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城镇九龙村是高淳县起步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是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百强村。近年来,特别是2007—2008年,由于蘑菇集中上市,生产效益下滑,菇农生产积极性受挫。2009年,该村通过赴河南夏邑县蘑菇示范区考察学习,决定引进河南种菇模式和经验,改进菇棚搭建、培养料配方和设施配套,引导菇农逐渐向工厂化、反季节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温蘑菇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元弟 《食用菌》1999,(2):25-26
塑料大棚栽培蘑菇的特点是:保温、保湿性能好,通风方便,投资成本低,菇产量高,效益好.平湖市从1982年推广塑料大棚种蘑菇,到1988年已全部采用了塑料大棚种菇,近几年栽培面积在333000m~2左右,成了浙江省主要的蘑菇生产基地.目前栽培的蘑菇大多为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的极限温度在22℃以下.近年来,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来的高温类四孢蘑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的菌株子实体能耐35℃以上高温,在夏季栽培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1998年2月引进高温蘑菇新登96和夏菇93,推广面积11000m~2,取得成功,其中新庙镇菇农毕冲观种植的1100m~2,投资总成本20234元,到9月23日鲜菇出售收入55000元,获利34766元.  相似文献   

3.
从温度、通气、养分、覆土材料、用水、出菇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北方秸秆种植双孢蘑菇死菇的深层原因,针对双孢蘑菇的死菇原因,提出通过合理的栽培季节、加强培养料养分供应、加强覆土材料的处理、加强出菇期管理等途径可避免死菇现象的发生,提高秸秆种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潘斌 《食用菌》1993,15(4):41-42
蘑菇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有“素中之荤”之美称,又是一种优良保健食品,颇受人们喜爱。以往投放市场的蘑菇加工产品均限于干菇、盐水菇和罐头等,其中主要是罐头产品,出口量占世界之首。鉴于目前蘑菇罐头外销困难,国内市场销路不畅,造成原料大量积滞、浪费的情况。本文特介绍几种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产品风味别具一格的蘑菇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6.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7.
锦云 《中国果菜》2003,(3):30-30
油渍蘑菇 取鲜菇10kg,植物油3~5kg,精盐400g。先将油入锅烧至八成熟,然后把洗净沥干的鲜蘑菇放锅内煸透,加食盐,再用文火烧10分钟,趁热把油和菇倒入洁净的容器内,使菇浸没在油中。冷却后分装入瓶密封,置阴凉处贮藏。油渍蘑菇可贮存一年左右,食用时的烹调法与鲜蘑菇相同。 糖醋蘑菇 取鲜菇100kg,精盐10kg,一层菇一层盐逐层平铺腌入桶或缸内,最上层撤盐1~2kg,然后盖竹篦,上压石块,24小时后捞出沥干盐水。再按每100kg菇8kg盐的比例复腌,腌24小时即得半成品。将半成品浸泡在水中12小时,捞出沥去水汁,装入缸中,加入半成品重量一半的食醋,…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高温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蘑菇,又名双环蘑菇、四孢蘑菇,其适应于在高温中发菌和出菇,出菇季节与双孢蘑相反,且口感、外形与双孢蘑菇极其相似,因此在高温季节能够很好地替代双孢蘑菇,满足市场对夏季蘑菇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6种药剂处理覆土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种药剂处理覆土后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对双孢蘑菇的子实体形态和单菇重量影响不明显.疣克星稀释倍数为1 200倍、消毒剂稀释倍数为2 000倍~5 000倍、多菌灵稀释倍数为1 500倍~2 500倍、菇丰稀释倍数为2 000倍~2 400倍、甲基托布津稀释倍数为2 500倍时对双孢蘑菇增产明显;百菌清处理能降低双孢蘑菇产量.  相似文献   

10.
蘑菇在南方各省已很普遍,但在华北却很难见到。过去农民不愿种蘑菇,其主要原因是粪肥缺乏。可是河南省中部的平顶山市在短短的五年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栽培蘑菇的农户已发展到千余户,年产鲜蘑菇十余万公斤,其主要经验是用合成料栽培(完全不必用粪尿)。1987年我在前棠村五户农民家巾试验用合成料栽培蘑菇,每平方米产菇8—10公斤,因方法简单、原料便宜,而且不易得病害,很快传开了。过去农村的麦秸被白白地浪费掉了。经种蘑菇后,不但一家增加了几百元收入,而且蘑菇废料是农田很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利因子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份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给栽培蘑菇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有关报道和生产实践,就蘑菇死菇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作如下概述,以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晖 《食用菌》2022,(1):57-58
在双孢蘑菇生产降温阶段,研究不同菇房 二氧化碳不同体积浓度降幅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阶段当菇房内二氧化碳体积浓度降幅为每小时39.5 mg/L时,双孢蘑菇总产量与其他菇房比相差不大,但成品率高,其经济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鉴定.确定了成宁市夏季主要存在稀褶黑菇(Russula nigricans)、黑紫红菇(Russula atropurpurea)、绿菇(Russula virescens)、梨菇(Russula cyanoxantha)、正红菇(Russula vinosa)、毒红菇(Russula emetica)、红菇(Russula lepida)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等8种野生蘑菇.其中引起误食中毒的毒蘑菇为毒红菇、稀褶黑菇2种。作者分析了导致蘑菇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病毒MVX是近十年发现的为害严重的蘑菇病害,已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欧洲蘑菇主产国发生为害,给蘑菇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菇床成块不出菇的菇床"秃斑",薄皮开伞,延迟出菇,畸形菇,变色菇等。MVX具有高度传染力,可通过孢子和菌丝传染。采取分离检测特异dsRNA片段条带,可检测是否感染MVX病毒,并已初步开发成功应用基于RT-PCR的发菌期堆肥MVX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方菊莲  范雷法 《食用菌》1993,15(2):11-11
目前,国内适宜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是草菇,但因产量不稳定,鲜菇易开伞,贮运困难等原因,发展不快。此外,高温香菇和高温平菇近年来也有栽培的报道。但适合于夏季栽培的高温蘑菇至今还尚未见有报道。浙江农科院园艺所培育出的高温蘑菇浙Ag-H_1,能在28~30℃下出菇,填补了国内高温季节栽培蘑菇的空白。经我们栽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菇形、菇质、产  相似文献   

16.
我近期从台湾亲朋处获得该地蘑菇栽培技术资料数册,现简要综合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台湾省农林厅农业试验所,1953年在农复会协助下开始向美、日等国引进蘑菇品种,进行菌种和培养材料等的栽培研究,次年有热心种菇的农民参加研究试验,利用稻  相似文献   

17.
双孢菇栽培高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分别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日增长量及第1次采菇量和总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碳氮比为32.12:1牛粪稻草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期集中,初产量和总产量高,为5种处理中最佳的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18.
褐色蘑菇俗称棕蘑,也称有色蘑菇或美味蘑菇,其菇盖为自然棕褐色,其产量高、菇质优、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栽培褐色蘑菇不仅可以克服白色蘑菇易褐变而导致的商品质量迅速下降的问题,同时可增加蘑菇市场的花色品种,在欧美国家已经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和消费。本文对8个褐色蘑菇菌株的菌丝特性、栽培性状与出菇产量等进行研究,旨在为棕色蘑菇的推广、栽培和进一步筛选、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君成 《食用菌》1992,14(3):30-31
我市种植蘑菇近20年,于1988年开始室外试种,因投资少,效益高,深受菇农欢迎.1989年市科委立项试验,1990年大面积推广,1991年全市种菇90万m~2,80%为室外地面栽培,现将其主要技术分述于后:一、三种模式菇床 (一)蔗田菇床床宽以蔗田行间的大小而定,长sm左右.菇床排列是2行菇床留1行人行道。  相似文献   

20.
蘑菇面酱酿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面酱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既可作鲜味菜肴,又是调味佳品,价格便宜,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副食品。同时,又为食用菌下脚原料的综合利用寻找了一条新的开发利用途径。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一、酿造原料配方蘑菇下脚原料(次菇、碎菇、菇脚、菇屑)30公斤,面粉100公斤,食盐3.5公斤,五香粉0.2公斤,糖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