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介绍了动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概念及研究进展,提出和界定了与TGIS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包括比例尺、尺度、分辨率);对TGIS发展概况,TGIS时空特征和TGIS数据构建方法,TGIS在水土保持研究中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析、试验观测数据表面模型建立与分析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TGIS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包括:时间空间精度评估和其不确定性,元数据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叶红  章洲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56-57,152
分析了水库的旅游价值及特点,并以福建金湖风景区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GIS空间分析功能在水库旅游规划中的具体运用过程,阐明GIS在水库旅游资源保护和规划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工程侵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为造成的工程侵蚀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合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实时跟踪是重要的决策依据。也就是把侵蚀和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搞好水土保持,美化城镇环境。  相似文献   

4.
GIS与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在淤地坝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在晋西离石羊道沟建立的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在汾河水库上游地区的曲井典型小流域进行应用,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对数字高趣模型(DEM)的三维计算,完成了对曲井小流域的侵蚀产沙的年度预报,并对曲井小流域淤泥坝的年淤积量、淤积面积进行测算,对淤泥坝高度及使用寿命进行了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传入我国后,国内各级研究机构加以深放研究与适用性探索。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以USLE为构式的区域土壤流失遥感监测,已在我国多处地区进行了尝试应用与实际应用。基于泉州市1996年度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所采用的技术路线,阐述了USLE方程因子的GIS生成以及土壤流失量的GIS实现依据。  相似文献   

6.
GIS在三峡库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例,探讨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0和模型相结合评价土壤肥力的途径,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虑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并用模糊数学建立单因子评价模型,再用加权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SIFI),根据SIFI值增土壤肥力分为高(>0.45),中(0.25-0.45)3xe ,yietIDRISI对王家桥小流域的土壤能力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王家桥小流域的土肥力大多处于中下水平,高,中,低肥力土壤的面积比例分为24.9%,31.9%,和38.0%,流域的土壤肥力资源尚有较大的潜力,限制王家桥小流域域土壤肥力资源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侵蚀,投入水平低。  相似文献   

7.
GIS模型在淤地坝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淤地坝建设规模的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对其规划的科学性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在淤地坝规划中的GIS模型能够解决传统淤地坝规划中的难点。提高淤地坝规划的精度和效率,将成为淤地坝规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持动态资料的现势性,各县(市)建库之后必须进行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工作。在数据库变更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相互交流与磋商。本文在论述GI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中的应用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龙口市、泰安市泰山区、淄博市张店区为例,着重对数据变更处理部分作了详细阐述,对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会确定留用地保护项目(CRP)的最初国的是为减少农用地边缘的土壤侵蚀。全美目前有2.43×1.06hm2农田登记纳入该项计划。对该项目减少侵蚀的有效性评价将对其令后的实施修订有很大应用价值。在堪萨斯州Finney县利用卫星图像导出土壤使用和覆差情况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该图与计算机编程的土壤探测信息(SSURGO)结合,对每种利用地块类型(去除了该县的最高侵蚀系数和最易受侵蚀的地块)土壤特性和侵蚀系数进行分析,该研究表明CIS和遥感技术对评价和监测该留用地保护计划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坡耕地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再现坡耕地地表形态,利用其派生的微坡度、微坡向数据可作为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重要因子;微坡度分布特征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对于人工锄耕(CH)和人工掏挖(TW)措施,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等高耕作(DG)措施下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而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水质进行预警 ,运用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采用共享软件 ,并将预警结果与其它地理信息相叠加 ,定量研究水质预警 ;提出了 GIS支持下的水质预警的方法和流程 ;对吉林西部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将 GIS应用于水质预警 ,其方法精确、实用 ,而且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GI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基于GIS技术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应用研究已成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热点。阐述了GIS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的必要性,对GIS在非点源污染应用的三个层次即建立空间数据库、提取模型参数和与模型的集成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天津市水土流失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3S技术概念内涵及技术集成特点对水土流失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特点及一般要求进行论述。以天津市蓟县水土流失监测实践为例,对系统建设科学性与重要性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4.
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世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物种退化、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等生态危机仍在加剧。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植被极端匮乏,水旱灾害、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也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干旱缺水是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严峻制约因素。从如何利用西部干旱地区极少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出发,从雨水造林的集水、防渗、保水、保墒四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滨城区新立河水质的污染状况,选取水库出水闸、西谢庄桥、黄河2路桥、黄河5路桥、黄河8路桥、黄河12路桥、黄河15路桥及北外环路桥8个河段处为取样点,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采样点进行了生物监测。调查了各河段样点的排污口数及水质表观特征,综合评价了新立河水质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污染最严重的黄河5路桥至黄河15桥河段污染指数均3.50,该河段污染来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污口数达调查河段的58.54%。排放污水为黑色,带有明显恶臭。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结果与现场调查的水质表观污染状况基本吻合。综合分析表明,新立河水质污染较严重,且有导致生物染色体分裂异常现象,需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17.
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 IS)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学科,可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在介绍了G 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背景和目标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和时态G IS这两项关键技术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如何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生成小班的高程、坡度和坡向,以及利用时态G IS对土地利用规划情况、规划治理措施完成情况等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小流域规划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县南沟为例,结合小流域规划的特点及业务运作要求,讨论了开发基于GIS小流域规划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规划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而讨论了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分布区域广、数量庞大、公共性强等特点,把RFID和GIS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设施中可以提高管理和维护的效率,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Istanbul, housing a population over ten million and with population increase rate of approximately twice that of Turke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etropolitan cities of the world. As a consequence of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merli watershed is highly affected by wastewater discharges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s and industrial plant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assessment of the land-use/cover of the Omerli Watersh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changes in the Reservoir. The stud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atellite Probatoire de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 (SPOT) (1993), Indi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RS) (1996 and 2000) and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2004, 2005, and 2006) satellite images that reflect the drastic land-use/cover changes utilizing the ground truth measurements. The rapid, uncontrolled, and illegal urbanization coupled with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has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with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the Omerli watershed. 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 within the watershed is investigated using 2006 dated Landsat TM satellite digital data. The results are compil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of parameters like total nitrogen (TN), the total phosphorus (TP), chlorophyll a (CL) and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The observed reflectance show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us, the satellite data proved to provide a useful index of TN, TP, CL and TDS. Moreover,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e individual band reflectance values are support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