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熟期适时进行人工配对繁殖,才能增加养殖效益。一般一对产蛋亲鸽一年繁殖6-8对乳鸽,除8-10月间换羽期产蛋较少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常以一次交配产蛋到孵化,育雏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一个周期大概50天,包括交配产蛋期12天,孵化期18天,育雏期20-30天,少数繁殖性能好的肉鸽,交配产蛋期还能够缩短,育雏到两星期的时候即可产蛋,使繁殖周期缩短到40天左右。同时,繁殖效果与亲鸽的品种、体质、年纪以及繁殖的时间、气候、鸡舍饲养管理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每对产蛋亲鸽一年滋生6~8对乳鸽,除8~10月换羽期产蛋较少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以一次交配产蛋到孵化,育雏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大约50天,包括交配产蛋期12天,孵化期18天,育雏期20~30天,少数繁殖性能好的肉鸽育雏到2星期时又产蛋,使繁殖周期缩短到40天左右。繁殖效果与亲鸽的品种、体质、年纪以及滋生的时间、气候、鸡舍饲养管理等有直接关系。1避免早配性成熟不代表体成熟,为了避免早配,3~4月龄的青年鸽,就应把公、母离开饲养,一般到6个月龄  相似文献   

3.
通常 1对产蛋亲鸽 1年繁殖 6~ 8对乳鸽 ,除8~ 1 0月换羽期产蛋较少外 ,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以 1次交配产蛋到卵化、育雏出巢为 1个繁殖周期 ,约 5 0d(包括交配产蛋期 1 2d ,孵化期1 8d ,育雏期 2 0~ 30d)。少数繁殖性能好的肉鸽 ,交配产蛋期还可以缩短 ,育雏到 2周后又可产蛋 ,使繁殖周期缩短到约 40d。繁殖效果与亲鸽的品种、体质、年龄以及繁殖的时间、气候、鸽舍、饲养管理等有直接关系。1 抓好放对 童鸽约 5月龄性成熟 ,出现求偶行为 ,开始配对。此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防止早配 ,性成熟不等于体成熟 ,为了防止早…  相似文献   

4.
<正>成熟期适时进行人工配对繁殖,才能增加养殖效益。一般一对产蛋亲鸽一年繁殖6~8对乳鸽,除8~10月间换羽期产蛋较少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常以一次交配产蛋到孵化,育雏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一个周期大概50天,包括交配产蛋期12天,孵化期18天,育雏期20~30天,少数繁殖性能好的肉鸽,交配产蛋期还能够缩短,育雏到两星期的时候即可产蛋,使繁殖周期缩短到40天左右。同时,繁殖  相似文献   

5.
乳鸽也叫肉鸽,是指4周龄内的幼鸽。乳鸽是依靠亲鸽消化系统中嗉囊所产生的鸽乳喂大的。随着人们对乳鸽认识的加深,乳鸽的市场也越来越广阔,饲养乳鸽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1乳鸽的繁殖通常一对产蛋亲鸽一年繁殖6~8对乳鸽,除8~10月间换羽期产蛋较少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  相似文献   

6.
鸽需成对繁殖,即一公配一母,亲鸽共同孵化和育雏。乳鸽是晚成鸟,需要亲鸽哺喂。在正常情况下,每对肉鸽年可繁殖乳鸽6—8对。平均每隔45天左右,母鸽即可产蛋一对。孵化18天,育雏20—25天,乳鸽即可上市。  相似文献   

7.
生产鸽是指6月龄以上由青年鸽转入配对后的肉鸽,也称种鸽,已经育雏的鸽称为亲鸽。一对肉用鸽,年产6~8对乳鸽,生产鸽的生产过程是产蛋→孵化→出雏→哺喂→产下窝蛋,呈周期性循环,一个生产周期一般为35~60天,可以分为配对期、孵化期、哺乳期和换羽期。  相似文献   

8.
1利用保姆鸽提高繁殖率 种鸽出壳后.一般要到5-6月龄才能配对繁殖,交配后产2个蛋即开始孵化。孵化需18天。出壳到分窝,这样繁殖一对需48天.优良种鸽1年一般可繁殖5.7对乳鸽。如果用保姆鸽代替种鸽孵蛋及喂食,则可大大提高种鸽的利用率,一般在产蛋后10天又可重新产蛋.1年可繁殖10对以上的乳鸽。保姆鸽是用一般的信鸽或草鸽配对后,代替肉用种鸽来孵蛋及喂乳鸽。  相似文献   

9.
乳鸽人工代乳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乳是由亲鸽嗉囊所分泌的一种特殊营养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乳鸽在0~7日龄完全靠鸽乳维持生长,并且多数鸽场中,乳鸽仍是由亲鸽哺喂到28日龄左右,这就降低了亲鸽的繁殖性能和乳鸽的产量。因此,通过开展乳鸽人工代乳料的研究,可以使亲鸽从繁重的孵化和育雏任务中解脱出来,缩短种鸽的产蛋周期间隔,提高产蛋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养鸽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生物学特征 鸽必需雌雄成对,才能交配滋生后代。6月龄左右的鸽子处在发情时期,雄鸽在雌鸽产蛋的前几天,就到处寻找草茎、细树枝和脱落的羽毛等筑巢所需的材料,供雌鸽编织巢窝。雏鸽在育雏期食量大,靠亲鸽哺喂,体重稳固上升,羽毛每天增大,10日龄以后能够慢步行走,约25日龄开始学啄食,30日龄能够离亲独立生活,离亲后体重逐渐降落,约在50日龄以后减轻的体重才逐渐回升。鸽有嗜盐的习惯,所以养鸽应常在保健砂中加入3%~5%的食盐。鸽子有合群的特征,记忆力和警戒性很强,有防卫本能。  相似文献   

11.
饲养肉鸽的经济效益如何,直接与生产乳鸽的多少和亲鸽产蛋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亲鸽产蛋率和乳鸽产量。一、人工哺育乳鸽传统的肉鸽饲养方法是一对种鸽孵化和哺育乳鸽。种鸽配对10天左右后产蛋,隔一天又产一枚,开始孵化,18天出壳,亲鸽从咦囊吐出鸽乳哺育乳鸽,到28天乳鸽会啄食后出巢。这样从孵蛋到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共46天。每年夏末秋初是换羽季节,种鸽停止产蛋l~2个月,l年只有300天的产蛋期,共能产6对蛋。即使高产种鸽哺育期在14天就开始产蛋,一边育推一边孵蛋,这样1年也只能生产9~10对乳鸽。如果…  相似文献   

12.
肉鸽年产蛋一般8窝左右,要提高肉鸽生产率,让其年产蛋达10窝以上,应当改变传统生产方法,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代孵肉鸽产蛋后均由公、母鸽孵化,制约了肉鸽产下一窝蛋,为此可以找保姆鸽代孵,让亲鸽产蛋后稍作调息,便可产下一窝蛋,缩短产蛋周期,比传统养殖一年多产4窝以上。保姆鸽要求在1年龄以上的、正在下蛋、孵化、育雏的健康生产鸽。找到保姆鸽后将亲鸽产的蛋放入该鸽巢中:将蛋拿在手里,手背向上,趁保姆鸽不注意时轻轻将蛋放入巢中,这样保姆鸽就会把蛋当作自己的蛋继续孵化。2.代哺、代喂(1)保姆鸽代孵出的仔鸽…  相似文献   

13.
1并蛋并雏 肉用生产鸽在笼养情况下,自然孵化的出雏率在80%-90%,雏鸽成活率在95%左右。因此,自然状态下,有10%-20%的生产鸽哺育单雏,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的鸽场,独雏率高达30%。因此,提高生产鸽哺育雏鸽数量,降低独雏率成为提高肉鸽生产水平的有效措施。孵化哺育雏鸽是肉用生产鸽的繁殖特性,一个繁殖周期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但是当生产鸽在孵育周期中失去蛋或幼雏后,就会自动终止孵育,经过7-15天就重新产蛋进入下一个繁殖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白羽王种鸽分组观察比较其超常并孵和免孵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对亲鸽并孵3枚蛋的效果与正常孵化无显著差异;并孵4枚蛋则破蛋率显著上升,受精蛋孵化率比正常孵化和3蛋并孵低约11个百分点;连续免孵的亲鸽表现正常,其平均产蛋周期为11.63天,比正常孵化兼育雏的亲鸽缩短约26天。在集约化肉鸽生产中实施超常并孵可显著地提高乳鸽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将以1对亲鸽同时喂养4只乳鸽的养殖技术,称之为肉鸽“2+4”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采用人工孵化技术、高效调仔并仔技术、保姆鸽喂养技术等,省去了种鸽孵化和哺育时间,大大缩短了种鸽的产蛋间隔和繁殖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肉鸽的繁殖     
肉鸽繁殖是肉鸽饲养中的一项重要实用技术,这也是落实选育、繁殖方案,获得优质商品肉鸽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一对生产种鸽一年可产卵孵化6~8窝幼鸽;在繁殖季节,两窝蛋间隔期为40~45d。其繁殖过程如下:1配偶肉鸽是夫妻鸟,雌雄鸽必须先完成配对,然后才会发生交配、产蛋、孵化、喂雏等行为。所以要为雌雄鸽的配对创造条件,可采用自然配对和人工配对方法。即对性成熟的雌雄种鸽按1∶1的比例投放群养,让大部分鸽自由配对;对不能自由配对的实行人工配对,即将雌雄鸽取出单独隔离饲养,然后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宽敞的鸽舍单独混放配对。2筑…  相似文献   

17.
现今肉鸽生产中,雏鸽的繁育多是靠产蛋亲鸽进行自然孵化。这样种鸽的繁殖率和繁殖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孵化率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种鸽的繁殖率,我公司的鸽场自:2000年6月起对部分种鸽所产的蛋进行了人工孵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蛋鸽生产的快速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繁殖速度缓慢。繁殖种鸽被高产蛋率技术“双母拼对”产蛋鸽所取代后,导致养鸽场产蛋鸽的产蛋与孵化矛盾日趋突出。为促进蛋鸽产业化经营发展,平阳县有关部门已引进全自动孵化机开展鸽蛋人工孵化,加快肉鸽生产,缓解鸽蛋市场对肉鸽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1利用保姆鸽的原因 1.1代替不善于孵化哺育的亲鸽 1.1.1有些鸽子虽有优秀血统,产蛋能力也很强,但不善于孵化和育雏.需要利用较会孵化育雏的鸽子代为孵化育雏,使优秀亲鸽能够延续后代。  相似文献   

20.
一、肉鸽的习性。肉鸽具有鸟类的一切基本特征,其性情温顺,适应性和生活力都很强,喜干燥,厌潮湿,好洁净、安静,有强烈的合群性和恋巢性,记忆力和识别能力强。鸽类有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习性,因此有领域行为和嫉妒行为。鸽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喜生食,有嗜盐性。 二、繁殖特点。雌雄鸽6月龄左右发情,雌雄交配2~3次后,一般经7~8天产蛋。鸽在产蛋前安静地蹲在巢盘中暖巢数天。雌鸽一般每隔40~50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