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肥城桃多酚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宏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7(1):87-92
经(NH4)2SO4分级沉淀、透析等步骤,使肥城桃多酚氧化酶部分纯化,纯化倍数为5.11倍。该酶对邻苯二酚、焦Pei酚和DL-二羟基苯丙氨酸显示活性,其中焦Pei酚是最佳底物。这种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6.8,在35℃下放置30min基活性不会降低。 相似文献
2.
3.
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多酚氧化(PPO)酶是导致切分马铃薯变色的主要原因。以大西洋马铃薯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PPO的特性。结果表明:该酶仅作用于邻苯酚,与对苯酚、间苯酚和一元酚无作用。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除氯化钠和EDTA外,供试的其它5种浓度为0.01mol/L的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对该酶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4.
大久保桃果实多酚氧化酶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分析了大久保桃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最适作用温度、酶促动力学参数Km值及其抑制剂。结果表明,大久保桃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作用温度34℃,Km=9.7×10-2mmol/L;偏亚硫酸钠、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巯基乙醇对大久保桃PPO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菊芋块茎多酚氧化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菊芋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的最适pH、最适温度、热稳定等特性和不同化学物质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最适pH为7.4,pH 3.5环境可有效抑制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 ℃,在70 ℃以下,其热稳定性较强,大于80 ℃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生产上可采用80 ℃热处理2 min使酶失活;0.04 mol·L-1的柠檬酸和亚硫酸氢钠对PPO活性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红肉桃桃皮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s-HCl缓冲液进行提取并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柱层析法进行纯化,电泳得到单一的条带。根据米氏常数确定桃皮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三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桃皮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7.0~7.5,PPO在中性p H值环境中以及55℃以下更为稳定。分别应用圆二色谱仪、荧光光谱仪、动态散射光谱仪对PPO的结构进行表征。圆二色谱表明,该PPO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等结构,其含量分别为50.61%、32.47%、10.83%和6.21%。荧光光谱表明,该PPO最大发射波长为352 nm,相对荧光强度为133.9,表明荧光基团处于极性亲水环境中。动态散射光谱显示,该PPO粒径分布集中在255 nm处,表明其在溶液中以聚集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8.
阿魏菇中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抗褐变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阿魏菇储运保鲜中的褐变问题,以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阿魏菇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还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抗褐变剂对PPO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阿魏菇中多酚氧化酶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8nm,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6.6,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钠可强烈地抑制PPO的活性,有效防止褐变,抗坏血酸也有较强的抗褐变效果,而柠檬酸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多酚氧化酶(PPO)会对杏加工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杏加工产品如杏酱等的色泽,而且也影响其品质,特别是在制作杏茶、杏汁饮料的过程中更为突出.所以,准确测定PPO活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现实意义.[方法]以新疆主栽赛买提鲜杏为原料,对杏组织中PPO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杏多酚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25℃;杏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波长为400 nm,最适反应时间为6 min,当酶加入量为0.4 mL时,酶活性最大;60~80℃处理10 min,酶基本失活.[结论]丙酮粉与pH为6.0的磷酸缓冲液反应6 min,离心后制得粗酶液;一定量的磷酸缓冲液和邻苯二酚在25℃下保温10 min,添加0.4 mL酶液,在400 nm波长下,测定的PPO活性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对大久保和绿化3号桃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 的底物专一性、pH 值与底物浓度对 PPO 活力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两个桃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均有几个最适 pH 值;大久保的 PPO 最适天然底物为咖啡酸,绿化3号则是儿茶酚;对底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大久保在 pH 5.6,17.5℃条件下 Km=39.65mmol·L~(-1),Vm=3.86 OD·min~(-1),绿化3号在 pH5.02,17.5℃条件下 Km=16.6mmol·L~(-1),Vm=1.64 OD·min~(-1),说明对底物儿茶酚的亲和力大久保弱于绿化3号。 相似文献
12.
13.
甘薯叶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从甘薯叶中得到多酚氧化酶(PPO)电泳纯制品.酶比活力为50 075.43 U/mg,纯化倍数为597.99,回收率为0.48%,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4×104,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且在25~55℃内较稳定.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对多酚氧化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顺序为异丙醇、乙醇、甲醇.低浓度的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对多酚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柠檬酸次之,EDTA-2Na的抑制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4.
15.
高山花椰菜多酚氧化酶特性及酶褐变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及透析法分离提纯高山花椰菜多酚氧化酶(PPO)。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活力,分别测定了花椰菜PPO的最适pH、最适温度及vmax和Km值。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花椰菜的最适pH值为6.7,最适温度为55℃,vmax值为340.1unit.min-1,Km值为4.7mmol.L-1。温度适应范围广泛,与底物亲和力特别高。并据此结合山区气候和栽培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花椰菜酶褐变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析草菇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序列信息,明确其特征和表达模式。【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找出含有酪氨酸酶结构域的基因,并根据搜索得到的序列设计引物,以不同发育时期的草菇 v26 菌株,以及草菇蛋形期外菌膜、菌盖、菌柄等不同组织为材料提取 RNA,经反转录为 cDNA,扩增获得草菇多酚氧化酶基因序列。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草菇多酚氧化酶的理化性质。采用 RT-PCR 的方法,检测草菇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多酚氧化酶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 4 个草菇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的 CDS 序列,依次命名为 VvPPO1、VvPPO2、VvPPO3、VvPPO4,其中 VvPPO1 CDS 全长 1 596 bp、编码 531 个氨基酸,VvPPO2 CDS 全长 2 685 bp、编码 894 个氨基酸,VvPPO3 CDS 全长 1 593 bp、编码 530 个氨基酸,VvPPO4 CDS 全长2 067 bp、编码 688 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4 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含有 2 个铜离子结合区,为亲水性蛋白;RT-PCR 结果显示,4 个基因在草菇发育的菌丝期、原基期、蛋形期、成熟期均有表达,VvPPO1、VvPPO3 和VvPPO4 的表达量在子实体时期高于菌丝期,在蛋形期 VvPPO1 和 VvPPO4 在外菌膜的表达量比在菌柄和菌盖中的表达量高。【结论】在草菇中搜索得到 4 个多酚氧化酶基因,均含有 2 个铜离子结合区,4 个基因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 Perry)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及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亚硫酸氢钠、EDTA二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硫酸钠等5种抑制剂对莲雾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莲雾多酚氧化酶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35 5 mol/L,Vmax=0.7789 U/min;5种不同抑制剂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二钠、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18.
以邻苯二酚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氧化产物的方法对香蕉皮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性质进行研究,以期为防止果蔬褐变和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5和5.5,70℃水浴处理5 min完全失去活性,100℃沸水浴处理20 s可以钝化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香蕉皮PPO的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16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K_m=14.48 mmol/L.v_(max)=O.151 OD_(420)/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