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在沙土中的保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在沙土中的实际保水效果和对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苛刻荒漠条件,考察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含量(0.10%、0.25%、0.50%、1.00%)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在沙土中的保水性能和对沙土的改良作用。[结果]复合保水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经过18次反复使用后,复合保水剂改良沙土效果明显。[结论]复合保水剂适用于沙土中。  相似文献   

2.
膨润土与黏性土复合改善沙土保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改善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地区土壤持水和保水能力。[方法]以土壤干密度、膨润土掺叠和黏性土掺量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膨润土与黏性土复合对沙土持水性和保水性的作用。[结果]沙土持水率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膨润土和黏性土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优组合为干密度1.30 g/cm3、膨润土掺量6%、黏性土掺量20%,各因素对持水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干密度、黏性土掺量和膨润土掺量;总体上看,沙土保水性随干密度和膨润土掺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黏性土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黏性土最优掺量为15.0%,就保水性而言,最优组合为干密度1.50 g/cm3、膨润土掺量6%、黏性土掺量15%,各因素对保水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前期为膨润土掺量、干密度和黏性土掺量,后期为膨润土掺量、黏性土掺量和干密度;综合考虑持水率和保水性,最优组合为干密度1.40 g/cm3、膨润土掺量6.0%、黏性土掺量15.0%。[结论]膨润土和黏性土能显著提高沙土的持水性和保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供农林用的优质保水保肥材料。[方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腐植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腐植酸)型多功能复合保水剂,利用红外光谱和吸水倍率对所制备的保水剂进行表征。[结果]制备的腐植酸保水剂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对蒸馏水的吸收倍率为1 180 g/g,达50%饱和吸水量的时间是6.5 min,达90%饱和吸水量的时间是22.0 min,对0.9%盐水吸收倍率为110 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植酸参与聚合反应,与高吸水树脂接枝到一起,所制备的腐植酸型保水剂是化学键合型腐植酸保水剂。[结论]该工艺制备的保水保肥剂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农林。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安农场土壤改良的实例,探讨解决宜胶条件差的园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胶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SAP)对微肥中不同盐类吸持作用。[方法]采用自然过滤法测定树脂吸水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脂对锌、铜微肥等的吸肥量。[结果]树脂在不同盐水溶液中吸水率的大小顺序为:(H2O)>MnSO4≈CuSO4≈ZnSO4>FeSO4。[结论]微肥中各种盐类降低了树脂吸水率,同时对各种微肥有一定的吸持作用,其吸肥量随微肥浓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手段和田间生物试验方法,评价黑龙港流域古河道细质沙土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低,严重缺乏氮、磷等大量元素;土壤有效微量元素锌、铁和硼含量均低于临界浓度;花生施用锌、铁、硼和钼肥分别增产13.9%。12.0%,8.0%和3.0%,小麦喷施锌、锰肥分别增产16.2%和4.8%。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壳聚糖(CTS)、丙烯酸(AA)和腐殖酸钠(SH)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腐殖酸钠(CTS-g-PAA/SH)高吸水性树脂;【方法】考察CTS-g-PAA/SH树脂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反复吸水性能、SH的缓释性能和在土壤中的实际保水效果;【结果】在SH含量为10%时,CTS-g-PAA/SH树脂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达到183g/g和41g/g;CTS-g-PAA/SH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反复吸水性能;与CTS-g-PAA相比,含有1.0%CTS-g-PAA/SH树脂的沙土,20d后仍然具有6.75%的保水率;SH能与AA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网络结构,当SH含量超过30%时,过量的SH是以物理填充方式存在于高吸水性树脂的交联网络中,且容易释放;【结论】SH能改善CTS-g-PAA的吸水性,CTS-g-PAA/SH高吸水性树脂不仅可降低产品成本,而且还具有缓释腐殖酸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运用张力计法对河南省7种主要类型土壤低吸力段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按照θ=AS#+(-B)模式建立了低吸力持水曲线方程,分析了土壤性质与持水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的水分变化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圈,其中两合土、立黄土滞后圈宽度较大,红胶土和砂姜黑土滞后圈宽度最窄,且各类土壤均呈现从表层到深层滞后圈由宽变窄的趋势。从A·B值和比水容量进行评价,立黄土、两合土持水特性最好,潮褐土、淤土次之,砂姜黑土、红胶土和黄褐土较差。在0.020~0.090Mpa吸力段,土壤持水量与质地关系密切,在极低吸力段,土壤持水量与容重、孔隙度关系密切,有机质含量与整个低吸力段的持水量均有正相关关系;A·B值和比水容量与质地、容重及总孔隙度有密切关系,用A·B值和比水容量的大小可作为土壤抗旱性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9.
沙土掺黏土后土壤保水保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剂量(0、176.60、235.46、294.33 g)的黏土对一定比例的混合沙土保水保肥能力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黏土能显著提高混合沙土的保水保肥能力。与对照相比,磷酸二铵溶液在加有黏土的土柱中渗透更慢,且渗透速率随黏土的施入量而减小;淋溶液中的铵态氮与有效磷总量随黏土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说明黏土可以显著提高混合沙土的保水与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得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高保水复合材料;通过干燥粉碎,进行性能测定,研究引发剂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丙烯酸和NaOH的中和度和交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吸水倍率和耐盐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单体为50.00 g时,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0.00 g,引发剂添加量为0.15 g,交联剂添加量为0.02 g,中和度为90%时,生成的高保水材料性能最好,吸水倍率可达到240倍左右,耐盐倍率达到4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砂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壤和黑土两种土壤胶体对草萘胺在砂质土柱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淋滤过程中红壤和黑土胶体的回收率比较高,分别达到66.76%和74.75%;胶体促进了草萘胺在砂质土柱中的迁移,与对照相比(无胶体),加入红壤和黑土胶体后草萘胺的回收率分别提高了9.82%和10.63%.但是吸附在胶体上迁移的草萘胺数量比较少,只占到迁移总量的1.15%(红壤)和1.68%(黑土),物理非平衡机制可能在迁移过程中起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砂薄地夏玉米施用包膜氮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砂薄地上研究了夏玉米施用缓/控释氮肥ZP(包膜氮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氮肥ZP1次性施用、或以质量比1:1比例配合尿素施用,其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率与尿素分2次施用无显著差异,与尿素1次施用相比,氮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保水剂在不同pH值下的吸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了国内外24种保水剂,测定了它们在不同pH值的情况下的吸水倍率,从而为在不同酸碱性土壤中选用合适的产品做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保水剂的吸水倍率随着pH值变化而发生变化。pH值在5.0左右的可选用保水剂品种有4、15;pH值5.5左右的有4、12;pH值6.0左右的有12、15、16、22;pH值6.5左右的有1、5、9、11、17、20;pH值7.0左右的有1、3、5、6、11、13、14、17、18、19、20、21、23;pH值7.5左右的有2、14、16、18、19、23、24;pH值8.0左右的有2、6、7、9、10、22、24;pH值8.5左右的有7、8、13;pH值9.0左右的有3、8、10、15、21。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不同沙地类型(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含量,期望得到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的防风固沙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如下: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均没有显著的规律。碱性磷酸酶在固定沙丘中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在表层土壤中其活性最高;夏季其活性最低。在3样地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3大类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细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全钾含量呈显著相关,放线菌和真菌与全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中芽孢杆菌属占细菌的比例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在半固定沙丘中是冬季最高,其次是在春季,这与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Biolog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得到沙漠中最常见的芽孢杆菌主要有Bacillus cereus、B.licheniformis、B.subtilis、B.megaterium和B.maroccanus。通过该研究客观地反映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不同沙地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从而为该地区沙地土壤改良和防风固沙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酸度及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胡敏  向永生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0):3896-3903
【目的】研究生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3.9)降酸效果和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的生石灰用量,为酸性土壤改良及生石灰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依据Ca(OH)2滴定法计算出石灰需要量,设置不施生石灰和生石灰用量0.3、0.9、1.8、2.4和4.8 g·kg~(-1)等6个处理,分别于培养后10、20、30、40、50、60、70和90 d取样8次,监测土壤p H、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含量和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动态变化;于培养后第90天播种大麦,2周后进行观测,研究不同生石灰用量改良后的土壤对大麦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施入初期(前30 d)可明显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和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石灰用量越高,潜在酸的含量越低,以至于石灰用量4.8 g·kg~(-1)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铝含量均降为零。但受土壤缓冲性能的影响,其降酸效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到培养第90天,低石灰用量(1.8 g·kg~(-1))对于提高土壤p H已没有明显效果,而对降低土壤潜在酸效果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可以显著提高大麦株高和生物量,促进大麦根系生长发育。在生石灰用量1.8 g kg~(-1)的范围内,大麦幼苗株高、生物量、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大麦幼苗根系平均直径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用量超过1.8 g·kg~(-1)后,生石灰对大麦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尤其是当生石灰用量为4.8g·kg~(-1)时,大麦根系活力显著低于石灰用量0.9 g·kg~(-1)处理,过量生石灰的施用,抑制了根系的生长。这表明生石灰用量1.8 g·kg~(-1)的改良效果最佳,与采用Ca(OH)_2滴定法计算出的石灰需要量1.76 g·kg~(-1)相吻合。【结论】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石灰能明显中和土壤酸性,显著促进大麦幼苗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酸性土壤(p H3.9)最佳生石灰施用量为1.8 g·kg~(-1)(相当于4 t·hm~(-2)生石灰用量),与采用Ca(OH)_2滴定法计算出的石灰需要量一致,证实该方法确定的石灰用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低丘红壤不同坡位持水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丘红壤不同坡位对持水特性及孔隙状况的影响,发现上坡10cm土层1~50μm的孔径孔隙度高于下坡,而上坡100cm土层1~50μm的孔径孔隙度低于下坡;上坡10cm土层不同土壤水吸力下的持水量显著低于相应的下坡,而上坡100cm土层不同土壤水吸力下的持水量显著高于相应的下坡;用Van Genuchten方程对红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18.
不同保水剂的吸水保水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3种(两种类型)保水剂的理化性质,保水剂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吸水、保水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溶液的pH在6.72~8.5间,并随保水剂浓度增加而略有下降,EC值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淀粉类保水剂的pH、EC值高于聚丙烯酸盐类.淀粉类保水剂吸水速率比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快,需要10~20 min,而聚丙烯酸盐类需要60 min达到吸水饱和.无论在水中还是土壤中,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吸水倍数均大于淀粉类,其在蒸馏水中吸水倍数为620.40倍,而淀粉类保水剂为400倍左右.保水剂能增加土壤含水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保水剂浓度的增加,吸水量增加;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均能抑制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淀粉类保水剂作用大于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对砂土的作用大于壤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增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在延津县砂质潮土上开展了氮(0、90、180、270kg/hm2)、磷(0、90kg/hm2)、钾(0、90kg/hm2)的配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2.43%~17.44%。氮肥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较对照增产6.89%、8.76%、12.57%;配施P 90kg/hm2或K 90kg/hm2后,与单施氮肥增产趋势一致,且以配施磷肥增产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7.36%~13.58%;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好,玉米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分别比相应单质氮、氮磷配施和氮钾配施增产4.87%~8.03%、3.86%~4.56%和7.10%~8.21%。其关键在于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百粒重增加。其中玉米茎粗较对照增加0.04~0.45cm,有效穗长增加0.10~1.82cm,百粒重提高2~10g。对土壤耕层养分分析表明,氮磷配施对砂质潮土培肥具有积极效果。与播种前比,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16~0.92g/kg,相应氮磷钾配施处理分别增加水解氮7.2~21.7mg/kg、有效磷0.73~0.94 mg/kg、有效钾0.1~1.3 mg/kg,仅氮磷配施处理有效钾降低明显,分别减少0.2~2.8mg/kg。说明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利于土壤培肥。考虑综合效益和肥料成本,建议采用N270P90K90配方。  相似文献   

20.
殷培培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32-33,39
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粮食安全生产,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比较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因素除植物自身外,还有土壤pH、有机质、粘粒含量等,并进一步探讨了植物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