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以DM为38.35%的阿尔冈金苜蓿为原材料,进行不同添加剂(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纤维素酶)在不同用量[乳酸菌(105、106、107 CFU/g)、纤维素酶(0.025、0.05、0.1 g/kg)、乳酸菌+纤维素酶(105 CFU/g+0.1g/kg、106 CFU/g+0.05g/kg、107 CFU/g+0.1g/kg)]下的青贮试验,每个独立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在贮藏60 d后开封,测定苜蓿青贮饲料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组阿尔冈金苜蓿的青贮质量评定得分均在74以上,为优质青贮饲料。单一添加剂中,乳酸菌浓度为105 CFU/g时苜蓿青贮品质最佳;混合添加剂中,乳酸菌为106 CFU/g,纤维素酶为0.05 g/kg青贮品质最优。其中,混合添加剂处理组的质量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添加剂处理组,这是因为混合添加剂能促进发酵罐内乳酸菌发酵,并在减少氨基酸及蛋白质分解这一...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品种白粉病田间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自然接种技术,用田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白粉病抗病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白粉病抗性非着显著差异。庆阳苜蓿、阿尔冈金、巨人201、金皇后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德宝、德福、赛特、牧歌401、三德利等品种田间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寒地区豆科牧草稀缺的现状,采用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没有显著差异,所有品种均不能生产大量种子;以单株分枝数、株高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威龙、大富豪、阿尔冈金3个品种的适应性明显优于苜蓿王和牧歌410的适应性;以营养价值为评价指标,大富豪和阿尔冈金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苜蓿王、大富豪和牧歌410;5个品种的越冬率后期差异不大。虽然参试5个紫花苜蓿品种均不能大量生产种子,但均能提供一定产量的营养体。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阿尔冈金和威龙在高寒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高寒地区种植,实现优化高寒地区栽培草地质量,扩大优质蛋白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4.
王瑞峰  闫伟  石凤翎 《草地学报》2021,29(10):2372-2380
为探究根瘤菌、施氮量与施肥频率三因素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aoyuan No.3’)生长及纤维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有无接种根瘤菌、5种施氮量(600 kg·hm-2,750 kg·hm-2,900 kg·hm-2,1 050 kg·hm-2,1 200 kg·hm-2)与3种施肥频率(4次、6次、8次)三因素试验,测定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纤维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会促进第三茬苜蓿的生长,而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本试验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900 kg·hm-2,施肥频率为6次时,地上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22个苜蓿品种在甘肃永登地区的生产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2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肃永登地区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测定了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最高的是甘农4号(17 537.0kg/hm2),其次为德宝(16 610.8kg/hm2)、甘农5号(16 356.7kg/hm2),陇中苜蓿(10 220.0kg/hm2)最低;平均株高最高为驯鹿(88.1cm),其次为阿尔冈金(84.6cm)、中苜1号(83.7cm),最低的是陇中苜蓿(65.2cm);生长速度较快的是驯鹿(1.39cm/d)、阿尔冈金(1.33cm/d)、中苜1号(1.31cm/d),最慢为陇中苜蓿(0.99cm/d);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三得利(18.51%),其次为北极星(18.24%)、驯鹿(17.77%),最低的品种为柏拉图(15.3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太阳神(33.38%),其次是苜蓿王(33.40%)、皇后(33.58%),最高的是甘农1号(40.0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陇东苜蓿(41.6%),其次是甘农3号(41.9%)、太阳神(42.5%),含量最高的是甘农8号(48.7%);粗灰分含量最高是驯鹿(11.39%),其次是甘农3号(11.29%)、中兰1号(11.17%),含量最低的是皇后(9.64%);粗脂肪含量最高为北极星(2.41%),其次为中苜1号(2.34%)、太阳神(2.33%),含量最低的是甘农1号(1.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2个品种中,甘农4号、德宝、甘农5号、阿尔冈金、陇东苜蓿、皇后、中苜1号品种产草量高、品质好,综合评价较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于在甘肃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8—2001年在三峡库区最具代表性的中海拔巫山县花竹坪种草养畜示范区,研究阿尔冈金、德福、德宝、三得利、游客等5个国外紫花苜蓿品种的特性和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德宝、阿尔冈金和游客紫花苜蓿适应性强,产草量较高,草质适口性好,再生性强,生态经济利用价值高,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以上3种苜蓿的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巫溪红三叶(地方品种)高出28%、29.7%和32.8%,比当地主要种植的‘拉丁诺’白三叶高出24.5%、25.8%和28.8%;开花初期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地方品种巫溪红三叶高出1.2%、0.8%和0.6%,比‘拉丁诺’白三叶高出1.0%、0.6%和0.4%。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温室种植苜蓿的生产性能,对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 WL323苜蓿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18758.33 kg/hm2;阿尔冈金苜蓿的平均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44 cm/d;阿尔冈金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茎叶比最高,为0.8732;抗蓟马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鲜干比最高,为12.8465;苜蓿王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1.98%。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对苜蓿轮枝菌菌株Ms197和Ms198的最适生长温度、pH值、碳源、氮源、产毒能力及致病力进行测定,同时利用蘸根接种法对37份苜蓿材料的抗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轮枝菌菌株Ms197和Ms198在温度5~35℃和pH值4~11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具有较强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性,在温度5~35℃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分别为0.20~4.14 mm/d和0.48~4.12 mm/d,产孢量分别为3.17×105~4.12×108和1.02×106~4.27×108。在pH值4~11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分别为1.26~3.96 mm/d和1.39~3.97 mm/d,产孢量分别为5.5×105~4.35×108和7.67×105~4.70×108。最适菌落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25℃和6~9,最适产孢温度和pH值分别为20℃和9;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综合来看,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的培养基最适于菌...  相似文献   

9.
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为苜蓿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以及获得苜蓿单倍体,建立苜蓿加倍单倍体群体(DH)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采用固-液培养基结合的方式建立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通过探索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可建立适宜的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苜蓿悬浮培养体系中,基本液体培养基为NB培养基,培养液最佳组合为NB+2,4-D 0.3 mg·L-1+NAA 0.3 mg·L-1,蔗糖2%;建立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应选取淡黄色或乳白色,结构疏松,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悬浮培养的基础材料;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继代周期为6~8 d;苜蓿花药悬浮培养时初始接种量为2g/30mL时悬浮细胞PCV、鲜重以及干重的增殖倍数最高,增殖倍数均超过4倍;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的添加浓度以0.3 mg·L-1为宜;糖作为组织培养过程中唯一的碳源,在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因此,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中,蔗糖浓度为2%-3%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研究无芒雀麦与草原二号苜蓿的混播比例、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生长高度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bt+ct2。苜蓿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在单、混播中分别为W=aebt和W=atb。单播及不同比例的混播组合,其地上生物量结构各异。生物量和叶片集中分布的空间不同。茎/叶、叶面积指在不同数混播小区的数值各异。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无芒雀麦。混播较天然草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且混播较单播增产显著。混播区的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能和可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而粗蛋白质、可消化蛋白质则低于单播苜蓿,但高于单播无芒雀麦。无芒雀麦与苜蓿越冬苗的比例为1∶1,生物量比1∶1(播种量30kg和10kg/hm2)为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比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徐炳成  山仑 《草地学报》2003,11(1):78-82
研究苜蓿和沙打旺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例。结果表明,沙打旺叶片对土壤水分的瞬时利用效率均高于苜蓿。沙打旺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和根长/株高比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亦高于苜蓿,尤其在低水分时。在高水分下苜蓿单位水分消耗所形成的生物量较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苜蓿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快的根系生长速率,因而造成土壤水分的过快消耗。总之,高水分生长条件易于苜蓿生产效率的发挥,但沙打旺对土壤水分环境变化的稳定性较强。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黄土丘陵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打旺可以种植在该地区的坡地,而苜蓿则应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苜蓿草粉比例和蛋白质水平对豁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将日粮苜蓿草粉比例设为10%、20%、30%三个水平、蛋白质设为15.83%、14.01%、12.74%三个水平,选用180只12月龄健康产蛋豁鹅,随机分为9组,每组20只,试验期20d。研究日粮苜蓿草粉比例和蛋白水平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豁眼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产蛋豁鹅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可以提高豁鹅生产性能。苜蓿草粉比例为20%、蛋白水平为12.74%的条件下,豁鹅产蛋率最高;苜蓿草粉比例为10%、蛋白水平为12.74%的条件下,豁鹅受精率最高;苜蓿草粉比例为30%、蛋白水平为12.74%的条件下,豁鹅蛋重最大;苜蓿草粉比例20%、蛋白水平12.74%的条件下,豁鹅产蛋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5%的高硒、高硒钴以及高硒钴锌3种高微量元素苜蓿Medicago sativa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普通苜蓿青干草,研究高微苜蓿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和改善奶的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和添加等量的普通苜蓿草干草相比,3种高微量元素苜蓿干草能显著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影响牛奶的营养含量,并且饲喂安全,无副作用。其中,高硒苜蓿草干草能提高产奶量8.6%(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8%(P<0.05),但显著降低了牛奶中乳脂和乳蛋白的含量;高硒钴和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加强奶牛对饲料的利用,增加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6.5%(P<0.05)和33.1%(P<0.05)。另外,高硒钴和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还能改善牛奶的品质,其中高硒钴苜蓿青干草能提高牛奶中乳脂含量的22.15%(P<0.05),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使奶中乳蛋白、乳糖以及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分别提高9.28%(P<0.05)、3.26%和4.69%。因此,在奶牛生产中适当添加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既能能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又能提高奶的品质,而且安全又效果好,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外源氮素形态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营养液的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3种外源氮素形态配比(NO3--N,NH4+-N以及N O3--N∶N H4+-N为 1∶1)和3个氮素水平(0,105,210 mg/L)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根瘤数、根瘤重和固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N O3- -N和NH4+ -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H4+-N培养下次之,N O3- -N培养下最低,但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大。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根瘤数、根瘤重和固氮酶活性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指标在O3- -N+NH4+ -N的浓度为210 mg/L时,达到最大值。整个生育期,各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根表面积、根系活力、根瘤数、根瘤重和固氮酶活性均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差异比较明显,结荚期和鼓粒期差异不显著,各指标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敖汉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累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分层法将苜蓿草层分成A、B、C三层。结果表明,生物量主要集中在B层,A层和C层较少。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B层和C层生物量不断增加,A层生物量相对稳定。从营养期到结实期,B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48.15%增至64.48%,C层由9.88%增至21.06% ,A层则由40.74%降至14.16%。粗蛋白质(CP)含量随着生长的进程不断下降,而中性洗涤纤维(NDF) 含量则不断增加。CP含量从营养期的27.55%降至结实期的14.98%,NDF含量则由30.13%增至53.18%。枝条、叶、花、荚果CP和NDF含量各异,不同层枝条的CP、NDF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给不同含水量的苜蓿分别添加不同糖分浓度的乳酸菌复合添加剂进行青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论苜蓿含水量的高低,添加剂处理的pH值降幅要明显大于不加添加剂的处理;半干青贮(65.9%)和高水分青贮(72.1%)条件下,添加糖分处理的青贮pH值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未添加糖分)处理,且随着糖分浓度的增加青贮pH值降幅增大;而在低水分青贮(43.8%)条件下,添加糖分处理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不一致。根据牧草青贮综合评分原则,较高含水量(72.1%)与糖分浓度(15%)组合处理的苜蓿青贮效果最好,在试验的第7d、第20d和第30d其青贮综合评分均为最高,分别为26、28和25。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糖类冻干保护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苜蓿叶蛋白中SOD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处理(0.1%、0.2%和0.3%)、0.1%和0.2%乳糖处理、混合糖处理SOD活性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0.3%海藻糖处理和1:1比例的蔗糖和乳糖组合处理保护效果最好;0.3%蔗糖和0.3%乳糖处理对SOD未起到保护作用。苜蓿叶蛋白中富含蛋白质,而且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比例较为平衡,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8.
林子然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8,35(1):115-122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防旱、抗旱。本研究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磷和水分对其生物量、株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浓度变化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状况影响不显著,而接种AMF后可大幅度改善紫花苜蓿的抗旱性能。其中,水分充足(即田间持水量75%~80%)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最好;随着水分降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株高显著下降,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加,酶活性下降。接种AMF对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综合接种AMF和磷处理结果显示,施加0.25 mmol·L-1KH2PO4Hogland营养液并接种AMF的试验组抗旱效果最好,说明在干旱胁迫下,一定施磷水平下接种AMF可有效地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Alfalfa, teff, oat, and wheat hays were fed to eight mature horses to determine voluntary intake of each hay type. After a 2-week adaptation period during which each horse was offered all four hay types each day, a 4-week study was conducted in which two horses were offered each type of hay each week, usually at the rate of 2.2% of initial body weight. Refused feed was collected and weighed the last 5 days of each week to calculate voluntary intake. Horses consumed significantly more alfalfa hay than the other hays. Wheat and teff hays were consum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amounts than alfalfa, but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oat hay. Across the 5 days during which voluntary intake was measured each week, hay consumption increased each day, reaching level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day 1 by day 4, when measured as a percentage of body weight, and day 5 when measured as a percentage of feed offered. Only alfalfa hay, at the amount consumed, met 100% of nutrient requirements for digestible energy, crude protein, lysine, calcium, and phosphorus for horses in maintenance condition. Teff hay met all nutrient requirements except digestible energy. Neither wheat nor oat hays met 100% of any of these nutrient requirements. Alfalfa and teff hays averaged about 12%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ontent (NSC), whereas wheat and oats hays contained about 30% NSC. The lower NSC content of the alfalfa and teff hays makes these more suitable for horses with problems related t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or for refeeding starving horses.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退耕地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20年生紫花苜蓿(Meducagi sativa L.)生长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不同生长阶段生产力差异较大,年生长的6-8月份,即在水热同步条件下,紫花苜蓿形成较高地上生物量,为年生长的盛期,但土壤水分消耗过度,降至年最低点;紫花苜蓿产草量不同生长年限均达极显著差异,在山地、塬地和川地3种立地条件下均呈规律性变化特征,即在生长的4~8年间,3种立地条件下紫花苜蓿均为旺盛生长阶段,第10年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土壤干层厚度高达300~720 cm,土壤水分严重亏缺;10年后随紫花苜蓿的基本衰败,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复;第15~20年,3种立地类型500 cm土层以上土壤水分可恢复到接近种植前的土壤含水量,而500 cm以下土壤通体干燥化严重,水分恢复极为缓慢,且恢复难度较大。因而,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适宜生长年限应为8~10年,第4~8年为苜蓿生长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