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同一种基因型,分别进行不同的冠限制处理,分析其根与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株按叶序仅留一片叶和不留叶时,有限的光合产物能在根、茎与穗间协调分配,只是穗与根有轻微竞争,且两品种均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本研究用根容重指标来反映物质在根中的积累量,留不同叶序叶片其所对应的根容重不同,根活力也不同,但根容重与根活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所以已往根重指标反映根知力大小有局限性。在灌浆末期刈冠结果显示,根是高梁的一个具有较高活性的库器官,即使停止冠供给光合产物也不会很快死亡,相反生理活动更加活跃,并消耗存贮的物质而再生冠,且保持了较高的根活力。  相似文献   

2.
高粱冠限制及其引发的根冠互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一种基因型,分别进行不同的冠限制处理,分析其根与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株按叶序仅留一片叶和不留叶时,有限的光合产物能在根、茎与穗间协调分配,只是穗与根有轻微竞争,且两品种均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本研究用根容重指标来反映物质在根中的积累量,留不同叶序叶片其所对应的根容重不同,根活力也不同,但根容重与根活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所以已往用根重指标反映根活力大小有局限性.在灌浆末期刈冠结果显示,根是高粱的一个具有较高活性的库器官,即使停止冠供给光合产物也不会很快死亡,相反生理活动更加活跃,并消耗存贮的物质而再生冠,且保持了较高的根活力.  相似文献   

3.
以夏玉米(zea may L. cv.)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进行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根、冠生长的影响研究,旨在寻求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为建立节水高产、优质高效作物RDI模式提供技术参数。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水分调亏阶段:三叶~拔节(Ⅰ),拔节~抽穗(Ⅱ),抽穗~灌浆(Ⅲ),灌浆~成熟(Ⅳ);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60%~65%FC(Field capacity)、50%~55%FC和40%~45%FC;设全生育期保持适宜土壤水分(75%~80%FC)作为对照(CK)。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中、后期水分调亏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和减缓根系衰亡的"双重效应",反映出玉米根系在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对水分适应能力强的特性。玉米根冠比(R/S)受水分影响最大的阶段是三叶-拔节期,受水分影响最小的阶段是灌浆期;拔节-抽穗期水分调亏期间能显著增大R/S,复水后分配到冠层与根系的物质比较平衡,维持较为适宜的R/S,表明此阶段为通过RDI调控玉米R/S的适宜阶段。玉米三叶-拔节期水分调亏改善了穗部性状,表明在作物营养生长阶段的适度水分调亏有利于作物生殖生长。RDI可以有效调控根/冠生长关系,提高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根冠比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祁连山北坡5类天然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5类草地的根冠比(R/S)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类草地生物量为山地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荒漠草原,除高寒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的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类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的R/S分别为9.3,8.7,5.1,7.0和7.1;5类草地R/S的季节变化均呈反抛物线型,但变化不尽相同;高寒草原的月R/S随上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的月R/S随上月潜在蒸散量的增加也呈显著降低趋势,而山地草甸和山地荒漠草原的月R/S与前期的水热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迅速发展,随着蔬菜的规模化和集中连片种植,设施栽培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相继出现蔬菜生产的基地化、基地生产的专业化、专业生产的标准化等现象。由于生产上出现高度专业化,土地的复种指数越来越高,重茬现象严重,造成土壤微生物失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耐旱型品种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在结荚期设置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和水分胁迫(50%田间持水量,持续20 d)处理,成熟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农艺性状和产量主要由地上部基因型决定,但水分胁迫下也会受到根系基因型的影响。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下,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接穗的株高平均提高24.3%和14.8%,主茎节数分别平均提高19.6%和15.3%,分枝数分别平均提高60.2%和90.6%,单株生物量平均提高57.1%和87.1%,单株荚数平均提高70.0%和92.3%,分枝荚数平均提高159.9%和197.9%,分枝瘪荚率平均降低57.8%和60.4%,最终单株粒重平均提高19.9%和54.9%。与辽豆21自身嫁接植株相比,水分胁迫下,嫁接辽豆14砧木使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显著提高了45.8%、27.4%、21.7%、5.2%和20.4%,产量性状的提高与主茎第9~15节位间有效荚数的提高有关。因此,通过地上部与根系的协同改良是提高大豆抗旱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疆有毒植物资源及其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海  刘小宁 《干旱区研究》2012,29(1):115-121
植物源杀虫剂(botanical insecticides)就是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或提取成分,加工成有杀虫作用的杀虫剂。在新疆,有毒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通过介绍新疆有毒植物的资源概况,讨论有毒植物作为农业杀虫剂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其种质资源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穿刺巴氏杆菌研究的历史,介绍并讨论了利用穿刺巴氏杆菌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甜菜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f 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两种昆虫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时间(2、6、12、24、48、72 h)和剂量(1.0×10-3、1.0×10-2、1.0×10-1、1.0×100,1.0×101、1.0×102μmol/L)范围内,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甜菜夜蛾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Sf 9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印楝素、乌头碱、次乌头碱、伪石榴皮碱、马钱子碱和吴茱萸碱对其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无明显的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杀线虫剂是用于防治危害各种作物的线虫的药剂,这类药剂大多数属于土壤消毒剂,线虫在土壤内接触药剂或为害作物的根、地下茎时发挥药效。且大多数为高毒,单位面积用药量较大,对生长期的作物或作物的种芽会发生药害。为了明确其对植物根生  相似文献   

11.
 以改进的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IDDTB)的直接法,用碱性磷酸酯酶(Ap)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IgG)检测病组织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菁花叶病毒(TuMV)和马铃薯青枯细菌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法明显地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圆点免疫结合测定(DIBA)的试验程序简单、快速和准确可靠,整个检测程序可在1.5~2小时内完成。据推算其检测PVX的灵敏度相当于0.625ng/ml,可检测病叶的最低稀释度相当于1:320。以IDDTB的间接法用Ap标记的羊抗兔IgG或HRP标记的鼠抗免IgG以及兔抗病毒和细菌的多克隆抗体(IgG)检测病组织中的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和马铃薯环腐细菌,除耗时比上述直接法稍长外(约3小时),同样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两法均适于在田间应用。IDDTB直接法和间接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均由免疫电镜法得到证实。上述免疫反应的结果因底物不同呈现不褪色的蓝色或深紫色,极易同健康叶片呈现的绿色相区别,并可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PEG)、卵清蛋白(OVA)、多肽、糖、氨基酸等试剂,通过经验法和正交法相结合的手段配制了一系列稳定剂,对吸附在酶标板上的三唑磷多克隆抗体进行处理(37℃,1 h)后,再在37℃下连续贮存 7 d,利用直接竞争ELISA法对不同稳定剂处理的包被抗体免疫活性、亲合性及检测灵敏度进行检测,并与未经稳定剂处理的对照进行比较,筛选得到效果较好的稳定剂 1 (质量分数:甘油2.5%,氨基酸1.5%,蛋白胨3.0%,离子螯合剂0.1%,防腐剂0.01%)。用稳定剂 1 处理包被抗体后,4~6℃下保存半年及37℃下保存14 d的试验结果表明,抗体的活性相对保持率分别为97.8%和94.2%;其免疫活性、亲合性(I50分别为68.43和54.38 ng/mL)及灵敏度(I10分别为3.72和 3.22 ng/mL)与常规方法包被的抗体(包被好后不贮存,直接检测,I50为60.73 ng/mL,I10为 3.11 ng/mL)无明显差异;冻融试验表明,经稳定剂 1 处理的三唑磷抗体在反复冻-融次数不超过8次时其活性也是稳定的。说明筛选出的稳定剂可以显著提高三唑磷多克隆包被抗体的稳定性,可用于三唑磷ELISA试剂盒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部,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经新疆、西藏,一直延伸到青海南部的黄河源头地区。它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青藏高原的北缘。其南面与喜马拉雅山脉和羌塘高原以及青南高原相连,北面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整个地区地势高峻,面积辽阔,海拔多在4000m以上,是青藏高原上干旱、寒冷的高山、高原区。这里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植物资源,红景天属Rhodiola的植物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珍贵的药用和保健用植物资源,具有人参样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的作用。我们从1987年至1989年,每年从6月到9月,对整个昆仑山地区(包括喀喇昆仑山和东帕  相似文献   

14.
邢家华 《新农药》2002,(1):9-10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与杀菌剂生物测定的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细胞水平上建立病原菌/植物悬浮细胞体系筛选系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筛选杀菌剂。本文讨论病原菌/植物悬浮细胞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筛选体系的可行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离体玉米根冠细胞对Hm—毒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的两种Hm-毒素生物测定法中,根冠细胞测定法的效果比种子根伸长法好,主要是前者对Hm-毒素的敏感性强,与病斑大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抑制种子根伸长法由于不能确切反映玉米对小斑病的反应,因而不宜用作Hm-毒素的生物测定。在不同的毒素制剂中,以病叶提取液处理根冠细胞最能反映小斑菌接种玉米后的实际情况,与病斑大小的相关系数r=0.9315,居供试的三种制剂之首,其次是粗提制剂和培养物滤液。试验还发现酒石酸铵不仅影响Hm-毒素测定的效果,而且还影响毒素产生的量,因而进行Hm-毒素的生物测定,最好使用病叶提取液或用无酒石酸铵的改良Fries培养基制备的毒素粗提制剂或培养物滤液。  相似文献   

16.
4种鳞翅目昆虫细胞系SL-ZSU-1、TnH5、Sf9和Ha-AM1都不能在L-15 5?S或L-15 350mg/L脯氨酸 5?S(L-15-P,pH6.5)的培养基中生长,但是都可以在L-15 3g/L水解乳蛋白 3g/L酵母提取物 1g/L葡萄糖 5?S(L-15-LYG)、L-15 350mg/L脯氨酸 1g/L葡萄糖 5?S(L-15-PG)、L-15 1g/L葡萄糖 5?Sa(L-15-G,pH6.5)的培养基中生长。细胞从TNM-FH 5?S(pH6.5)培养基中转入上述培养基后,适应期的长短相差较大。转入L-15-LYG中的细胞没有明显的适应期;转入L-15-PG中的细胞需1个月左右才能正常传代;转入L-15-G中的细胞需45~60d才能正常传代。L-15-LYG替代TNM-FH对4种昆虫细胞的形态、大小、最大生长密度和群体培增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faMNPV胞外病毒粒子的滴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多角体的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百草枯生产工艺改进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草枯(Paraquart)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50年代中后期开发成功的一种非选择性、高效、触杀型除草剂。由于百草枯所具有的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征,以及在环境中特有的物理行为和在生物体中特有的生化作用方式,使它表现出了耐雨水冲刷、杀草速度快、在土壤...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植物益生菌对宿主植物产生的益生作用(包括促生作用和生防作用),以及植物益生菌与其宿主植物协同发挥的生物修复作用。并从改善植物内生菌微生态群落的角度出发,提出引入野生或重组植物益生菌以提高植物健康状态和生物修复功能,以及以植物益生菌为载体引入外源功能基因开辟一条新颖转基因途径等策略,以期实现植物内生菌资源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天然草地的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通过收集我国近20年来草地生物量的有关文献,估算了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根冠比(R/S)及地下生产力占总生产力比例(fBNPP)的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R/S比及fBNPP变异较大,根冠比为1.66~15.21,fBNPP为0.29~0.98;荒漠草原的R/S比及fBNPP较大,但变幅较小;森林草原R/S比和fBNPP较小,但变幅较大;R/S比及fBNPP随年降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年平均气温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采用生长季最大生物量估算的方法可能高估了R/S比及fBNPP。长期、高质量的生物量观测数据,尤其是地下生物量的数据以及开展不同研究方法对生产力估算结果的影响,对于准确评价草地在区域及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抗逆过程中,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已成为当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概念、检测方法、植物与病原物互作间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