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亚洲飞蝗是阿勒泰市治蝗办的监测重点,苛苛苏苇湖1987年发生亚洲飞蝗控制以来,通过连续多年的监测,当前亚洲飞蝗种群数量开始增加,为摸清其种群消长规律,设置了定位观测点,重点从飞蝗型态(散居型、中间型、群聚型)上开展研究,目的是解释该区域飞蝗的发生数量和发生期。2013年7月下旬调查,采集到群聚型的亚洲飞蝗,发现最高虫口密度5头/m2。说明该区域数量已开始增加。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苛苛苏苇湖亚洲飞蝗的数量增减有了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2.
《甘肃畜牧兽医》2014,(3):74-74
为进一步做好草原虫害监测工作,掌握灾害发生动态,确保适时开展防治,特提出以下技术要点。 一、监测重点 2014年5月要重点关注毛足棒角蝗等早期蝗虫、叶甲和春尺蠖发生动态,6月要重点关注亚洲小车蝗、西伯利亚蝗、意大利蝗、西藏飞蝗、草原毛虫和草地螟发生动态,7月要密切关注境外亚洲飞蝗发生动态。当前,各级草原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做好虫卵调查和孵化进度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3.
蝗虫的俗名又叫蚂蚱,是危害草地的重要害虫。按生活习性蝗虫分两类:一类是具有成群远距离迁飞习性的大型蝗虫叫飞蝗;第二类是只能近距离迁移的中小型蝗虫叫土蝗。1 发生情况 辽宁省发生的主要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小车蝗、短星翅蝗和长翅燕蝗等。1998年以来,辽宁省以土蝗为主,年草地蝗虫发生面积13.3-36万hm2,平均虫口密度15-56只/m2,最高达1400只/m2。2001年是自建国以来东亚飞蝗首次在辽宁发生的1年,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省肃南县草原的小翅雏蝗、狭翅雏蝗和短星翅蝗调查和饲养观察研究,发现小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最大,每年发生一代。5月下旬孵化出土,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羽化达到高峰,在3种蝗虫发育历期中最短;短星翅蝗在3种蝗虫中发育历期最长,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出土,8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8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狭翅雏蝗的发生规律与小翅雏蝗相似,3种蝗虫成虫数量均在10月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西藏飞蝗的发生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红田  白松  姚勇 《草业科学》2007,24(1):78-80
近几年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ssp.tibetensis又进入了发生高峰期,从2003年以来逐年加重,2006年危害面积达到25万hm2.通过在西藏阿里、日喀则和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实地调查,认为2006年是有详细记载以来西藏飞蝗危害面积最大的年份,分布范围也有所扩大,从金沙江沿岸东扩到大渡河沿岸;危害严重区域从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到噶尔河和金沙江流域.  相似文献   

6.
蝗虫——一种待开发的蛋白饲料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虫,俗称“蚂蚱”。它包括的种类很多,如竹蝗、棉蝗、东亚飞蝗。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中华稻蝗。每年5月上、中旬蝗虫的卵开始孵化,5月下旬迁入作物田中,食取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秆颈和叶片。为害高峰期约在8月,一旦发生蝗灾,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甚至会造成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7.
桑白蚧田间生活史为一年3代:第一代3月下-6月中,第二代6下-8下,第三代8下-翌年4上,1-3代一龄若虫期分别为4、7、9月上旬。田间传播规律是:株内以爬行传播为主,株间以风传和昆虫携带传播为主,远距离则以苗木运输传播为主。扩散距离雌虫在100cm以内,雄虫在6cm左右,上新梢时期为6月底到7月初的第二代初孵若虫,其上梢率和上梢虫口数最多,是全年药剂防治的重要时期。发生生态的规律是:株梢为害率及虫口密度均以幼树>壮树>老树;田边桑>密植小桑园>大行桑>地边桑;沟湾桑>平坝桑>坡地桑。气候与发生为害的关系是:温度在28℃以下,温湿系数在3以上,其虫口密度大于温度在28℃以上,温湿系数在2.8以下。在一年中春、秋季第一、三代的发生量一般大于夏季第二代。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攀枝花地区芒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课题组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间,针对攀枝花芒果园的桔小实蝇成虫进行了连续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攀枝花地区周年均有发生,在每年的6月、7月成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8-10月是其发生盛期,11月数量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5月虫口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桔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种群变动图随相对湿度的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呈现单峰型或双峰型。  相似文献   

9.
草地牧鸡灭蝗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虫是草地的主要害虫.据调查,河北省坝上草原区已发现的土蝗种类就有42种,优势土蝗种有大垫尖翅蝗Epacrromius tergestinus,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亚洲小车蝗Oasiaticus,笨蝗Haplotorpis brunneriana,轮纹痂蝗Bryodema tubercu等;飞蝗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和亚洲飞蝗Lmigratoria2种.河北省平均每年受蝗虫危害的草地面积达3333万hm2以上,平均虫口密度105头/m2,严重地段可达900~1 050头/m2.蝗虫将牧草吃光啃死,使草场植被盖度下降,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加重,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每年为灭蝗不仅投入大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药物灭蝗,而且造成草地严重污染.张北县畜牧局草原工作站2002年开始,在草地保护项目中积极推广牧鸡灭蝗技术,收到良好效果,成为草地植保的一项有效途径.[JP2]其方法是调教驯养家鸡,在蝗虫发生的草场放牧鸡群,采食草地上的蝗虫,不但达到灭蝗的目的,而且鸡肉品质鲜美细嫩,风味独特,市场前景很好.同时牧鸡灭蝗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灭蝗相比,具有"灭效高、见效快、成本低、无公害"等优点,是控制草原沙化、退化、保护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畜牧业的一项有战略意义的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草地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蝗虫发生动态的影响,为草原有害生物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8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星火牧场、银浪牧场、红骥牧场分别设置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的3个调查样地,调查样地蝗虫的种类、共有种、种群密度和种群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蝗虫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使用昆虫立体罩网样方框进行调查;种类调查采用样方框法与扫网法相结合的方法。每周调查1次,共调查12次。[结果] 3个样地共有蝗虫11种,不同程度干扰下优势种均为中华稻蝗,共有种为中华稻蝗、毛足棒角蝗、宽翅曲背蝗、大垫尖翅蝗、白边雏蝗、中华剑角蝗、笨蝗、黄胫小车蝗;重度干扰、中度干扰和轻度干扰的草地,蝗虫种类数分别为9种、10种、10种。蝗虫种群总密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重度干扰(5.10头/m2)>中度干扰(4.66头/m2)>轻度干扰(3.37头/m2),差异显著(P<0.05);中华稻蝗、大垫尖翅蝗、宽翅曲背蝗、菱蝗、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在3种程度干扰草地差异显著(P<0.05)。5—8月,蝗虫种群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草地重度干扰下蝗虫种群密度高峰期早于中度干扰和轻度干扰。[结论] 在3种人为干扰程度下,大庆市草地蝗虫优势种均为中华稻蝗;轻度干扰能够显著降低草地蝗虫种群密度,延后蝗虫数量高峰期的到达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密度下的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鼠洞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鼠洞密度对黄河源区青海果洛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鼠洞密度的增大,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满足y=ax2+bx+c关系;其中样地Ⅰ(3个/25 m×25 m)生物量最大,样地Ⅳ(54个/25 m×25 m)最小,样地Ⅴ(85个/25 m×25 m)鼠洞密度较大,而生物量并不是最小值;植物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范围内,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大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生长旺盛期更为明显。植物群落组成中,随着鼠洞密度增大,莎草类和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则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2.
艾丁湖地处亚洲中部极端干旱区,夏季酷热,地势闭塞,环境条件独特。本研究在该地区选择3个具有不同水分特征和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种群特征的样地(A样地:地形偏高,4月之后地表无积水,盐角草密度相对较低;B样地:位于地表径流覆盖范围内,地表长期有积水,种群密度相对中等;C样地:地表早期有积水,种群密度相对最大,盖度最高)进行调查,根据盐角草的生长情况,从3月至10月每月调查1~2次,共10次,每次统计样方内盐角草的株数。利用动态生命表以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该地区盐角草种群变化及其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艾丁湖盐角草种群密度在5月前基本呈增长状态,5月末至6月由于温度升高、水分下降和营养物质减少引发了种群自疏,出现第1次死亡率高峰期;7月至8月,A、B两个种群出现第2次死亡率高峰期,主要原因是连续长达34d的40℃以上的极端高温;9月A种群出现第3次死亡率高峰期,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温以及高温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引起的土壤返盐、水分丧失,从而导致的高温胁迫和盐胁迫。相关性分析表明,A、B种群死亡率与高温显著相关(P0.05)。C种群仅有一次死亡率高峰期,且与温度相关不显著(P0.05),与A、B种群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样地水分条件好、种群密度高缓解了高温的胁迫作用。A、B两个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y-Ⅲ型,即初期死亡率较高,9月之后趋于稳定;C种群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型,即各个龄级存活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荒漠草原封育3年的样地上模拟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繁殖构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冷蒿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节间距和匍匐茎对于植物密度的影响比较敏感.在周围植物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冷蒿通过缩短匍匐茎和节间距来增加不定根和营养枝条.模拟绵羊践踏,在6月切断匍匐茎与母株的连接时,匍匐茎的死亡率最高.模拟绵羊采食,在7月刈割,冷蒿的繁殖构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划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危害等级的量化指标,为区域防治毒害草提供参考。[方法]在瑞香狼毒种群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的代表性区域布设大样地,调查不同危害等级下草原生态系统中瑞香狼毒的种群特征。每个大样地间隔10 km以上,样地面积为100 m×100 m。大样地内随机设置4个中样方,每个中样方间隔10 m以上,样方面积10 m×10 m,每次在中样方中随机布设2 m×2 m小样方进行调查,5次重复。样方调查内容包括植被群落和瑞香狼毒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瑞香狼毒个体的丛幅和分枝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确定瑞香狼毒在不同危害区域的种群特征及与植被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瑞香狼毒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以及个体的分枝数均随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瑞香狼毒种群平均盖度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13.75%、32.85%、49.50%,存在显著(P<0.05)差异;种群平均高度在重度、中度危害区分别为21.59、21.24 cm,无显著(P>0.05)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轻度危害区(19.29 cm);种群平均密度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1.95、3.42、7.16株/m2,存在显著(P<0.05)差异;种群平均地上生物量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34.79、70.73、98.39 g/m2,存在显著(P<0.05)差异;个体平均分枝数在重度、中度危害区分别为34.59、32.25条/株,无显著(P>0.05)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轻度危害区(13.73条/株);个体平均丛幅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354.96、698.95、607.10 cm2/株,存在显著(P<0.05)差异。[结论]在定量评价退化草地中瑞香狼毒的危害程度时,盖度和密度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栽培试验,从构件水平观测羊草种群的年龄结构、繁殖分配特征、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动态,分析不同密度下羊草种群的无性繁殖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羊草首先调节种群的数量、生物量及年龄结构,继而调节潜在种群的数量,使未来种群数量维持在较适宜的水平,即较低的播种密度不但有利于羊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稳定,而且还有利于羊草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增长及空间扩展。  相似文献   

16.
狭翅雏蝗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长仲  冯光翰 《草地学报》1997,5(2):108-112
本文作者用平均密度(M)、聚集度指标(M*/M)、有虫样方出现频率(F),对狭翅雏蝗在草原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狭翅雏蝗发生的动态规律可分为四个状态集。其中发生在前期末既是预测预报的关键时期,也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7.
2010~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番石榴园橘小实蝇 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 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番石榴园6~9月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番石榴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的番石榴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密度比对照果园相对减少了110.72头667m2/d,二者相差约23倍;番石榴园园内与园外隔离带的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呈线性关系。 同时,应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番石榴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3造番石榴的保果率达66.44%。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期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姣  施大钊 《草地学报》2008,16(1):85-88
依据1983-2004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捕尽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资料。该鼠在植物生长期的种群波动特征为:不同密度年度间增长幅度差异显著,其高密度年份的增长率137.39%,低于其他密度年份206.63%,且秋季田鼠种群下降幅度34.09%,小于其他年份37.20%;布氏田鼠春季种群密度将显著影响当年高峰期(r=0.643,P<0.05)以及越冬鼠数量(r=0.769,P<0.05);年际与季节波动密切相关,高低数量年可从季节波动中反映出来。布氏田鼠季节消长曲线为单峰型,峰期在7-8月;在高密度年无明显波峰,为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放牧条件下高山嵩草生长特性及其群落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山嵩草总分蘖数、秆分蘖数减少,但均高于对照区,而侵入种的种数趋于增加,在放牧区内9月份达到最高值,不放牧区8月份达到最高值。复合分蘖数8月份达到最高值,芽分蘖数及其叶片数7月份达到最高值。单分蘖数和秆分蘖数均在5月份达到最高值,秆分蘖叶片数5月份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0.
按照放牧强度递增的顺序在高寒矮嵩草草甸上选取冬季自由放牧、轻牧、中牧、重牧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选取10个0.5m×0.5m的样方,对每个样方中的植被高度、盖度、虫口密度、毛虫的垂直分布高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根据空间分布指数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度的放牧干扰会增大门源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过度放牧则可抑制该物种密度的增大。门源草原毛虫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均呈现聚集分布。放牧干扰不会改变该物种的聚集分布特征,但可通过对其食物及生境的作用,影响其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