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的话,势必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体系,加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文章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扶贫工作深层次的开展,遇到了减贫速度明显趋缓等新情况,这表明我国现行的扶贫工作思路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需要,所以改革现有的农村经济制度和转变扶贫模式是我们加快农村地区扶贫进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困扰我们社会的一项难题,扶贫行动者从物质、资金、技术、教育等方面采取的大量行动,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许多原来贫困者在进步上依然不能与社会同步,以及部分人口甚至重新返贫,这就意味着扶贫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改进。本文从贫困的产生的深层矛盾出发,提出单是依赖于物质、资金、技术、教育这样的措施很难改变贫困问题,贫困更是因为资源分配的非均质性质,使得上述几项方案失效。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致贫的制度,从而改变农民交易结构,使提供给他们的上述资源获得强化,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贫困。当前,城乡一体化政策正是中国从制度结构上改变贫困的一项良策。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促进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仍面临着贫困居民参与意识淡薄、扶贫项目缺乏针对性、扶贫机构不健全、第三方考核滞后等困境。又由于农村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精准扶贫的措施也应"对症下药",根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主体等原因采取相应的易地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及生态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宅基地问题。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农村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对此,有必要研究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性办法和途径,用法律法规等制度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96-13898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资金渠道、决策机制、使用监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以农民为本。制度创新的对策是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制度;加大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逐步实现法制化;强化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监督和使用机制;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农村扶贫: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政府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规模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官方的贫困线估计,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年均下降8.4%。采用世界银行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标准来算,贫困人口数量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2004年的7600万,年均下降7.8%。  相似文献   

9.
扶贫,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就当前农村贫困户的结构做了粗浅的调查研究,并力求探讨今后扶贫工作的思路。据调查,当前农村贫困户主要有五种类型:暂时贫困型,比如因供儿女上学举债而贫,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收关之年,关注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效率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扶贫工作的回顾,结合学术界贫困研究的演进,应当重视多维贫困识别对提升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效率的重要作用。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教育、健康、生活、就业、社交等多个维度对农村地区家庭贫困状况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维度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识别可以反映更多家庭的贫困状况,并全面地反映农村家庭的贫困特征,从而针对性提升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农村信息贫困的反贫困难点进行分析,抓住农村信息贫困症结,是解决农村信息贫困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通过对识别困难、投入困难、信息人才匮乏三个难点分析其致贫愿意,进而提出应加强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的重视问题、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元资金投入等减贫对策。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毕芬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3):295-298,308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先后经历的从救济式扶贫、区域开发式扶贫,向整村推进扶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的转变的局限性,认为当前农村扶贫战略应朝就业援助方向调整,并提出从"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维度实施就业援助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技术进步在农业中的一般作用,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现状,以及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制度创新,加快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过去一段时间的精准扶贫工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贫困人口难定位、人才引进困难和资金短缺等难题,未来应当采取提高工作精准度、实施人才工程和做好科学规划等措施以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农村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与式扶贫作为近年来正在探索的农村扶贫开发方式之一,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试点项目。通过引用陕西柞水县和宁夏盐池县两地的参与式扶贫项目评估数据,论证了我国农村参与式扶贫在针对性、效果、效率及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参与式扶贫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集中在农村,且农村贫困普遍存在脱贫难度增大、速度减缓、返贫率较高、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以及经济风险增大等系列问题。从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理论,为中国在农村反贫困问题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为政府及时调整社会制度、政策措施、扶贫战略提供借鉴,以便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红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99-401,405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比较严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前提是要正确认识农村致贫因素。中国农村贫困是经济、环境、社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分析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相对贫困和人文贫困的概念出发,使用不平等和贫困的基本理论,从收入分配、文化教育和基本权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重点分析了贫困人口的地区和乡差距以及个人能力的差距;最后基于不平等的考虑,提出了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开发式扶贫,提高农村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救济的方式做到扶贫到人,特别对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等缺乏能力的贫困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