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用,保障扶贫产业稳定达效,防止因灾返贫现象发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扶贫产业保险特惠政策,建立了扶贫产业风险补偿机制,切实保障了扶贫产业稳定发展、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热作产业抗灾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热作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受灾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为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热作产业主管部门和农场职工、农民群众迅速行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已由应急抗灾救灾转入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由于灾害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期望产量和因灾减产量的确定方法,分析因灾减产量与相应年份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强度、覆盖度以及作物对灾害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起因灾减产量的结构型统计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相关数据显示,自1950年以来,中国年均森林火灾发生13 067起,森林面积每年损毁653 019 hm2,因灾伤亡达到580人次。1988年前,中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达到15 932起,受害面积达到947 238 hm2,平均每年因灾伤亡788人次。1988年后,中国开始高度重视森林火灾防控,就年均森林火灾达到7 623起,受害森林面积达到94 002 hm2,因灾伤亡人数达到196人次。华经产业研究院与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灾害强度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4.3~30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7%~4.51%。综合分析各项灾损指标,陕西省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冬春两季常年干旱少雨,冬春作马铃薯容易受到低温、霜冻和干旱天气危害导致减产,影响成都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减少低温、霜冻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本文从天气预报预警、选择优良品种、灾前防范措施、灾后补救措施、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8.
突泉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处于低山丘陵地区,干旱、暴雨洪涝、雷电、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区,监测预报预警难度大,灾害破坏性强,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缓解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突泉县依托中央对"三农"的优惠政策,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和兴安盟委盟行署提出的"加快四个转变、建设四大基地"的总体思路,着力培育设施蔬菜产业,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产业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充分利用好灾后重建的丰富资金和政策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致灾因子、人类致灾因子、承灾体3方面分析了梅州城区洪涝发生的成因,指出梅州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是引发洪涝灾害的自然致灾因子;人为的植被破坏和不完善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及管理是其发生的人类致灾因子;城市快速发展下所带来的如人口密度增大、建筑设施增多等情况是洪涝危害程度加重的承灾体因素,并指出了新时期应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大方面进行防洪减灾。  相似文献   

11.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李真  褚颖 《河南农业》2023,(15):52-53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河南省分别从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严防死守因灾返贫致贫、有效利用乡村振兴补助金、实施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走好走稳中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之际,已脱贫人口再度返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户依然面临着众多返贫风险,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产业发展成效不显著返贫、因自身素质受限返贫等,在分析返贫风险基础上探析防止返贫机制能丰富反贫困理论、贫困致因理论、返贫治理理论,为实现贫困人口"持续脱贫"、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13,(8):51
从中国保监会近日召开的会议获悉,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6年累计向1.13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551亿元。其中,2012年共向2818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148亿元,户均赔款526元。我国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增收、解决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持了农业灾后恢复再生产,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1-186
农业旱灾脆弱性是涉及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体3方面的复杂系统,其脆弱性程度决定了干旱灾害的生成和强度.科学评价农业旱灾脆弱性对防旱抗旱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德尔菲法的改进TOPSIS模型,对2006-2012年期间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贵州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林业参保率30%左右,甘蔗、香蕉产业参保率较低,养殖户基本没有参加保险……近日超强台风“威马逊”肆虐广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因多数农民并未购买农业保险,损失惨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保障范围和水平仍然较低,农民“因灾返贫”怪圈仍未打破,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亟待加速。  相似文献   

18.
海香  李强  徐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46-7547
在系统分析泉州海岸带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孕灾因子、承灾体的基础上,结合泉州海岸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期对泉州海岸带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公路洪灾的风险性,以雅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公路洪灾致灾机理、破坏形态,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灾情因子四方面因素,遴选出公路造价等11个指标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概率理论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对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进行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性被分为高中风险亚区、中高风险亚区和中低风险亚区、低风险区四档三级.经济发达的雨城区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高,名山及西南部区县次之,宝兴、芦山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小;分区结果与近三年公路洪灾损失结果相符,评价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4个气象灾害风险因素。提出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基本思路,并探讨了3种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