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综述了甜菜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特点,回顾了凉州区甜菜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广甜菜膜下滴灌技术的对策措施,展望了未来甜菜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属于干旱缺水地区 ,约 330多万公顷农田位于年降水量不足 2 0 0 mm的出山口下游到沙漠边缘的冲积平原 ,目前因盐渍化影响作物生长的面积约 1 0 0万公顷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石河子垦区经过 3年试验取得成功 ,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 2 0 0 2年底 ,棉花滴灌总面积已达 1 2万公顷 ,成为全国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规模最大的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采用 ,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1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地膜覆…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是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一项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本文主要分析和综述该技术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启东、滨海园区3地区的应用效果。着重分析了南通地区应用膜下滴灌水稻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南通地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水稻膜下滴灌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是将膜下滴灌、机械直播、种子土壤处理、水肥耦合、生物调控等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生育期无水层、节水、省肥、省人工,彻底改变传统水田水作的优质高效水稻生产技术。介绍了新疆昌吉滨湖镇引进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产生效益并分析了该技术在昌吉地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吴建军 《中国棉花》2008,35(1):44-45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属于祁连山雪水灌溉农业区。年降水量36.8~176mm,年蒸发量2148.8~3140.6mm,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市区。灌溉是本市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用水量不断增加,本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为此,2002年酒泉市从新疆石河子天业集团学习引进棉花膜下滴灌技术,2006年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666.6hm2。1棉花膜下滴灌应用效果分析1.1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增产效应。经对敦煌、瓜州、金塔3个植棉县(市)17个乡镇175户56.2hm2滴灌棉田实产调查,应用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水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本文概述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的发明、研究、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历史和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的意义,并根据该科研成果的意义分析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膜下滴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对土壤节水抑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郭德发 《中国棉花》2005,32(6):20-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是新疆植棉的重要基地,采用的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旱区极为有限的水资源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成为全国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规模最大的片区。在盐碱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排盐压碱效果。本文就应用这一先进节水技术对土壤盐分运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合理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抑制盐碱改良土壤提供参考。1兵团灌区发展节水技术的环境与治理盐碱的必要性由于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灌溉水大量渗漏引起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新疆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是把水利、农机、农艺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节水灌溉和覆膜两项技术组装在一起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本文概述了新疆目前已形成的一整套比较成熟的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及应用该项技术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根据新疆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膜下滴灌玉米技术推广经验,进一步完善适合新疆当地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9.
棉田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棉田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成功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自2000年引进膜下滴灌技术以来,不断加以研究和使用,截至2006年,已累计建设滴灌工程1.3万公顷,棉田膜下滴灌在三团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水稻膜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分析了当前新疆水稻膜下滴灌设施技术、滴灌栽培技术及优质滴灌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模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等指标低于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模式,高于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播种、施肥、铺管一次完成,操作方便、机具简单,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平作不起垄、免中耕。该模式解决了膜下滴灌地膜清除不彻底易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沟灌氮肥分次施用不容易操作和灌水均匀度不一致问题,实现了玉米轻简化无膜滴灌栽培和玉米节水、增收和增效,可以在东北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雨养条件为对照,研究3种灌溉处理(滴灌、覆膜滴灌、覆膜限量补灌)对玉米相对叶绿素质量浓度(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不同膜下滴灌节水增产的效果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覆膜增加玉米苗期叶绿素质量浓度,在拔节期覆膜的作用减弱,抽雄期SPAD值依次为覆膜限量补灌覆膜滴灌滴灌雨养。与对照相比,覆膜滴灌、覆膜限量补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分别增加22.8%~52.8%和20.3%~48.0%;玉米产量增加1 261 kg/hm2和1 300 kg/hm2,增产12.7%和13.1%;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83 kg/m3和1.23 kg/m3,提高水分生产效率0.30 kg/m3和0.36 kg/m3。覆膜限量补灌在不影响光合产物积累的基础上,比覆膜滴灌节水6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覆膜滴灌对稻田CH_4综合排放的影响,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覆膜滴管条件下稻田甲烷的排放变化。试验采用覆膜滴灌Ⅰ、覆膜滴灌Ⅱ和漫灌3个处理,分别对当地高产主栽品种吉旱1号进行CH_4排放通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覆膜滴灌稻田CH_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漫灌稻田;覆膜滴灌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率高的覆膜滴灌Ⅰ稻田CH_4排放通量高于覆膜滴灌Ⅱ,说明土壤水分是稻田CH_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3个处理下CH_4的排放趋势大体一致,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的前中期和拔节孕穗期,说明覆膜滴灌未改变稻田CH_4排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以新玉9号为试验对象,设置覆膜与不覆膜滴灌条件下3个施氮水平(368.88、278.40和187.92 kg/hm2)及1个对照(当地灌溉施肥制度),共计7个处理,研究新疆地区覆膜/不覆膜滴灌条件夏玉米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梯度条件下,夏玉米各生长指标总体呈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覆膜与不覆膜滴灌条件玉米各生长指标发现,覆膜滴灌玉米产量比不覆膜滴灌平均提高16.84%~37.32%,覆膜处理的夏玉米各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均值比不覆膜分别提高48.05%、18.14%、41.65%。因此,在南疆地区采用覆膜滴灌方式且施氮量在278.4 kg/hm2左右时可较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郭庆人 《作物研究》2012,26(3):278-281
对当前传统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田甲烷气体排放以及化肥、农药施用后造成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甲烷气体排放,减少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膜下滴灌水稻比传统水稻在节水、增产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是北方春玉米带的主要分布区,当前主要存在3种主要玉米种植模式,分别是均匀垄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乾安县为例,运用可拓优度评价法对3种玉米种植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乾安县现有的3种玉米种植模式中,从节本增效效果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优于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优于均匀垄种植模式。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推进玉米节本增效方面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凸显,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膜下滴灌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研究喷施硒肥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能够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进程,促早熟;能够提高膜下滴灌水稻品种的SPAD值,避免水稻出现早衰现象;能够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渍化加剧会导致稻田水肥利用效率下降,对水稻产量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市场上已有的新型酸碱平衡剂,试验分析施用不同用量(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酸碱平衡剂后稻田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及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酸碱平衡剂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且在20~30 cm土层改良效果最佳;显著提高了膜下滴灌水稻有效穗数,达到增产的目的。综合考虑施用后的经济效益,15.0 kg/hm2的用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阐述玉米膜下滴灌需水需肥规律、水肥耦合机制、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灌溉制度等研究进展,提出深入挖掘水肥潜力和提高土壤生产力,构建"水肥土"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建立与推广实用轻简化、精准信息化、规范标准化、适宜区域性的水肥一体综合管理制度,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播种模式下花后高温胁迫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影响,以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高温的方法,设条播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灌水施肥方式均为水肥一体化,对高温处理后的春小麦旗叶分别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处理,高温胁迫下条播和匀播滴灌处理分别有199和1 819个基因上调表达,55和 1 335个基因下调表达,说明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处理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表达影响明显。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52个,其次为淀粉和蔗糖通路(注释到50个差异表达基因);而常温条件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49个,其次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41个差异表达基因)。因此,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善植物的光合系统,有效缓解高温引起的小麦植株早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