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为了了解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的内在增长速率,通过室内饲养,对芒果扁喙叶蝉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进行了测定研究,并运用r_m值建立了芒果扁喙叶蝉种群抗干扰的反应时间模型,为研究该虫的种群动态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生态学依据。实验室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4.2℃和84%。实验结果如下: 内禀增长率:rm=0.07374/日净增殖率:Ro=61.7/代平均世代周期:T=55.9天反应时间模型:t=-13.5612 1n(1-M) 在这里M为种群死亡率本文的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Pearl类型Ⅰ。 相似文献
5.
7.
8.
用1%农哈哈乳油1:4000倍、40%七星宝乳油1:2000倍、37%氯马乳油1:3000倍和40%氧化乐果乳油1:2000倍对带有芒果瘿蚊幼虫的离体受害芒果嫩叶进行浸渍法和叶面喷雾法处理,72h后芒果瘿蚊的平均虫口减退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而以上药剂用浸渍法和叶面喷雾法处理离体受害芒果嫩叶芒果瘿蚊幼虫的药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应用7种药剂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5% 阿维菌素乳油、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5% 氯氰菊酯乳油、40% 毒死蜱乳油、40% 辛硫磷乳油对菜青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 d防效可达81.68%以上;药后7 d的防效在84.38% 以上,持效期7~10 d,生产上防治时可轮换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水稻立枯病、合理用药,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盘锦地区生产上常用的几种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40%壮苗宝、移栽灵,3%育苗灵防效为100%,35%立枯灵为98.9%,50%立枯净为95.2%,提出了这些药剂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套袋对Irwin芒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果袋对Irwin芒果实外观、自然常温贮藏性能、果皮色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盛大果袋套果后,果实外观品质最佳,在自然常温贮藏后,果实的转黄指数较高,烂果率最低,失重率也较低,提高了果实的耐贮性。盛大果袋果的叶绿素a和b含量均最低,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较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现暗红色,完熟时呈现鲜红色。当果实达到完熟时品质最佳,盛大果袋果的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可食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台农、紫花、凯特3个品种芒果为实验材料,探究套袋对芒果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β-胡萝卜素等4个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台农、紫花、凯特3种芒果果肉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10%和18%;果肉中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19.4%、23.4%和28%;可溶性固形物有显著性差异,套袋处理的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组;台农和紫花2种芒果果肉的套袋组与对照组的粗纤维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凯特芒果肉套袋组粗纤维含量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阿米西达控制杧果果实采后病害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阿米西达控制杧果采后病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3种药剂中,阿米西达对杧果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的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diplodiatheobromae) 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较施保功差;采后用100~200μgmL的阿米西达控制杧果贮运期间炭疽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在此质量浓度时,对杧果蒂腐病和酸腐病的防效则不稳定;阿米西达结合热处理防治杧果炭疽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淀粉酶(Amglase)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对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处理果实冷藏(12 d)后回至室温第 3~4 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2+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杧果畸形病是国际上为害杧果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也未发现抗病品种。目前,此病在攀枝花市零星种植或失管的杧果园发病较为严重,成片的杧果基地也有零星发生,且呈蔓延扩展趋势。国内有关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无田间防治研究的报道。本文采取重度回缩修剪、结合其他措施对杧果畸形病进行防控研究。结果表明,与修剪处理前相比,处理1第1年发病率降低64.4%,单株产量增加10.28 kg;第2年发病率降低60.1%,单株产量增加36.31 kg;第3年发病率降低79.2%,单株产量增加28.79 kg。处理2第1年发病率降低71.6%,单株产量增加6.89 kg;第2年发病率降低62.8%,单株产量增加29.94 kg;第3年发病率降低84.5%,单株产量增加25.17kg。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