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我们党和国家在考虑和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一直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从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开始,一直到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特别是邓小平,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观察形势、研究问题,还是制定规划.作出决策,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首位.作为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江泽民,从1989年以来,也一直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热切的关心,对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并且先后4次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发表了专题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形势下,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三农’方面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精华 ,从我国农村的改革实际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并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 ,最终形成了指导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农”理论 ,为我国 2 1世纪的农村改革和发展确立了根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他从重视农民利益入手,把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民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把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农民利益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结合起来的思想,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韵霞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73-15575
概述了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探讨了毛泽东与邓小平基于实际和中国国情的中国农民问题解决思路,阐述了毛泽东与邓小平强调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对农民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统筹兼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贯坚持的基本方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统筹兼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统筹兼顾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科学的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现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协调好各方利益,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李惠兰 《甘肃农业》2005,(11):22-2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甘肃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受命于国内外政治风云变幻的特殊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方面作出了新贡献;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祖国统一,以及外交斗争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国家强大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何展 《甘肃农业》2006,(9):16-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的问题,人的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体系,是我们党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与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重了大贡献,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经成功实践四十余载,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与实践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对深化中国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kblyz@163.com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创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征程中,在将马列主义原理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从产生到形成,无一不体现着创新。深入研究他们的创新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些理论精髓的理解,对我们进行新的建设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敏 《甘肃农业》2006,1(11):10
毛泽东邓小平的尊重农民革命首创精神思想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深入研究农民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内容,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发展理念。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真正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07,(7):10-14
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离不开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从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至改革开放的几个历史时期,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局势的稳定都倾注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对西藏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集中反映出中央领导人的治藏思想。  相似文献   

17.
山乡百日蹲点琐谈(一)●韩京承调查研究———领导工作的一个永远的话题。党的第一、二、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一再强调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做领导工作没有什么比调查研究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积极探索上海郊区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中,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也必须全面地、完整地深入理解与掌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指示.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上海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系统发展思路,并有侧重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农业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来源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两大问题。依据中国的实际与四十多年的经验,解决这两大问题主要依靠农业内部的潜力为主,外力为辅,即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具体说:①稳定农村的正确现行政策;②强化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③大力开发庭院资源,发展庭院经济;④推行“三划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