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推进和健康发展 ,有赖于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分析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据来自四个方面 :宪法依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据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依据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依据。论述村民自治的立法渊源和基础 ,是宪法自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核心的反映 ,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是党的农村政策精神的体现 ,是自治主体社会实践的结果。指出村民自治法律规范意义重大 ,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保证了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了法制建设的完备  相似文献   

2.
实施村民自治是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作者在对村民自治政治民主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还有赖于国家民主的发展、农民权利意识的加强、领导方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经推行二十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村民自治不仅在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文章回顾二十年村民自治发展,论述村民自治均衡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作用,提出建立村民自治均衡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建设。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对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民主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村民自治能否真正实现。笔者就目前农村民主选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其实质是民主理念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行与贯彻。村民自治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民主、权利保障和权利制约等基本原则。在民主与自治的框架下,合理架构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内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一大制度创新,自1982年首次实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党权与村权的矛盾日益激烈化、民权与党权的日益渗透化、村权与党权对民权的日益扩张化等方面的问题。为保障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应该解决上述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基层治理法治化"目标提出,强化和完善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培养和形成农村基层自治中的法权,用以解决村民自治所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村民自治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巩固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健全约束机制,促进村务公开;理顺村民自治的相关权力运作机制,为村民自治提供制度保证;建设现代农村政治文化,为村民自治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辟了一条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就总体而言,当前河南农村的村民自治尚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前河南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现状,分析影响当前农村村民自治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干扰村民自治,破坏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在各个方面村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庞大,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威逼利诱"强行"进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农民的意愿很难得以实现,主人翁意识也未能得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因此长期得不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对建设的认识不足,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识,党政组织对社区建设管理越位和错位,社区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社区建设的义务与权利不对等、社区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对建设的认识不足,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识,党政组织对社区建设管理越位和错位,社区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社区建设的义务与权利不对等、社区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一)干扰村民自治,破坏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在各个方面村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庞大。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威逼利诱“强行”进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农民的意愿很难得以实现,主人翁意识也未能得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因此长期得不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面临的困难,并提出村民自治制度优化的路径选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村民自治提供行动依据;逐步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村民自治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建设,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乡镇政府还权于民,真正实现基层民主;淡化宗族意识,深化民主观念。  相似文献   

14.
魏静 《甘肃农业》2012,(5):14-15,1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已充分展现了它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村民自治的核心内涵是自治,是对村民权利理念以及民主理念的认定。但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们严重地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及其深化。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对甘肃省某村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已充分展现了它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村民自治的核心内涵是自治,是对村民权利理念以及民主理念的认定。但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们严重地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及其深化。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对甘肃省某村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流动农民选举权利难以实现、民主选举质量降低、民主管理陷入困境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等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社会民主制度。但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好村民自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强化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石福理 《甘肃农业》2007,(12):24-25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受各地发展水平的制约,村民自治建设在全国发展并不平衡,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村民的自治参与程度低、自治建设不规范、相关自治制度滞后、村民自治成本增加,这种村民自治发育不成熟的状况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制度设计和民主政治的实践上。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实现村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实现全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我国村民自治建设出现了重大困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村党委与村委会关系不和谐、村民公共参与不足、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剧、村社精英与村民间矛盾萌发等制约性因素凸显,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困局产生的缘由,探究解决困局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实行村民自治必然受到国家宏观立法、市县及乡镇基层政权的行政执法及农村区域内的法制小环境等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着力改革实施村民自治法律环境问题,对推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有着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