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可以增加叶片中抗保护物质含量;低温处理过程中,SOD、POD活性升高,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低温锻炼应逐步进行,先在昼温25-30℃,夜温13-15℃下育苗,积累抗冷保护物质,然后在昼温15-25℃,夜温5-6℃条件下锻炼4-6d,抗冷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玉米赤霉烯酮浸种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浸种(24h)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寒性。在低温处理中,玉米赤霉烯酮浸种使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值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溶蛋白含量较稳定。0.1mg/L浸种所产生的抗逆效果均优于0.01mg/L。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浸种(24 h)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寒性。在低温处理中,玉米赤霉烯酮浸种使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值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溶蛋白含量较稳定。0.1 mg/L 浸种所产生的抗逆效果均优于0.01 mg/L。 相似文献
5.
6.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研究了以 2 5℃为对照 ,以 14℃、4℃为低温胁迫处理后玉米幼苗的 4项生理指标 :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电导率 ,并探讨了这些数据的成因 ,综合讨论了低温胁迫与玉米幼苗抗冷性之间的关系同步完成的玉米 84 6自交系发芽率实验结果证明 ,实验所用种子的发芽率高 ,而低温对玉米种子萌发有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浓度钙离子对百合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方百合杂交种索邦为试验材料,用5种不同浓度CaCl2浸泡百合鳞茎12h,然后栽种于试验地内,进行正常田间管理。待百合幼苗叶片出土后,在7℃条件下进行冷害胁迫,在不同时间取其叶片进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钙能显著提高百合幼苗叶片在冷胁迫下的保护酶活性、保护性物质含量,降低了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提高了百合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9.
10.
硫对大白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四季王"大白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硫浓度对其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硫能提高大白菜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随硫浓度的升高,大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11.
紧凑型玉米不同肥力水平密度定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型玉米春播,在不同肥力水平的产量,低于每亩6000株定额时,随着密度的增大,均为增产的趋势.但有的增产不明显,本试验研究以掖单13号作材料,从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认为在山西晋中平川地区,中肥力最适宜的密度是每亩4600株左右,高肥力水平每亩5000株左右为宜.密度再大,穗粒数、千粒重、雌花总花数和和成粒率等影响产量的性状显著降低,败育率明显增加.密度过低,虽单株生理指标较高,但产量不及适宜密度定额的高。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对豇豆幼苗叶片膜伤害与保护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的两个豇豆品种(早优一号和优选之豇28-2)为试材,研究了高温胁迫(45℃/33℃)对其幼苗叶片膜伤害与保护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二者SOD、POD、CAT活性和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早优一号的SOD、POD、CAT活性和Pro含量均于处理3d后达到最大值,而优选之豇28-2SOD、POD、CAT活性和Pro含量分别于处理1d、1d、3d和3d后达到最大值。然后二者SOD、POD、CAT活性和Pro含量又有所下降,于35℃下恢复2d后均继续下降。二者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在高温胁迫期间始终呈上升趋势,均于处理5d后达到最大值。早优一号的SOD、POD、CAT活性与Pro含量均始终明显高于优选之豇28-2,而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均始终明显低于后者。表明在高温胁迫下耐热性较强的豇豆品种生物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其保护性酶活性较高,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动物模型,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比较研究了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羊草和玉米秸秆等四种单一粗饲料体外发酵效果。本试验以GI为指标对粗饲料品质进行测定,GI指数分别为9.05MJ、48.71MJ、9.41MJ和1.81MJ。结果表明:粗饲料品质对培养液pH值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值分别为(6.436、.476、.506、.4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pH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秸秆组下降幅度最大,24h培养液pH值为6.27,羊草组pH值下降幅度最小;粗饲料品质对培养液NH3-N、产气量、VFAs和BCP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苜蓿最高,秸秆最低,青贮NH3-N和VFA产量高于羊草,羊草产气量和BCP产量高于青贮;各组培养液乙/丙比例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羊草>秸秆>苜蓿>青贮,平均值分别为(2.132、.042、.001、.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