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湖北荆州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清学诊断法,顶管毛蚴孵化法,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等检测湖北荆州地区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17.92%,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19.46%,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16.04%。提示,阳性牛以重、轻度感染居多,该地区是血吸虫病的老疫区,牛血吸虫病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湖北荆州太湖港水域家鸭毛毕吸虫病流行现状,用血清学诊断法、顶管毛蚴孵化法、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等检测了家鸭毛毕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5.26%,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5.48%,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4%。结果提示,该地区存在家鸭毛毕吸虫病。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湖北荆州太湖港水域家鸭毛毕吸虫病流行现状,用血清学诊断法、顶管毛蚴孵化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等检测了家鸭毛毕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5.26%,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5.48%,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4%。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家鸭毛毕吸虫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石首市糜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方法选择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的3个地区的麋鹿为研究对象,用直接毛蚴孵化法、顶管毛蚴孵化法、饱和食盐水虫卵漂浮法检测验麋鹿的感染情况,并对石首天鹅洲故道旁钉螺进行调查。结果直接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16.0%,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12.0%,饱和食盐水虫卵漂浮法阳性率为12.0%,石首天鹅洲钉螺阳性率平均为4.8%。结论结果显示,该市天鹅洲麋鹿血吸虫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猫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测阳性率为7.82%;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测阳性率为6.80%;含5-9个毛蚴杯子数占总杯数的17.35%。结果提示,血吸虫病的老疫区江陵县猫轻度感染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6.
以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鸭、鹅包氏毛毕吸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7.82%;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0%;含5~9个毛蚴杯子数占总杯数的17.35%。结果提示:湖北省江陵县水禽中轻度感染包氏毛毕吸虫。  相似文献   

7.
选择湖北省江陵县5个行政村的水牛和黄牛,用血清学诊断法、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情况,并采用抽样法对调查村所属的湖滩钉螺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牛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检查阳性率为17.92%,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19.46%,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16.04%,5个村湖滩钉螺的平均密度为0.445只/m^2。结果显示,该县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严重。  相似文献   

8.
1粪便检查常用的粪便检查方法有肉眼观察法、直接涂片法、虫卵漂浮法、虫卵沉淀法、虫卵计数法、幼虫培养法、幼虫分离法和毛蚴孵化法。虫卵漂浮法,常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漂浮,主要检查线虫卵、绦虫卵及球虫卵囊等,以建立生前诊断。幼虫培养法,是在培养皿底部加一张滤纸,而后将欲培养的粪便加水调成硬糊状,塑成半球形,放于皿内的纸上,并使半球形粪球的顶部略高出平皿边沿,使加盖时与皿盖相接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池市散养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对采自河池市6个县(市、区)1 200头牛的粪便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粪便寄生虫总阳性率为76.5%,分别检出了前后盘吸虫卵、片形吸虫卵、线虫卵、螨虫卵和球虫卵囊,其阳性率分别为47.58%、7.25%、32.67%、9%和18.91%,未检出日本血吸虫毛蚴。结果表明,预示我市目前散养牛群中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摸清鲁西地区羊主要寄生虫流行情况,随机对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检查,采取粪检、沉淀、饱和盐水漂浮、毛蚴孵化等多种方法,结果呈现不同寄生虫感染季节、感染强度不同。在日常预防羊寄生虫工作中要做到有地放矢,积极提高基层养殖户对羊寄生虫防范意识,随时修改及完善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快速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现场家畜血吸虫病的筛查需要,设计了简便快速的胶体染料试纸条诊断技术用于检测家畜血清中的抗血吸虫抗体,以该方法检测血吸虫病牛、猪血清83份,其结果为阳性检出率100%,健康牛、猪血清73份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3%和94.0%,与感染肝片形吸虫的牛、羊血清16份的交叉反应率为18.8%.表明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湖南省岳阳县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麻塘进行纵向观察,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的感染率,分析实施查治病畜结合综合治理防治对策后的2001年到2005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实施上述防治策略的五年,牛血吸虫感染率控制在3.09%到3.62%,但是,羊血吸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查治病畜结合局部地区综合治理防治对策,能使牛血吸虫病感染率控制在4%以下,而要达到阻断血吸虫病标准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报了2010年中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在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四川省、云南省7个流行省,共对715 733头牛、39 524只羊以及20 822头(匹)其他家畜用粪便毛蚴孵化法进行了检测,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1.11%、1.00%和0.03%。根据各省放牧家畜数和阳性率计算,全国共有14 980头(只、匹)家畜感染血吸虫,其中84.92%为病牛(12 721头)。从病牛的地域分布看,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4省病牛数占全国病牛数的95.81%。调查结果显示病牛依然是血吸虫病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湖沼型流行区是当前防控血吸虫病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在7个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与血吸虫感染有关的7个因素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后根据相关程度选择4个指标建立了耕牛,血吸虫病的询检方法。利用此方法对312头牛进行询检的结果与粪检法相比其阳性检出率达88.24%。该方法的建立对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湖滩型日本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化疗后牛群血吸虫感染、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采用在观察试区,以34例感染牛经吡喹酮治疗后虫卵转为阴性的30头牛为"再感染"研究对象,98例粪检阴性牛群作为"感染"研究对象,追踪观察2组牛群在一个感染季节后的再感染情况,并调查其接触疫水情况以及当地螺情和疫水变化情况等因素,再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感染率为20.26%,经过一个感染季节后,标准化感染率为10.01%,标准化再感染率高达20.62%,再感染率已恢复到化疗前牛群感染水平,其中黄牛再感染率(26.66%)高于水牛感染率(13.33%)。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年龄、6~9月疫水接触指数、牧地距阳性螺点距离是再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牛采食和6~9月疫水接触指数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在日本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存在较快感染和再感染趋势,初步揭示了感染和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报了2011年中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四川省、云南省7个流行省共对784679头牛、41110只羊以及30005头(匹)其他家畜进行了检测,阳性率分别为O.88%、0.95%和0.09%。根据各省放牧家畜数和阳性率推算,全国共有病畜10894头(只、匹),比2010年下降了27.28%,其中病牛为8433头,比2010年下降了33.71%。从病畜的地域分布看,湖南省、江西省两省病畜数占全国病畜数的62.06%,两省合计病牛数占全国病牛数的67.21%。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家畜血吸虫病疫情与2010年相比继续下降。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今后家畜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报了2012年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在2012年,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江苏省等7省共有存栏牛1 033 056头,存栏羊2 024 512只,其他家畜存栏数891 301头(匹、只)。2012年共检查了684 899头牛,其中牛血吸虫病阳性3961头,阳性率0.58%,比2011年的阳性数下降了42.57%;检查了71 473只羊,其中羊血吸虫病阳性406只,阳性率0.57%,比2011年的阳性数下降了4.19%,并对142 976头其他家畜进行了检查,其中血吸虫病阳性为21头,阳性率0.01%。湖南省和江西省的病牛数占到了全国病牛数的80.06%。2012年,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较之2011年继续下降,但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依然是今后家畜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A survey of ovine schistosomiasis was carried out in a Schistosoma bovis enzootic area in the central Sudan. Three hundred Desert sheep, representi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screened for infection, using Pitchford's faecal egg counting technique. No infection was detected in animals under one year old, but from the age of 18 months onward, the prevalence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rom around 20 per cent to 60 per cent in six-year-old sheep, and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infection intensity, as determined by faecal egg counts. These findings, which suggest that these sheep did not develop an effective resistance to schistosomiasis, contrasted with those previously recorded in cattle from the same locality, studied in the same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