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摘威宁县兔街乡野生怒江红山茶单株的成熟果实连续样本,对其果实鲜出籽率、干出籽率、鲜果出仁率、含油率和脂肪酸组份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红山茶成熟果实的鲜出籽率平均为49.43%,干出籽率平均为28.98%,鲜果出仁率为19.11%,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在成熟后期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人体所需不饱和脂肪酸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怒江红山茶果实成熟后尽快采摘,不宜等到自然落果后捡籽。  相似文献   

2.
东莞广宁红花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樟木头林场60多年生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人工林为试验材料,采用样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广宁红花油茶的生长性状、果实产量、果实经济以及数量性状。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地径、树高、冠幅分别为24.0 cm、7.9 m、5.0 m。每625 m~2的样地保存有广宁红花油茶24~42株,单株间地径、冠幅变异较大,树高变异较小。每667 m~2平均鲜果产量为295.7 kg,单株最大为30.1 kg,最少的无果,变异大。果实鲜出籽率、种子含油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1.8%、36.61%、63.11%、2.88%,每667 m~2可产鲜籽34.6 kg,产油8.5 kg。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差异很大,B-9、GA和乙烯利等3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增22.4%、16.2%和11.2%,喷施生长调节剂后,还可使油茶鲜果含油量的快速积累提前到9月上旬;叶面喷施GA和B-9可以促进油茶种仁含油量提高42.6%和40.4%,比对照增18.0%和11.9%;喷施稀土和NAA对提高种仁含油率有反作用;油茶鲜果出籽率在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期间,呈现马鞍形增长的趋势,但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其作用不明显;油茶果实后熟期以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茶果出油率和出干籽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喷施赤霉素加萘乙酸(GA NAA)和只喷施赤霉素(GA)的处理出油率最高达6.01%和5.95%,分别比对照增22.1%和20.9%.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出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优良品种,2013年9月对贵州省盘县现有自然分布的西南红山茶目测达到冠幅单位面积产果1 kg·m~(-2)左右的89株单株的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各单株果实产量的变异度大,其单株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籽粒质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种仁含油率45%以上、冠幅单位面积产果2 kg·m~(-2)以上、鲜出籽率在35%以上的标准进行筛选评价,89个单株中有3号、6号、13号等22个单株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其精油中柠檬醛含量间的差异性。测定结果表明:10个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其株高、冠幅和枝下高分别为3.51~5.30 m、3.90~7.15 m和0.26~0.60 m;其花期均为盛花期;每个标准枝的花朵数量间的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381~1 591朵;而其坐果率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均值为49.69%;其单果鲜质量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其均值为0.127 g;其鲜果含油率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达到3.67%),而永州双牌、郴州桂东和永州冷水滩的(分别为3.57%、3.46%和3.35%)次之;其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表现有差异较为明显的3个等级,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72.26%),郴州汝城、怀化麻阳和怀化中方的均较低(分别为65.21%、63.78%和63.56%),其余分布区的均居中等水平(68.28%~69.2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其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钾肥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果实性状的影响,本文以长林27号为材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油茶果茎和单果质量有提高但是影响不显著。钾肥有利于油茶出籽率和出仁率的提高,180g/株钾肥处理下出籽率和出仁率均达到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15.2%。钾肥处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提高鲜果的含油率。180g/株钾肥处理下,鲜果含油率达到最高。综合考虑钾肥对油茶果实性状等指标的影响,最适合油茶果实生长的钾肥用量为180g/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的方法,以山茶属红山茶组内4个物种及22个品种为杂交亲本,设计51个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02、2003年物种间平均结实率分别为24.30%、27.99%,2002、2003年品种间平均结实率分别为12.41%和21.01%;相同亲本花粉对不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亲本花粉对相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广宁红山茶4个单株的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红山茶组内适宜作杂交亲本材料的有宛田红山宠、广宁红山茶、浙江红山茶3个物种及17个红山茶品种.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中国沙棘含油率变化规律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彩云  郭俊旺 《沙棘》1996,9(2):37-43
通过对山西省境内中国沙棘就其浆果各部分含油率、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V—E含量的跟踪分析,全果含油率为1.46%~1.57%,果汁含油率为0.63%~1.10%,果渣含油率为5.59%~9.2%,种子含油率为8.22%~9.23%。随采果期的推迟果汁含油率增加,果渣含油率降低,种子含油率基本不变。地区、品种、地理环境对含油率均有明显的影响。随采果期的推迟果汁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果渣油中含量分为上升、下降和不变三种类型。生长环境、采果期对V—E含量均有影响。三种油占全果总含油率的比例随采果期推迟变化,规律为果汁油增加,果渣油下降,种子油不变。  相似文献   

9.
油茶土壤养分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沼液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沼液在油茶上的应用提供合理与科学的指导,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5个施不同沼液量的试验组(B_0:0 kg/株,对照组;B_1:10 kg/株;B_2:20 kg/株;B_3:30 kg/株;B_4:40 kg/株),连续2 a观测其对油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对油茶果实产量、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肥力改良作用明显。在施沼液2 a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趋于平稳。5组处理中,以B_4(40 kg/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在油茶果实方面,施用沼液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鲜果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不同沼液用量处理油茶鲜籽含水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差异显著。与对照组B_0处理相比,B_3(30 kg/株)处理油茶鲜出籽率提高了56.7%,干出籽率提高了34.72%;B_4处理主要提高了油茶果实含油率,与对照相比,其种仁含油率提高了21.20%,鲜果含油率提高了58.93%。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油茶果实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果实含油率相关性最好。因此,施用沼液能够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油茶果实含油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重庆市彭水县红花油茶品种资源状况。对多变西南红山茶和西南红山茶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多变西南红山茶果径和单果重均较西南红山茶大,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在0.09~0.80 kg/m~2,较西南红山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1.8~2.9 kg/m~2)低。西南红山茶平均鲜出籽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高26.7%,平均种仁含油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约低10%。多变西南红山茶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平均为129.8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为170.0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61.1%和110.9%;多变西南红山茶β-谷甾醇平均值为150.0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值为314.6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18.9%和149.3%;多变西南红山茶和普通油茶的维生素E含量差异不大,西南红山茶维生素E含量较普通油茶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州油茶 Camellia gauchowensis 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转化特点,对不同时期油茶果的 主要经济性状和干仁含油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 月份以后,高州油茶果实呈现缓慢生长期、快 速生长期和平稳生长期 3 个阶段,快速生长期的单果质量和果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 63.31% 和 38.06%。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经历停滞期、快速上升期和稳定期,在 11 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油茶果在 整个生长期中,鲜籽含水率逐步降低,至 12 月 2 日降至 44.31%。干仁含油率在 12 月初达到最高值,缓 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平稳期的增长量对最高值的贡献比率分别为 4.36%、27.21% 和 67.16%。高 州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4 种组成,其组分比例在不同采摘时期差异不显著。 油茶相邻两个大年间干仁含油率(产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大果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var. magnocarpa)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对其扦插繁殖存活率和生根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是影响大果南山茶扦插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以IBA处理的插条成活率和生根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69.97%,平均生根率为39.17%;在ABT处理条件下,插条生根后的平均根长和平均根粗为最佳,分别为2.15cm和0.66mm。综合分析,大果南山茶枝条扦插繁殖的最优处理方案是在400mg/L的 IBA生长调节剂中处理10min,IBA处理的枝条根的生长均比NAA、ABT处理快而多,更有助于扦插苗的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3.
腾冲红花油茶是世界著名观赏花木和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植物之一,花叶可供观赏,果实可以生产被誉为“油王”的腾冲红花油茶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过度采挖、掠夺性利用,腾冲县野生腾冲红花油茶已濒临灭绝,许多优良种质资源正在大量丧失。文中在阐述其自然种群分类及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种质资源调查、原地保护、异地保护等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腾油12号是从腾冲红花油茶天然林分中选择优树,优树无性系化后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8处理5重复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主干明显,幼树期生长势较强,多品种混栽自然坐果率为80.7%;10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质量为62g,种子出仁率达71.0%,仁出油率达51.4%;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4.5%,油酸74.96%。其开始结果早,丰产,种植后第六年进入经济收益期,平均产粗油406.5kg/hm^2,为对照的13.5倍。阐述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薄壳山核桃品种果质性状变异及选择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京地区引种的2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单果重、出仁率、出油率,果型指数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均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明显的改良潜力.相关分析未发现性状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状改良,由综合坐标评定法选出Mahan,Wictita,Sioux,Pawnee,Elliott,Shawnee等6个优良新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油茶种仁油脂与淀粉之间转化的可能性,提高油茶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和油脂的含量,从而为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摘及晾晒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华硕’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近成熟期种仁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后自然晾晒和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对其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近成熟期果实发育及采后自然晾晒过程中油脂与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后自然晾晒能促进近成熟期果实对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积累,但对成熟果实却没有促进作用;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过程中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间虽然存在负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覆蓝色膜晾晒最有利于近成熟期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转化为油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类型、琼脂用量、取材时期、是否光照培养及培养基是否添加活性炭等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来筛选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初期所采样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盛花末期所采样品的诱导率;以MS琼脂固化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30~40g·L~(-1)为最佳的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可以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8.
以30a生广宁红花油茶树中上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开展扦插基质、ABT-6浓度、插穗留芽数量和留叶量4个因素各3个水平的扦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基质、芽的数量和留叶量对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的影响较大,均存在显著差异;芽的数量对扦插抽梢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抽梢率最大为47.50%。广宁红花油茶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为:50%黄心土+25%泥炭土+25%椰糠混合基质;500 mg/LABT-6速蘸10 s;插穗选择2个以上成熟芽并保留2片全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品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云南高原山地主产区初选的37株油茶优树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37株油茶优树的油茶籽油.结果表明: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平均含油率为46.87%,油脂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左右,油酸含量72.52% ~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