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小麦高留茬玉米免耕覆盖技术的普及推广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机械收获高留茬还田与玉米鲜秆机械直接还田已得到普遍应用。2008~2011年,陕西省扶风县农机与农技部门联合,连续3年结合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进行了有机无机肥料定位示范试验,对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后的增产效应、培肥土壤效果、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小麦收割机多以高茬方式,增加了秸秆还田的数量,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同时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扼制。但是麦草秸秆不能完全埋人土壤,水稻机插秧效果必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为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S0);副区为氮肥运筹处理,在总施纯氮量为200 kg/hm~2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7∶2∶1(N1)、6∶3∶1(N2)、5∶3∶2(N3)、4∶3∶3(N4)4种氮肥运筹比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氮肥运筹能够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基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水稻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且其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最高的N3处理高7.50%。在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水稻分蘖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只有高基肥处理(N1、N2)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肥占总施氮质量比例的降低,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平均氮素积累总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着基肥所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结论】在秸秆还田为8.0 t/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时能够有效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水稻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比例。  相似文献   

5.
6.
秸秆还田方式对种床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粮食产量高、秸秆量大,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时需要对秸秆进行适宜的处理。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于2016—2018年在河北涿州试验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与种床位置关系对种床土壤含水率、地温、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冬小麦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秸秆混埋(SM)、少量秸秆混埋(HSM)、秸秆覆盖(SC)和秸秆不还田(CK)。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秸秆不还田对照组CK,秸秆还田可以提高0~30cm种床土壤含水率,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SC、HSM、SM;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含量,SM、HSM、SC分别提高6.3、4.9、4.8个百分点;对地温变化呈现出“缓解效应”,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SC、SM、HSM,导致越冬期土壤回暖变慢;增加冬小麦出苗率,HSM、SC、SM平均增加40.1%、34.1%、14.8%,且HSM在第1年显著高于SM;提高产量,SC、HSM、SM平均增产17.2%、10.9%、2.9%,且第1年SM产量显著低于SC。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地温有负面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因此最终提高了小麦产量;3种秸秆还田处理中,由于秸秆混埋(SM)使土壤含水率、出苗率、产量均最低,且对地温影响较大,因此优先推荐秸秆覆盖(SC)和少量秸秆混埋(HSM)。  相似文献   

7.
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抑制了水稻大田分蘖前期生长,分蘖中期发苗速度加快,后期生长稳健,可促使水稻有效穗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秸秆全量还田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加气灌溉对麦秸秆还田后土壤还原性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加气灌溉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轮作区水稻生长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进气量的加气灌溉方式,设置6个处理(无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CK)、小麦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ST)、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3L/min加气灌溉(SO1)、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5L/min加气灌溉(SO2)、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7L/min加气灌溉(SO3)和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9L/min加气灌溉(SO4))开展水稻盆栽试验,观测不同处理下的土壤还原性状况以及水稻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强土壤的还原性状况,微纳米加气灌溉可以改善土壤还原性,且随着进气量的增加改善效果逐渐增强,当进气量为0.9L/min时,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Mn2+含量最高可降低48.66%、56.11%和42.76%;进气量在0.5~0.7L/min时的加气灌溉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缓解秸秆还田带来的水稻生长前期生长受到抑制的问题,促进水稻根系良好生长,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有效性,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微纳米加气灌溉处理较无秸秆还田以及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处理最高可增产19.7%。综合考虑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加气灌溉对于改善秸秆还田后土壤的还原性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推荐使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mg/L的微纳米气泡水(SO3处理)对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后的水稻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9.
江都 《当代农机》2013,(12):8-9
秸秆还田一直是公众关注和争论的热点,秸秆还田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否应作为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 看产量:秸秆还田肥效大 “今年水稻丰收已经有九成把握,预计产量在600 kg以上.”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王庄村种田大户王加迟夏季新流转土地20 hm2,全部实施了麦秸秆还田.他介绍说,全镇夏季小麦秸秆基本都还田了,自己一直承包的4 hm2地已连续5年实施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以往每0.067 hm2地要施100kg化肥,现在只用15~20 kg,水稻单产都在600 kg/0.067hm2左右,最高达到650 kg/0.067 hm2.”  相似文献   

10.
当前,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根本原因是可耕地土质浅、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弱。虽然中央启动了土壤深松机制,目的是为了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有效耕深,但要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得靠推广秸秆还田或有计划地轮种绿肥项目。由于种植绿肥会直接影响到当年秋季的收益,所以,秸秆还田是当前快速推进小麦高产稳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摘要:针对浅旋耕秸秆全量还田带来的耕作层秸秆比过高、秸秆吸氮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秸秆露地越冬隔季埋田和超深旋耕灭茬还田二种新工艺、新方法。通过条切条耕深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和秸秆全量还田双层切削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的使用可彻底解决以往稻秸秆还田工序繁多、能耗高、作业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带动农民积极主动实施秸秆还田。关键词:稻秸秆还田;分层切土;双轴旋耕;复合作业机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马建宏 《当代农机》2009,(11):71-7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极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条件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条件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水分、施氮量、秸秆还田量采用正交处理,同时设置重复3组,其中对照1组.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与肥料的投入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在适宜的用量范围内,水稻产量与灌水量、氮肥施用量、秸秆还田量呈正相关关系;当超出适宜用量范围后,随着氮肥施用量及秸秆还田量的持续增加,水稻产量并没有提高,而是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在氮肥施用量270 kg/hm2、正常灌溉处理、秸秆还田量4 200 kg/hm2情况下达到最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受氮肥施用量及灌溉水量影响也相对较大,在氮肥施用量324 kg/hm2、分蘖后期水分胁迫、秸秆还田量为4 200 kg/hm2情况下,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水稻不同品种在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互作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以9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下设置4种灌溉方式,测定水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而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下,9个水稻品种的8个性状指标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瘪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产量、结实率和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8个相关性状可简化为3个彼此不相关主成分因子,其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81%。基于主成分的综合评价表明:龙稻14、龙稻17、龙香稻2在传统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I;中龙粳2、龙稻27、中龙粳3、龙稻7、龙稻26、龙稻22在间歇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传统灌溉和控制灌溉I。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政策的实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玉米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镁、钾、钙等营养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推进黑土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对于还田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还田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本文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从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江淮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稻茬麦种植面积近930万亩,多年来小麦秸秆处理都是付之一炬,火光冲天,狼烟四起。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加大,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合理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又能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天长地处江淮,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0多万亩,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严看死守下,99%小麦秸秆实现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政府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盐城市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经验,构建还田后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技术体系.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水稻机械化直播2个方面,介绍技术体系的作业流程和要点,为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关中地区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一年两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引导支持力度的加大,秸秆还田面积不断扩大。秸秆还田使大量秸秆覆盖埋植于地表,从长远看,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稻、麦秸秆的处理一直是领导关注、农民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稻、麦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最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高留茬)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