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为获得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的日本血吸虫钙网织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calreticulin protein,SjCRT)并分析其活化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将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SjCRT转入DH 10Bac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reBacmid-SjCRT,再转染到Sf9昆虫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用Westem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His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蛋白,Westen blot鉴定纯化后的蛋白.从BALB/c小鼠产生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mDCs,用纯化的重组SjCRT蛋白与mDCs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Cs细胞的表面分子MHCⅡ、CD40和CD86的表达.结果显示,在Sf9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SjCRT蛋白;纯化后的重组SjCRT蛋白既能被感染日本血吸虫42 d的兔阳性血清识别,也能被原核表达的重组SJC RT蛋白免疫鼠的血清所识别.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相比,SjCRT蛋白刺激组mDCs细胞表面分子MHCⅡ和CD86的表达量显著增强(P<0.05).可见,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的SjCRT蛋白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表型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Ⅱ型鸡星状病毒衣壳蛋白昆虫细胞表达载体,并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研究根据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扩增衣壳蛋白基因全长,亚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 Fast-Bac-HTA,经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质粒r Bacmid-cap,将鉴定正确的阳性质粒转染至昆虫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Ⅱ型鸡星状病毒衣壳蛋白在昆虫Sf9细胞中成功表达,利用表达衣壳蛋白的昆虫细胞免疫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血清与天然病毒也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昆虫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Grace's Insect medium为基础,添加葡萄糖、水解乳蛋白、酵母粉和PF-68等组份后,分别接种Sf-21、Hi-five两种昆虫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结果显示:两株昆虫细胞生长均较好,均能够很好的全悬浮生长,Sf-21细胞最高密度可达(39.8±2.6)×105/ml,Hifive细胞最高密度可达(44.4±1.0)×105/ml。本研究为昆虫细胞培养提供一种无血清悬浮培养基配方,为我国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生产生物制品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细胞高密度培养是指在人工条件下模拟体内生长环境,使细胞在细胞生物反应器中高密度生长,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的技术。本文就细胞高密度培养技术中的细胞株筛选及改造、无血清培养基选择及适应、生物反应器、微载体选择等可能影响细胞存活率以及产物表达率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Rep蛋白,试验以PCV-2毒株(PCV-2b)的DNA为模板扩增ORF1基因,将ORF1基因插入到转移载体质粒pQB3s上,构建重组质粒pQB3s-PCV-2b-Rep,将重组质粒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qBac-ⅢG共同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P0代重组杆状病毒,经连续传代获得P1、P2、P3代重组杆状病毒,将P3代重组杆状病毒接种到Sf9昆虫细胞中进行悬浮培养,收集细胞并利用镍柱纯化重组表达的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Sf9昆虫细胞中的荧光量,通过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经PCR鉴定在945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转染后第1天就出现绿色荧光,第4~5天出现大量绿色荧光,P2、P3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及P3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悬浮培养的Sf9昆虫细胞后在第4~5天出现大量绿色荧光;P2、P3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的细胞裂解液及纯化的重组Rep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在约38 ku处出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l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功能及建立Asia Ⅰ型FMDV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从pGEM-T-Easy-Asia Ⅰ型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eHTA-VPl再转入DH10Bae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l,然后转染Sf9昆虫细胞.PCR鉴定证实VP1基因正确地插入到Bacmid中,成功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1,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26.5 ku的VP1蛋白.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ELISA分析,能特异性地检测出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Asia Ⅰ型FMDV VP1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的抗原性及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广泛应用,昆虫细胞大规模无血清培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的昆虫细胞培养基中主要有糖类、维生素、氨基酸、脂类、无机盐、有机酸等基础成分,此外还需要添加血清或酵母提取物和水解乳蛋白等血清替代物。然而使用血清会带来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发使用血清替代物和无血清培养基已成为生物制品行业关注的主要方向。论文综述了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历程、研究现状、基础成分和其他添加物等。  相似文献   

8.
将AsiaⅠ型FMDV全衣壳蛋白P12A基因插入到带有蜂毒溶血肽信号序列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Mel-Bac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Mel-P12A。然后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转移载体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以感染复数(MOI)10的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72h后收获细胞,经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P12A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82ku,与预测蛋白大小一致,且能被FMDV阳性血清所识别。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膜部分。夹心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一部分表达蛋白分泌至培养基中,而有一部分蛋白仍在细胞中未能分泌。表达蛋白加入等量佐剂乳化后免疫豚鼠,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豚鼠免疫后15d即产生了特异性FMDV抗体。本研究为空衣壳的体外组装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Sf9细胞PHB2蛋白(Sf-PHB2)的功能及其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极早期基因ie1的转录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昆虫细胞Sf9中扩增sf-phb2基因编码区,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6His-Sf-PHB2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AsiaⅠ型FMDV VP1蛋白功能及建立AsiaⅠ型FMDV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从pGEM-T-Easy-AsiaⅠ型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cHTA-VP1再转入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VP 1,然后转染Sf9昆虫细胞。PCR鉴定证实VP1基因正确地插入到Bacmid中,成功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VP1,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26.5 ku的VP1蛋白。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ELISA分析,能特异性地检测出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AsiaⅠ型FMDV VP1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AsiaⅠ型FMDV VP1蛋白的抗原性及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旨在筛选适合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并利用该技术培养伪狂犬病毒。通过筛选市售的无血清培养基,以细胞形态、细胞活率和增殖倍数作为驯化指标,对BHK21细胞进行无血清驯化;对使用10 L和40 L生物反应器无血清悬浮培养BHK21细胞的参数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筛选的无血清培养基和悬浮细胞进行伪狂犬病毒增殖测试。结果表明,市售培养基Ⅰ符合筛选要求,其培养的细胞形态比较均一,结团少,细胞生长2 d的增殖倍数为3.5倍,细胞活率在95%以上;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的最适参数为转速80 r/min、pH值7.2、DO 60%;利用该工艺技术培养伪狂犬病毒,当接种细胞密度为6×106 cells/mL,接毒剂量为0.3%时,48 h收获的病毒液滴度可达109.5 TCID50/mL。该试验实现了伪狂犬病毒的无血清悬浮生产,为其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将Siat7e基因转染ST细胞,筛选,驯化得到一株可悬浮培养的ST细胞株,此株细胞能够稳定连续传代,适应无血清、高密度培养,最高密度可达6×106/mL,从摇瓶放大至生物反应器,生长稳定;采用驯化的全悬浮ST细胞培养伪狂犬病毒,从接毒时细胞密度、接毒量、收获时间三个方面优化了伪狂犬病毒的培养参数,确定接毒时细胞密度为2.0×106/mL~3.0×106/mL,接毒量为0.1 MOI~1 MOI,收毒时间为接毒后24 h~36 h。经过50 L生物反应器3个批次的工艺验证,培养的病毒含量均不低于109.0TCID50/mL,说明驯化的ST全悬浮细胞适合伪狂犬病毒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旨在筛选伪狂犬病病毒(PRV)敏感的BHK-21细胞并分析其生长和病毒增殖特性,优化反应器中BHK-21悬浮细胞的培养和病毒增殖条件,建立生物反应器培养BHK-21悬浮细胞增殖PRV工艺。本研究利用响应面和单因素优化法,以细胞生长动力学特性、TCID50病毒滴度等参数为指标,优化1.2 L生物反应器中BHK-21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和增殖病毒条件,在5 L生物反应器中进一步批培养验证。结果显示,筛选获得PRV高敏感的BHK-21-02贴壁细胞和BHK-21-XF02悬浮细胞各1株,BHK-21-XF02悬浮细胞在含3%血清的SLM-BHK低血清培养基和SFM-BHK无血清培养基中均能实现良好的生长和病毒增殖。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1.2 L反应器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密度1.20×106cells·mL-1、搅拌转速120 r·min-1、DO值40%,5 L反应器批培养72 h细胞密度可达(7.61±0.18)×106 cells·mL-1、细胞活率为(96.93±1.18)%。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得到1.2 L反应器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为MOI 0.001、培养温度37℃、细胞密度2.0×106cells·mL-1、搅拌转速80 r·min-1,5 L反应器批培养接毒后48 h病毒滴度达到最大值(7.13±0.11) lgTCID50·mL-1。本研究可为PRV疫苗相关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基于无血清悬浮培养PK-15细胞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的工艺,提高PCV2疫苗生产效率,降低PCV2疫苗生产成本。【方法】 首先采用直接驯化法对贴壁生长的PK-15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驯化,并在无血清悬浮培养体系下,采用连续传代的方法考察驯化成功的PK-15细胞的传代和生长稳定性。研究不同感染复数(MOI)(0.10、0.05、0.01和0.001)和不同PK-15细胞接种密度(CDI)(1.0×106、3.0×106、5.0×106/mL)对PCV2增殖的影响,同时对感染病毒前后的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氨基酸及代谢副产物乳酸和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贴壁PK-15细胞经过30 d的直接驯化可以快速适应无血清悬浮培养,且驯化过程中细胞平均比生长速率由0.1 d-1增加到0.6 d-1;悬浮PK-15细胞可以至少连续稳定传15代,连续传代过程中平均比生长速率在0.6 d-1附近波动,且细胞活率始终>90%;以1.0×106/mL接种,第4天可达到峰值活细胞密度6.2×106/mL,并可维持1 d,第4天前活率均>90%,此后快速下降;病毒增殖最佳工艺参数为:感染复数为0.05,细胞接种密度为1.0×106/mL,最终收获时病毒滴度可达106.2TCID50/mL;对细胞感染前后的代谢分析发现,病毒感染后细胞对葡萄糖和多数氨基酸代谢快于感染前,且感染组在感染后72 h附近出现葡萄糖和谷氨酰胺耗竭并伴随代谢副产物乳酸和氨快速积累,之后细胞改变代谢途径并利用乳酸。【结论】 30 d的直接驯化可以获得悬浮PK-15细胞株,PK-15细胞可用于PCV2增殖,结果可为大规模无血清悬浮培养PK-15细胞生产PCV2疫苗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器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生产口蹄疫病毒与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毒分别与相应的转瓶培养工艺生产案例对比分析,比较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分析显示,与转瓶培养工艺相比,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获得的细胞密度、病毒效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时的能耗和劳动力需求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转瓶培养工艺,适宜于国内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敏感的纯悬浮MDCK细胞株,通过逐渐降低血清的方法对贴壁依赖的MDCK细胞进行了无血清纯悬浮驯化,最终获得了一株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敏感的纯悬浮细胞株MDCK-sus。通过测定表明,该细胞株能够迅速增殖,倍增时间为24h,使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BX13株感染该细胞,培养72h,培养液的病毒HA价可达到1∶512,每0.1mL病毒含量达到108.5EID50,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悬浮培养制备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细胞接种密度、病毒接毒量、培养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并进行放大培养,建立了猪瘟病毒的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细胞接种密度为每个微载体15个细胞,病毒接毒量0.05 MOI,采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细胞消化瓶批式消化分散细胞,培养的细胞可以完成生物反应器10 L到50 L的放大,培养的病毒含量达到7.6 l...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to secrete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 F gene protein and use it as subunit vaccine. The gene fragment encoding F protein of PPRV was cloned into the baculovirus pFastBac Ⅰ transfer vector with a 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The constructed F-pFastBac was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DH10Bac,resulting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DNA (F-Bacmid) which was confirmed by blue-white plaque assa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selection.The F-Bacmid was then transfected into Sf9 insect cells by the cellfectin transfection reagent.The recombinant F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High Five cells in the serum-free medium.The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protein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could be expressed in insect cells and secret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For the immunogenicity study,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then inoculated into BALB/c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able to stimulate B cells to produce special antibodies. In conclusions,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expressing F protein of PPRV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This study applied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PRV subunit vaccine.  相似文献   

19.
薛忠  董淑红  王善辉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327-3333
试验旨在探索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泌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 F基因蛋白及将其作为亚单位疫苗的应用价值。将PPRV F基因克隆到已插入蜂毒信号肽(melittin)的转移载体pFastBacⅠ中,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含F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DNA (F-Bacmid),转染提取的F-Bacmid DNA至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F-rBac),应用无血清培养的High Five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及条件优化。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High Five昆虫细胞中获得分泌表达,并可产生较高浓度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被PPRV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表明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应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试验结果显示,该蛋白可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本研究成功分泌表达了PPRV F蛋白,该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为小反刍兽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激素壬基酚对鳞翅目昆虫培养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壬基酚(NP)是一种最新确认的环境激素。为了探讨环境激素对鳞翅目昆虫培养细胞的影响及其利用途径,研究了NP对家蚕卵巢细胞(BmN)和苜蓿丫纹夜蛾卵巢细胞(Sf9)的影响。在TC-100培养液中添加NP,体外培养细胞,MTT法调查细胞增殖,抽提细胞DNA进行损伤调查。结果表明,0.032 mmol/L以下浓度的NP对BmN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p<0.01),NP浓度继续增加则出现毒害,细胞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p<0.01),死亡细胞明显增加,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NP对BmN培养细胞的LC50(72 h)为0.051 mmol/L。浓度超过0.128 mmol/L时,能诱导BmN细胞DNA链发生断裂,导致DNA损伤。NP对Sf9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培养72 h时LC50为0.047 mmol/L;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细胞生长和增殖虽然受到抑制,但死亡细胞并无明显增加。NP对鳞翅目昆虫培养细胞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有诱发DNA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