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薯是我国主要的食用和饲用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木薯产业在粮食安全、生物质能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省自然条件很适宜从事木薯生产,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海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木薯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木薯产业化长足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木薯新品种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木薯的杂交育种工作,从数千个杂交组合和数万个单株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系。经过无性系统评选,育成了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并通过边区试、边审定品种、边增殖扩繁、边生产试种和示范推广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高产优质的系列木薯新品种,改善了我国木薯品种单一退化的状况。其中,2004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7号”。2002年,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南6号”获海南省…  相似文献   

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木薯的杂交育种工作,从数千个杂交组合和数万个单株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系。经过无性系统评选,育成了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并通过边区试、边审定品种、边增殖扩繁、边生产试种和示范推广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高产优质的系列木薯新品种,改善了我国木薯品种单一退化的状况。2004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了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 7号。2002年,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华南6号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997年,木暑新品种华南8002和华南8013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华南124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将上述木薯系列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木薯种植过程中,农户主要关心是否高产,其次是易种植、易收获;加工企业则希望木薯淀粉含量高,纤维少,易加工。目前海南省白沙地区木薯主栽品种为华南5号,该品种产量较高,受到当地种植户的欢迎,但淀粉加工企业认为其淀粉含量不高,纤维较多,对机器磨损较大。因此,选育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品种是本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据悉,海南省白沙县木薯综合试验站日前经农业部考核通过,成为海南省首家国家实施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验站。  相似文献   

6.
发酵木薯渣饲养五指山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南省特有的五指山猪和热带地区特有的木薯渣,以及使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木薯渣饲养五指山猪的技术,以期为养猪业开拓一条饲料资源新路,也为木薯渣开辟一条综合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木薯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在种植、收获、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木薯叶、木薯杆、木薯渣、木薯皮等废弃物,其中,木薯叶可食用、饲用;木薯杆、木薯渣均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木薯杆还可粉碎还田作为肥料,木薯渣也可生产肥料、饲料、沼气;木薯皮则能制成表面活性炭或作为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8.
正6月20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木薯专家在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镇石马岭200亩华南12号木薯基地测产,亩产可达2.8 t。据介绍,该品种木薯是"十三五"规划中木薯食用化目标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筛选、验证实现了其高产、抗病、适应性广,具备鲜食性等特点。目前,该品种木薯在海南种植推广面积已达3 000亩。  相似文献   

9.
农民参与木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报道了海南省白沙县等地农民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参与木薯品种选育试验与成果推广、木薯地水土保持研究的情况;探讨了农民参与式研究的工作方法、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也是全球年产亿吨以上的七大作物之一,许多热带、亚热带地区国家将其视为日常食物的主要热能来源。我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南方地区群众也曾将木薯作为重要的粮食替代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木薯已逐渐成为世界公认的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因地制宜地进行木薯良种化、系列化、产业化开发,将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产生不容低估的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对海南省木薯产业化开发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木薯产业的抗风救灾措施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华南5号和华南8号抗风新品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的华南5号和华南8号木薯新品种,在“达维“台风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性.在海南省儋州市的品资所、乐东县佛罗镇丹村的天成公司和儋州市光村镇榕妙水村的新春公司木薯基地,及其它遭受强台风袭击的地方,华南5号比其它木薯品种具有更强的抗风性.据观察,华南5号在10级台风情况下基本不受影响,因此,推荐华南5号作为目前最佳的抗风新品种.   ……  相似文献   

12.
他是把笑容写在脸上的人。作为农民的朋友,他扎根基层为农民服务;作为一名行业专家,他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两种角色的从容转换,使他为我国农业科技作出了卓越奉献。他就是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害虫防控岗位科学家、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青。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29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向偏西方向移动。受其影响,在靠近台风中心经过的海南省临高、澄迈、定安等县(琼北)的木薯  相似文献   

14.
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是国内木薯种植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MG-1型八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了低空喷洒乙蒜素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作用研究。2017和2018年,分别在海南省文昌市进行了飞防技术的初步评价和进一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6.0 g/L的乙蒜素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热带农业》2005,(2):31-33
1.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该成果是在农业部948项目“木薯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及“九五”重点科研项目“木薯遗传选育种”资助下取得的,获2002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华南124、8002、8013、5号)均是我院农牧研究所(现为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杂交育种工作而不断育成的,这些品种无论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序号获奖成果名称获奖等级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土壤地理实验室建设2001年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研究生立体交叉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2001年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热研4号王草推广及利用2001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4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育成2001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选育和利用2001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海南山栏稻种质评价与遗传改良2001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热研10号柱花草选育及利用2001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热研8号坚尼草选育及推广应用2001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木薯已经成为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这对木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我国木薯加工业发展现状木薯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经济来源,木薯淀粉加工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木薯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变性淀粉,广泛用于纺织、造纸、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白沙县龙江农场自营经济能手龙汉有,1998年承包农村土地100多亩发展“家庭庄园”,今年已初具规模。他在庄园里种有60亩橡胶,15亩龙眼、荔枝,30亩甘蔗和20亩木薯。仅去年他的庄园甘蔗产量就达80吨,创纯收入1万元,木薯产量17吨,获纯利1万多元,总纯收入2万多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热带农业》2004,(1):38-40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快、产量高、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用途广,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我国,木薯淀粉仅次于玉米淀粉,是食品、造纸和纺织等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全国木薯栽培面积保持在40多万公顷,总产鲜薯600多万吨。全国约有300多家木薯淀粉厂,年总设计加工淀粉能力达300万吨,但实际年生产木薯淀粉约50万吨,木薯生产远未能满足工业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木薯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木薯的种植面积以及单产和总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凭借多年从事木薯地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的丰富经验,特别是结合“农民参与式”木薯地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的丰富经历,总结了一套木薯地水土保持及高产配套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已有一定的推广应用规模,对帮助热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木薯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广西农垦与菲律宾东方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4月21日,广西农垦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菲律宾东方石油公司就木薯原料开发项目在海南省海口市签订合作备忘录。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广西农垦局局长刘志勇出席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