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3以上,粮油生产也是四川省农村居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通过对小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的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四川省水稻、玉米、小麦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油菜籽的生产成本、产值和效益等情况。结果表明,四川省4种主要粮油作物中,生产成本最高的是水稻,然后依次是玉米、油菜、小麦。小农户的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55%~62%,种植大户的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32%~52%,表明人工成本过高是当下提高粮油作物种植收益的限制因素,并从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多种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四川省粮油作物种植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烟农增收和保障优质烟叶原料供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贵州烤烟与主要粮蔬作物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烤烟、中籼稻和玉米的成本组成均以人工成本为主,分别占其总成本的59.5%、65.2%和68.2%,烤烟总成本是中籼稻和玉米的2.16倍和2.74倍;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以烤烟最高、中籼稻其次和玉米最低;烤烟的土地成本分别是中籼稻和玉米的1.99倍和3.03倍;烤烟产值和现金收益均高于中籼稻和玉米,净利润、现金收益低于马铃薯、菜椒、大白菜和西红柿4种蔬菜作物;贵州烤烟的综合生产效率小于1,与中籼稻和玉米为同一水平,在降低一定生产成本投入和增加现金收益886.71元/667m2的情况下,可达到DEA有效水平。结合贵州省烤烟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其生产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烟农增收和保障优质烟叶原料供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贵州烤烟与主要粮蔬作物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烤烟、中灿稻和玉米的成本组成均以人工成本为主,分别占其总成本的59.5%、65.2%和68.2%,烤烟总成本是中籼稻和玉米的2.16倍和2.74倍;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以烤烟最高、中籼稻其次和玉米最低;烤烟的土地成本分别是水稻和玉米的1.99倍和3.03倍;烤烟产值和现金收益均高于中籼稻和玉米作物,净利润、现金收益低于马铃薯、菜椒、大白菜和西红柿4种蔬菜作物;贵州烤烟的综合生产效率小于1,与中籼稻和玉米为同一水平,在降低一定生产成本投入和增加现金收益886.71元/667m2的情况下,可达到DEA有效水平。结合贵州省烤烟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其生产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益比较优势指数和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4个指标,对河南省小麦、稻谷、玉米、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在2004-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优势从高到低依次是小麦、玉米、大豆、稻谷,其中小麦和玉米具有较强生产优势,但竞争优势呈现下降趋势,大豆和稻谷存在生产劣势,但稻谷的竞争优势呈现增长趋势,最后提出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播种结构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趋势。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改进后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市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稻谷和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和玉米具有比较优势,稻谷、谷子、大豆和薯类都不具有规模优势;小麦、谷子、薯类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稻谷、玉米、大豆具有较弱效率优势;小麦、玉米具有综合优势,稻谷、谷子、大豆、薯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省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提出了调整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空间布局,确定粮食作物生产优劣分区,为优化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调整粮食结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11—2020年粮食生产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研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格局变化,再借助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比较优势分析,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在粮食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优劣粮食产区。【结果】(1)水稻和玉米生产重心往东南方向迁移,小麦生产重心往西南方向迁移,大豆生产重心往西北方向迁移,优势粮食作物自北向南呈现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的分布格局。水稻生产空间变化呈现向南集聚的趋势,小麦呈现向东南集聚的趋势,大豆呈现向西北集聚的趋势。(2)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差异。小麦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水稻和大豆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3)河南省水稻优势产区2个,小麦优势产区10个,玉米优势产区14个,大豆优势产区11个。【结论】在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来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河南...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生产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以2003~2008年我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年际间、品种间和季节间水稻生产成本效益,以及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成本效益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生产成本增幅高于谷价涨幅,成本推动型特征明显;成本利润率较高,规模增效是提高种稻收益的根本途径;双季稻成本利润率低于一季稻,南方水稻主产区"单改双"难度较大;种稻收益高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东北"旱改水"仍具有潜力。基于上述结论可知,要促进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就必须始终围绕提高种稻效益目标抓生产,必须稳定投入品和产出品两个市场,必须着力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必须强化政策、科技、投入和服务这四大支撑。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18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2001-2010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河南省18个市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测算出各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应的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18市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潜力,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四大粮食作物成本收益,得出了种植玉米成本最高、利润最低,而种植水稻成本高但利润也最高等结论。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玉米生产成本地板抬升与价格上涨造成国际竞争力下降,并影响到农民收入。为明确美国与中国玉米种植大省玉米生产成本变动趋势和成本结构的差异,对2004—2015年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简称黑吉两省)与美国的玉米生产成本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黑、吉两省在2009年后进入成本高速增长时期,其中人工成本增速最快;成本结构和美国差异较大,农机作业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占比高,农资费用和间接费用与美国相比支出不足。降低中国玉米生产成本应从加强社会化服务入手,提高农机使用效率、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并加大科技信息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苹果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北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从苹果生产成本构成与苹果生产的机会成本两方面分析了苹果种植中具体的成本情况。发现苹果生产中物质服务费用与人工费用基本持平,收益虽高于鸭梨、小麦及大豆等作物,但种植技术的难易以及宏观政策等原因会影响农民的种植决策。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改革旧的栽培模式降低苹果生产成本、增加收益,才能进一步促进河北省苹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滨  王建中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38-15440
分析了1998~2007年河北省玉米成本收益的变动规律,对构成玉米生产成本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农作物进行比较,得到玉米生产成本偏高的原因:租赁作业费和化肥费偏高。在此基础上,对降低玉米生产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过去30年东北地区像元尺度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为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基于1980—2010年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县级统计数据,利用SPAM-China模型获取10 km像元尺度上种植结构的分布信息,构建以像元内种植面积比例超过30%和占比前三位的种植结构类型的判定方式,利用空间叠加方法分析种植比例及其结构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运用像元结果初步阐明了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特征,首先种植规模的优先顺序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变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其次,30年间共出现14种组合类型,包括6种水稻及其组合类型由1980年的8.30%增至2010年18.64%,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7种玉米及其组合类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累积比例增长3.7%,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西部,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5种大豆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减少4.2%,空间上发生了显著的置换,由散布在三省的格局迅速北移集中于黑龙江;7种小麦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从26.82%降为3.17%,是变化最为显著的种植结构类型,现有少量集中于黑龙江嫩江附近。再次,3种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较多,一是由开垦耕地带来的新类型,占所有变化类型比例为20.91%,特别是黑龙江省拓荒带来的大规模水稻种植;二是单一作物型变化为两种或以上作物类型组合,占比为34.90%,组合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大豆;三是多种作物组合型变为单一作物型,将种植结构类型集聚,占比为41.36%,主要为玉米种植区的调整。【结论】过去30年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规律为种植结构类型分布受玉米和大豆主导,其中大豆空间转移至黑龙江,水稻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种植类型,而小麦则持续萎缩至局部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趋势将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单一化趋势显著。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应从减少单一玉米型和增加水稻和大豆组合型入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武陵山片区432个农户调研数据和统计数据,应用成本效益法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农地租赁者收益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产品产量、产品价格、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租赁价格和政策等因素对农地租赁者收益影响明显;在各因素影响之下,农地租赁者最终选择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烤烟、豆角、桔子等品种而放弃稻谷、玉米、油菜作物,这一抉择将对稻谷、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建议各种农业补贴的激励政策应向种植稻谷、玉米等大田作物倾斜。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黑龙江省粮食总体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以玉米、稻谷、小麦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从产量结构、种植面积结构和单产水平变化三个视角,揭示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从以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主,向以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为主的过渡,比较效益是玉米和稻谷在粮食生产中优势地位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生产结构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应考虑通过建立新的耕作技术体系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绥化地区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根据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2010~2012年的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4种农产品的产量、价格、生产成本和收益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4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年递增,生产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定性资料分析导致成本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郑州市玉米产业发展概况,阐述了研究本课题的意义。以双柳村为例,通过对玉米生产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玉米生产成本偏高的因素。与其他农作物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了玉米成本的变动趋势。据此提出关于玉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