考察化成对若干亚系统(若干阶段)来研究,使复杂的系统得以简化。同时对该病短期预报、中期预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短期和中期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
杨树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是东北地区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黑龙江省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小黑杨苗期发病严重,经济损失很大。对灰斑病的防治已经有了较好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该病对苗木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尚不十分清楚。搞清该病的为害损失,将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而林病的防治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并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引入模糊数学中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发病数量(强度)、空间和时间动态作为统一整体,以病情指数(X)、聚块性指标(M*/M)和病叶率(P)作为流行动态的特征指标,研究了小黑杨灰斑病的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小黑杨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流行动态为基础,以病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指标为依据,对小黑杨灰斑病的综合管理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综合管理程序及生产上适用的系统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杨树灰斑病危害多种杨树,尤其是青杨派的杨树。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广的杨树优良品种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x p.nigra)也普遍发生灰斑病。此病蔓延迅速,病情逐年加重。1981年讷河苗圃育小黑杨苗18万亩,普遍发生了灰斑病,严重地块折头率达19.6%。影响了苗木和幼林的正常生长,给育苗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1981—1984年我们对杨树灰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小黑杨灰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树灰斑病是由杨捧盘孢菌(Coryneumpopullinum Breso)引起的重要病害,危害多种杨树,尤其青杨派的杨树易感病,如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小青杨(P·pseudo simonii)年年都有发生。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广的杨树优良品种小黑杨(P·simonii×P·nigra)也普遍发生灰斑病,并且病情逐年加重,已给育苗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对其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全国新农药林间试验,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四年收集国内外部分新杀菌剂、国内正在研制的新农药、新剂型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几年来的调查、试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小黑杨苗木灰斑病(CoryneumpopulinumBres.)病情的时间分布与生长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当年插条苗病情对生长量的影响在各时段内均为负效应,对苗高效应以7月下旬为最大,病情指数每升降1,苗高变化1.3cm,7月中旬和8月上旬持中,为1.0cm,8月中旬最小为0.02cm;对地径效应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减小,7月上旬最大,为0.07mm,8月中旬最小,为0.02mm。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小黑扬苗木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病情的时间分布与生长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当年插条苗病情对生长量的影响在各时段内均为负效应,对苗高效应以7月下旬为最大,病情指数每升降1,苗高变化1.3cm,7月中旬和8月上旬持中,为1.0cm,8月中旬最小为0.02cm;对地径效应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减小,7月上旬最大,为0.07mm,8月中旬最小,为0.02mm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通过控制病情的方法,进行了杨树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对小黑杨(Populus xiaohei)苗木生长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该病造成的生长量损失,并不是每个时段苗高增长率的均一降低,而是扰乱其生长规律,并且在一定生长时期内苗贞增长率下降的结果。本文还对受害后生长量表现时间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树灰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杨树灰斑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多发生在大树、幼树、幼苗的叶片和枝梢上,使叶片提早脱落,嫩梢枯顶。1960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和辽宁省固沙造林试验站曾报道过,在辽宁省沈阳、盖平、彰武等地大树、幼苗有此病发生。此病病斑颜色因树种而异,有绿褐色、灰绿色和锈褐色等,其直径大小近1厘米,后期,病斑上生黑绿色突起的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菌使幼苗顶梢和幼嫩枝槽一开始就变黑、萎蔫,失去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地区随着引进和培育杨树品种的增多,育苗面积的扩大,杨苗灰斑病已开始发生,危害逐渐严重。为了对该病的了解和探索对该病的防治措施,我们在1975、1976年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工作。现将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一、病害发生和危害情况调查据了解,我地区发生该病的历史较晚,只最近几年才有所发现,但蔓延较快。通过调查得知:各苗圃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5、1976年,全地区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4.9%  相似文献   

18.
小黑杨林冠郁闭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Carr×P.nigra L.)是东北高寒地区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及城乡绿化的主要造林树种。它具有生长速度快、抗寒、抗旱、抗盐碱及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研究冠幅与胸径关系可利用树冠预测胸径和郁闭时间,以便确定造林密度。为此我们对小黑杨树冠与胸径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以杨树-杨树灰斑病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杨对生长模型和杨树灰斑病流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杨树灰斑病危害的损失量模型和多维动态经济阈值模型。模拟了杨树-杨树灰斑病的系统动态,并根据杨树灰斑病常用的管理措施,结合经济核算确定不同条件组合下的经济阈值,建立了杨树灰斑病的优化管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