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多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在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新茶园垦辟技术、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茶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名优特茶加工技术、茶机研制与推广、茶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等11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科技发展的主要经验,展望21世纪茶叶科技发展方向,对依靠科技振兴闽茶,进一步探索新世纪福建茶业发展之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言近四十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工作,围绕占全省土地总面积87%的山地这一中心,在茶树栽培技术上,从单项研究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开展了山地茶树气候生态特征、宜茶气候带的划分、高海拔山地的茶叶气候特点和茶叶的生态效应、建设“立体式”良性生态结构茶园等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迈向21世纪,再创我省茶业科学的新辉煌。一、回顾历史,茶叶科研硕果累累(一)山地茶园规划、设计与开垦技术研究1954年,省茶科所就进行了《山地茶园规划与开垦技术研究》;1965年,张天福总结全省新茶园开垦经验,提出“表土回沟条垦法;19…  相似文献   

3.
3月7日~11日,受低温霜冻天气影响,福建省茶园遭受前所未有的“倒春寒”灾害,茶园不同程度受冻,高海拔茶园受冻严重,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品质和茶农收入。为了做好茶园的减灾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启动科技防冻减灾工作预案,由所长、站长尤志明研究员和刘寿国书记带队,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陈常颂副研究员、张文锦研究员、杨如兴副研究员、王庆森副研究员、游小妹助理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11,(7):33-33
5月11日,日照综合试验站联合示范县岚山区茶业办在日照市巨峰镇薄家口村开展茶叶安全生产科技下乡活动。 在活动会上,试验站团队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现场向广大茶农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向茶农讲解茶叶安全生产知识,并发放茶园安全用药知识、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茶树病虫害防治图谱等技术资料2000余份。  相似文献   

5.
《茶叶科学技术》2006,(1):F0003-F0003
御茶园茶业高品质茶叶来源于一流的茶叶加工基地。位于闽东北部寿宁的福建御茶园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御茶园茶业的茶叶生产基地,厂房占地40余亩。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关于微生物学与茶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学科,暂且称之为茶微生物学。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诸如茶园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繁殖与微生物,微生物与茶树保护,微生物与茶的综合利用,微生物与茶叶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工作都在展开。本文拟对其在茶叶加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1 茶叶加工中降解农残问题 “八五”期间,由我所孙椒德研究员、吴光远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省科委攻关项目“茶树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就成功地应用特种微生物,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针对特定农药进行降解,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继仁 《中国茶叶》2000,22(5):12-13
改革开放为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茶叶向优质高产发展。21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为茶叶生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茶叶生产与全国农业形势一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茶叶是放开比较早的产品,1984年就开始步入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明显。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平均单产和名茶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茶园面积的变化 1999年全国茶园面积 113万hm2,比 1979年的1051 h…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兼宁德综合试验站长尤志明研究员、杨如兴副研究员、王庆森副研究员等一行4人参加省农业厅召开茶叶工作座谈会,就“我省生态茶园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有利于确保我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根据我省区域特点,为茶农、茶企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会议决定由我所起草福建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经我省有关部门茶叶科技人员努力,在茶树品种引进和选育、茶叶高产优质栽培、茶园土壤肥料、茶树病虫害防治及生态茶园建设、红碎茶创制、名优特茶类加工、茶机研制与应用、茶叶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形势发展,目前我省茶叶生产存在品种老化、成本高、市场不规范、效益差、体制等问题。展望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向导,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加速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索运用高新技术等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 一、茶叶科技成果与推广应用 本世纪我省茶叶科技的进步,主要是1949年以后才真正得到发展和壮大。几十年来,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对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开垦、茶树品种选育、扦插育苗、土壤肥料、高产优质栽培、病害虫防治、名优特茶类加工、茶机研制与应用、茶叶深加工及生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大批实用型成果,获省、部、厅级以上的成果将50多项。为推进我省茶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茶叶科技主要成就概述如下: 1.茶叶科研教育体系的形成:我省茶叶历史源远流长,本世纪茶叶科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0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率先开设茶叶专业课,培养茶叶专业人才,19  相似文献   

10.
冯禹潮 《茶叶》1995,21(3):35-37
茶园作业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杭州茶叶试验场90%以上茶园推广耕作作业,机采茶园鲜叶量占83.56%,每亩茶园耕作,采茶用工约为原来人力作业的1/10。本文着重介绍该场实行C-12茶园耕作机的作业规格与效率,及双人抬弧形采茶机与修剪机的应用技术与掌握,最后指出机手培训是确保作业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11,(4):24-24
3月17日,湘西综合试验站技术人员一行3人受邀对龙鼻乡茶叶合作社茶农进行幼龄茶园春季管理培训。该合作社大部分茶农以前从未从事过茶叶生产,茶园为2010年新植,茶农们急需幼龄茶园培管方面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浙江茶叶生产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10年来,在市场经济指导下,浙江茶叶生产不断改革、调整,发生了巨大变化。作者从以下十个方面总结了浙茶改革成就,分析了发展趋势:一是生产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二是生产指导思想从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生产重心从大宗茶向名优茶转移;四是新发展茶园从有性系品种向无性系良种转移,五是大宗茶采摘从手采向机采过渡;六是名优茶加工由手炒向机制发展;七是茶叶生产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八是生产方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九是茶叶产品从普通农产品向绿色食品方向发展;十是农业部门工作职能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3.
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韩文炎  李强 《中国茶叶》2002,24(6):29-31
施肥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四国的调查表明,在1970-1992年间,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超过土地(25%)和劳动力(8%)的贡献率。由于肥料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的特殊地位,施肥已成为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技术之一。为此,调查我国茶园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茶园施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讯     
《中国茶叶》2012,(12):38-39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到常州综合试验站调研茶叶全程机械化本刊讯9月14日上午,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一行来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常州综合试验站就茶叶全程机械化进行专题调研。张桃林部长一行现场察看了最新研制的茶园耕作、管理及采摘方面的机械,认真听取了茶园机械岗位专家肖宏儒、常州综合试验站尹福生站长就体系茶园机械研发取得成果以及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工作设想等方面的汇报,并深入到试验站示范基地茶园、加工车间详细观摩了茶叶生产从茶园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衰老茶园改造一直是茶叶科研和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改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配套,各地都涌现了许多茶树复壮、茶园换貌、增产增收的改造更新茶园。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散种植的旧茶园基数很大,既有至今尚未改造的,又有虽经改造而又重新衰退的。50~60年代开辟的新茶园茶树已陆续进入衰老期,品质和产量相继下降,70年代集中发展的新茶园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建园基础差和采摘、管理失调而使茶树未老先衰。可见衰老茶园改造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当今茶叶生产正朝着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衰老茶园改造已不仅仅是“低改”的内涵,而是一项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提高茶园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工程,是发展我国茶叶经  相似文献   

16.
9月14日上午,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一行来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常州综合试验站就茶叶全程机械化进行专题调研。 张桃林部长一行现场察看了最新研制的茶园耕作、管理及采摘方面的机械,认真听取了茶园机械岗位专家肖宏儒、常州综合试验站尹福生站长就体系茶园机械研发取得成果以及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工作设想等方面的汇报,并深入到试验站示范基地茶园、加工车间详细观摩了茶叶生产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自动化加工与产品包装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沅陵县茶叶生产基地规模、茶叶产量产值、茶叶龙头企业规模、茶叶生产技术力量及品牌效应五个方面介绍了沅陵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沅陵县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改造加工条件与提升茶业机械化水平、实施茶叶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碣滩"品牌、发展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旅游、拓宽市场、提升科技等方面提出了沅陵县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6月21日,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和浙江省农业厅共同主办的“茶园替代农药示范现场会”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明山茶场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体系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专家陈宗懋院士及无锡、南昌、泉州、黄山等综合试验站和浙江省茶叶主产县市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11,(7):32-32
6月11日,由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办、重庆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替代农药效果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现场观摩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任陈宗懋主持。  相似文献   

20.
龚永新  蔡烈伟 《茶叶》2009,35(2):102-105
宜昌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跨越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东承西接,繁荣三峡茶叶经济的需要。宜昌实施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已经在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茶园基地建设与改造、龙头企业培育、茶叶市场构建和繁荣茶文化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加快实现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跨越,应以加强基地建设为前提,发展壮大企业是关键,完善市场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