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闽楠人工林物候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42-6743
[目的]研究闽楠人工林年枝梢生长量、开花结实时间、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进行闽楠开花结实等物候学观测比较。[结果]闽楠一年抽3次梢,秋梢生长量最大,其次为夏梢,春梢最小。闽楠花芽形成在4月下旬~5月上旬,开花在4月下旬~5月中旬,幼果形成在5月中旬~5月下旬,果子成熟在12月中旬~12月下旬。闽楠林果实的千粒重为487~503 g,平均496g;种子千粒重为265~275 g,平均269 g;种子室内发芽率为84.8%~88.5%,平均86.5%;田间发芽率为68.4%~72.6%,平均70.4%。[结论]为提供闽楠人工造林基础性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方法]以湖南省17个闽楠优树子代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进行育苗试验,对苗期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了苗期生长相对较快的闽楠家系3个:PB17、PB9、PB12。入选3个闽楠家系平均苗高为36.52 c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苗高(31.45 cm)高16.1%,3个闽楠优良家系平均地径为2.6 m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地径(2.3 mm)高13.0%。[结果]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闽楠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3.
明溪县闽楠群落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闽楠种质资源地保护与利用。[方法]对明溪县6个闽楠分布点进行群落学调查,包括环境因子和群落结构。[结果]闽楠分布点的土壤有黄壤、红壤2种,pH在5.0左右,土壤含水率较高,为25%~35%,群落郁闭度为7~9,盖度为90%~95%。闽楠群落物种组成复杂,通常由闽楠+杜英属植物+细柄阿丁枫等植物构成,闽楠占据群落主体,重要值约70%,杜英属植物约15%,细柄阿丁枫约5%,其余植物通常不超过5%。[结论]结合闽楠研究现状,认为闽楠人工林营造切实可行,但营造技术较复杂,应在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人工抚育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安庆地区省沽油物候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探究,为省沽油在沿江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对移栽4年生40株省沽油的物侯期、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安庆地区省沽油2月下旬~3月上旬萌动;3月上旬~4月中旬展叶、现蕾;4月初~5月初进入开花期;4月底~6月上旬结果;8月上旬~9月下旬果实成熟;8月中旬~10月初蒴果脱落;10月下旬~11月下旬叶片变色、脱落;随后冬季枝干进入休眠期,到第2年2月上旬。以4年树龄省沽油为例,平均株高148 cm,最高株高1.7m,平均地径2.0 cm,每株平均主干枝6根,每根主干枝平均着生8根果枝,当年生长量为40~80 cm。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形似珍珠,蒴果膀胱状,种子椭圆形而扁。[结论]省沽油在沿江丘陵坡地可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情况。[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监测样带(沙嘴码头、凤塘河口、观鸟亭、基围鱼塘),调查海榄雌瘤斑螟对白骨壤的为害情况,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海榄雌瘤斑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海榄雌瘤斑螟为害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受害率大小为:嫩梢受害率叶片受害率果实受害率,嫩梢和叶片的受害率均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嫩梢受害率最高达100%,叶片受害率最高达55.2%;7月下旬至9月上旬,海榄雌瘤斑螟幼虫蛀入果实为害。[结论]调查结果为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苦槠叶及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浸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苦槠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苦槠对闽楠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苦槠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从生化角度看苦槠与闽楠的种间关系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7.
徐阳  徐蕾  李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82-10283,10355
[目的]对3种楠属植物楠木(Phoebe zhennan)、利川楠(P.lichuanensis)和闽楠(P.bournei)叶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大样本、随机取样测定成株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结果]闽楠的叶片宽度显著小于楠木和利川楠。3种植物升片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楠木〉利川楠〉闺楠。3种植物叶片的生长规律均可由多种函数形式较好地表达,在最佳的拟合方程中,楠木、利川楠和闽楠的叶片在宽度与长度的关系上均呈异速生长规律;在干重与面积的关系上,楠木呈同速生长关系,利川楠及闽楠呈异速生长规律。[结论]同属不同植物种间叶片的生长规律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猪牙花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新疆猪牙花驯化引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猪牙花果实和种子的基本形态和解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种子千粒重、含水量、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以及种皮透性等进行测定.[结果]新疆猪牙花果实为蒴果,具3棱,鲜果粒横径11.0~35.0 mm.纵径12.0~45.5 mm,单果重量0.5 ~4.5 g.阴干种子横径为1.0~2.3 mm,纵径1.5~4.0mm,厚度1.0~1.5 mm.种子成熟期6月中旬至下旬,千粒重为7.8g,种子生活力为93.6%,含水量为12.04%,浸种12 h后,种子吸水率达70%.不同浓度的种子浸提液可明显抑制白菜种子的发芽和幼根生长并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本身的生长,不同药物处理对新疆猪牙花种子没有影响,新疆猪牙花种子种皮无吸水障碍,新疆猪牙花种子有明显的休眠特性.种子体眠的主要原因与胚形态、晚熟及发芽抑制物有关.[结论]新疆猪牙花种子透水性较好,吸水不存在障碍,因此其种皮透性不是引起种子体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木荷叶及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浸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木荷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木荷对闽楠的化感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木荷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就不同浸提方式而言,有机溶剂浸提的木荷叶和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发芽率、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的抑制作用强于水浸提的生化物质;就不同木荷器官的生化物质而言,木荷根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木荷叶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食李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早食李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胚龄、不同培养基、GA3浓度对离体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花后26~41d的幼胚细小、胚乳尚存,经连续3代培养仍未发生任何变化;从花后48d开始胚乳已经消失,幼胚不断发育并逐渐充满整个种腔,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其成活率高达77%以上,培养初代即可启动;4.5%的花后65d幼胚已能培养成苗,此后成苗率随着胚龄增加而升高,至果实成熟时成苗率可达26.00%,并在培养初代可产生愈伤组织;花后65~83d的幼胚则需经2~3代以上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胚(花后88d)在WPM培养基的成苗率比MS培养基上高1倍左右;在同一基本培养基上,添加BA、KT或2,4-D后,成苗过程受到抑制。用1000mg/LGA3处理种子24h后能显著提高胚的成苗率。[结论]为建立早食李胚胎抢救技术及杂交育种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楠杉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楠木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但生长慢、经济收入迟,人工造林不多。本楠杉混交林,楠木是目的树种,试验结果表明:2楠:1杉株间混交的较好;1楠:1杉株间混交则营造较简单,也是一种可应用的混交方式。混交林中的楠木比楠木纯林生长稍差,但其中的杉木生长很好,且杉木小径材有利用价值,提早收入,以短养长,以杉养楠,是当前发展楠木生产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闽楠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江西、福建2省13 个闽楠种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闽楠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负相关.说明通过种源选择,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江西龙南、福建王台、西芹等苗期生长较好的种源.闽楠苗高生长以7~9 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刘升球  区善汉  梅正敏  甘海峰  张社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01-18702,18781
[目的]对Navelate脐橙(Citrus sinensisOsbeck cv.′Navelate′)的落花落果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为制定合适的保花保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树,2008年从4月7日开始,2009年从3月24日开始,每天调查其落花落果数量,探讨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2008年Navelate脐橙的落花从4月上旬开始,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的高峰期为4月12-14、16日。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下旬,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落果高峰为5月14、89日;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的高峰期为5月16-20日。2009年Navelate脐橙的落花从3月下旬开始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为3月28-31日和4月10-17日。落果从4月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4月25-28日和5月5-10日;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落果高峰为5月10-18日。在2008、2009年,Navelate脐橙的坐果率为1.09%-2.30%,脐黄落果率为19.00%39.20%,裂果率为11.80%-14.80%。[结论]该研究弄清了Navelate脐橙的落花落果、脐黄和裂果规律,可为保花保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Neilson脐橙落花落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Neilson脐橙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Neilson脐橙果树统计其落花落果、脐黄落果和裂果的数量。[结果]2008年Neilson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期分别为4月7~14日和4月16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1~4日、5月9日、5月11~15日。2009年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落花高峰期为3月24~4月8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6~24日。Neilson脐橙的坐果率为0.39%~1.10%,脐黄落果率为33.6%~55.6%,裂果率为7.1%~14.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Neilson脐橙的落花落果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8-3-2(Pyrus pyrifolia Nakai)梨生长发育规律,为建立其在湖北省梨产区的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砂梨新品系68-3-2为研究对象,观察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变化动态。[结果]新梢自3月下旬开始生长,6月上旬停止生长,生长期78 d,生长期间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4月22日和5月6日。果实从4月初坐果后开始生长到8月中旬果实成熟,生育期133 d。果实纵横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4月15日和6月17日。新梢停止生长前与果实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后期为果实生长提供养分。果实成熟时,平均单果重250.0 g,果实圆形,纵径7.68 cm,横径8.44 cm,果形指数0.91。果皮薄,绿色,果面光洁,无果锈,有蜡质,果点浅小而稀。果肉白色,细嫩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品质佳。在湖北省武汉地区68-3-2梨生产中,建议萌芽前14 d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施尿素等速效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改善养分的竞争;6月份果实迅速膨大期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7月份施以钾肥为主的复合肥,增加果实品质;秋季施复合肥及有机肥做底肥。[结论]该研究可为68-3-2在湖北省梨产区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对阿克苏地区主栽品种之一的骏枣进行物候观察和落花规律研究,为不同时期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和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8 a生骏枣为试材,采用田间观察的方法,定期、定株调查主要物候和落花情况。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骏枣4月中旬开始萌芽,5月底进入始花期,6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并且开始结果。枣吊于萌芽期生长,末花期前停止生长,平均长度24.55 cm。花芽分化发生在枣吊萌发后,随着枣吊生长、分化及开花结果,以其中部3~10节位着生的花数最多。60个枣吊着生花数为4 357朵,落花数为3 586朵,落花率达82.3%。  相似文献   

17.
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3个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楠木与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楠木与杉木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混交林中楠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明显高于楠木纯林, 分别为楠木纯林的121 2%、134 6%、194 4%和104 8%; 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也明显高于杉木纯林, 分别为杉木纯林的124 36%、104 2%和164 1%, 其杉木蓄积量也达到了杉木纯林的82 9%; 楠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高于各自纯林, 分别为楠木纯林和杉木纯林的254 4%和134 8%; 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楠木纯林>混交林>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8.
紫果西番莲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结果的习性,主要靠春梢结果。福建中部地区开花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为1~2天。花蕾大部分着生于结果蔓的中部或中上部,自然座果率为23.5%,但在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可使座果率提高到36.5%。开花后15天果实已增大到接近最大程度,18天后一般不再增大,而集中于种子的发育和可食部分假种皮的形成,果实从受精至完熟历时89~91天。本文还阐述了影响开花座果的有关因子,并提出了重施花前肥、适当修剪和花期放蜂等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 12份法国蓖麻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和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及小区产量 8个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法国蓖麻品种的播种至出苗期与开花至成熟期呈正相关 (r=0 .12 78) ,现蕾至开花期对开花至成熟期的间接作用P3→ 2→y =0 .6 986比其直接作用P3→y =- 0 .6 5 2 8明显。②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2 76 8、r =0 .2 2 4 5 ) ,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的间接作用 (P3→ 2→y =3 92 75、P3→ 2→y =3 5 4 4 3)比其直接作用 (P3→y =- 2 4 437、P3→y =- 2 2 6 0 2 )明显。③出苗至现蕾期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r=0 .346 7、P2→y =5 0 32 9)。④现蕾至开花期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1488) ,现蕾至开花期对小区产量的间接作用 (P3→ 2→y =1 4 40 9)比其直接作用 (P3→y =- 0 .74 5 4 )明显。⑤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百粒重对小区产量具有真实的通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容器播种育苗方式进行楠木种子播后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基质显著影响楠木种子的发芽率,各试验处理发芽率最高的是谷皮+塑料小拱棚,达76.1%;生长量最大的是混合基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0.5%钙镁磷肥=1∶1∶1+0.5%)处理,苗木平均高、地径、主根长度、≥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达30.9 cm、0.41 cm、19.0 cm、8.2条/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