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玉米三值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要素影响的研究,基本明确了种植密度与产量要素的变化关系,以及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要素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变化。 相似文献
3.
玉米立体栽培中当代杂交优势利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三层楼”米麦立体栽培是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91-1993年研制的。当代杂交优势是此项技术的增产机理之一,经对2500余穗玉米的测定分析,玉米当代杂交优势主要表现在百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等几方面,当代优势强弱变化为杂交>自由授粉>自交(姊妹交)。当代杂交优势的测定,对指导今后立体栽培中玉米组合的选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辽宁省不同地区的增密栽培试验为基础,结合对品种推荐密度和生产上实际密度的调查结果,揭示出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产上的实际密度很少高于45000株/hm2,其中低于37500株/hm2的地块占52%,37500~42000株/hm2的占31%。育种家对品种的推荐密度比栽培试验的适宜密度低10%以上,生产上的实际种植密度又比推荐密度低10%以上。根据密度试验和调查结果分析,在现有密度基础上提高20%,产量将提高10%。 相似文献
5.
通过凉单1号玉米在河西走廊不同生态类型地区,不同年份密度试验,根据产量、植株性状、叶面积系数、透光量确定9.0万株/hm2是获得高产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的密度与其产量有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优良品种都要有其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即要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7.
8.
9.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郑单528郑单958,其中,中单909的地点间变异系数最小,产量稳定性较好。4个品种玉米产量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表现为豫北豫南豫东。4个品种在豫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大;在豫东和豫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小。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生育期光照和降水量不同是产量及适宜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夏玉米密度及氮磷用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产量高于9000 kg/hm2,同时净产值超过3 75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3.
耐密玉米杂交种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 056.0~13 526.0 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为4.2~6.2,蜡熟至完熟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7.53%,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2~8.3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8.82万穗/hm2、穗粒数524~466粒、千粒重332.0~329.0 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 714.5 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4.0~5.2,蜡熟至完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6.4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9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穗/hm2、穗粒数538粒、千粒重339.9 g。 相似文献
14.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用3个不同株型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地点设6种密度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沈阳和铁岭具有相同的适宜密度,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48000、57000、67500株/hm~2;在朝阳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57000、57000、57000~67500株/hm~2;在大连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000~57000、67500株/hm~2;在丹东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 000、48000~57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16.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低。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棒三叶长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最大;丹3363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丹玉86和丹3363倒伏率和空秆率均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玉米品种龙单26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龙单26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经方差分析得出,施肥水平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各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龙单26在常规种植方式下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这样有利于提高该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决定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通过在辽宁省内的沈阳、铁岭、丹东三地种植连玉16、丹玉39、郑单958两类不同株型品种,系统比较了玉米产量、品质的密度效应以及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连玉16、丹玉39、郑单958这3个品种的产量、总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在3个地点之间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3个品种的产量以沈阳试点最高,铁岭试点次之,丹试点东最低;3个品种的粗脂肪含量为沈阳试点>丹东试点>铁岭试点;粗蛋白含量丹东试点>沈阳试点>铁岭试点;总淀粉含量为铁岭试点>沈阳试点>丹东试点。三地光照、积温和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玉米子粒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通过品种、密度等调控措施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可实现辽宁省玉米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以13份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在玉米各生育期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的高产特性及耐密性。结果表明,在75 000株/hm2密度下,登海618产量最高,其次为农大372、先玉688,登海518产量最低。在90 000株/hm~2密度下,滑玉168产量最高,其次为农大372、迪卡517,登海518产量最低。通过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品种耐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指标可转换为3个独立指标作为耐密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耐密性强的品种农大372、联创808、利单618和先玉688,登海518、登海618和裕丰303耐密性较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