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以后蹄多发,成牛发病最多,雨季最流行。1发病原因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由环境、营养、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奶牛趾间皮肤和组织化脓、蹄角质腐烂的一种皮肤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和正常产奶。1 致病原因1.1 致病微生物感染奶牛蹄部皮肤和软组织受到小石子、玻璃碎片、瓦砾等硬物刺伤或划伤、铁钉铁丝等金属尖锐物扎伤后,直接踩在含有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等的污泥和粪便中,导致伤口感染,从而造成奶牛腐蹄病。1.2 季节与环境季节、  相似文献   

3.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病因分析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蹄角质疏松。最常见的有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4.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发出恶臭气味为特征。1病因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在阴雨潮湿季节,畜舍、运动场积有粪尿、场地泥泞、蹄冠周围或蹄间有污泥沾附形成缺氧状态,也是促成该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奶牛长期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没有及时修蹄、厩舍清理不及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奶牛腐蹄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多。2症状患牛因疼痛,站立时不愿完全着地,喜躺卧。驱赶呈明显的肢跛症状,当叩击或用手按压患部时有痛感,用刀切削扩创…  相似文献   

5.
<正>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蹄间腐烂、趾间腐烂,该病多因坏死杆菌等病菌所引起,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常侵害动物四肢关节及蹄部,夏秋季节易发病,病程比较缓慢,多数患鹿跛行数10天甚至数月,逐渐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因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其主要病原除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外,还有产黑色素拟杆菌,脆弱拟杆菌以及其他化脓性坏死微生物区系,如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棒状杆菌等并发感染。此外,还有螺旋体、粪弯杆  相似文献   

6.
奶牛腐蹄病又称坏死性蹄皮炎,多由坏死厌气丝杆菌、节瘤拟杆菌引起,是牛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传染病,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主要特征。脓性棒状杆  相似文献   

7.
腐蹄病是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表现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 病因:磷钙不平衡,引起蹄质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牛蹄浸泡在粪、尿、泥泞中被腐蚀;蹄部损伤,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 症状:病牛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破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后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腐蹄病是指蹄底、蹄叉角质腐烂、分解,并引起蹄真皮炎症的一种疾病,中兽医称“漏蹄病”。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奶牛易发此病。1 病因1.1 日粮不平衡饲养管理不善。如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蹄角质疏松。1.2 病原微生物入侵感染最常见的是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棒状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相似文献   

9.
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  相似文献   

10.
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  相似文献   

12.
奶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特别在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更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特别在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更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奶牛腐蹄病是指蹄真皮层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例过程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的溶解、疼痛、跛行.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病主要包括蹄变形和腐蹄病。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腐蹄一般都伴有蹄变形,故可以认为蹄变形,是腐蹄的基础。由于蹄支变形、负重不匀、炎症发生,加上细菌的感染则发生腐蹄病。  相似文献   

16.
奶牛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病理过程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征是蹄的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表现疼痛、跛行。  相似文献   

17.
奶牛腐蹄病是趾间皮肤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为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在牛舍潮湿不洁、运动场地泥泞的条件下,蹄角质及趾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及污水浸泡,感染坏死杆菌等病  相似文献   

18.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部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性、坏死性炎症。它能引起牛蹄真皮坏死、化脓,角质溶解及蹄间肉芽增生。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羊较常见,北方地区的春季和夏季,在某些牛群中可引起地方性流行,其发病率高,一般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9.
牛腐蹄病是蹄真皮和角质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真皮的坏死与化脓,角质的溶解,疼痛、跛行。以后蹄多发,成年母牛发病最多,雨季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20.
乳牛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