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运城市盐湖区棉花红叶枯病暴发流行,发生面积9400hm2。所有棉田在1个月之内普遍发病,半数以上的棉田病株率50%~70%,严重的田块达100%,棉株叶片脱落成光秆,仅剩几个棉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花红叶枯病又称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黄叶枯病。据观察,发病初期棉株中、下部叶片由绿变黄,继而变红或紫红,叶背、叶脉及其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变厚,皱缩发脆,病害在棉株上自下而上,由内向外扩展;后期病叶发生不规则的红褐色或褐色斑枯,呈灼焦状,叶缘上卷,叶片干枯脱落成光…  相似文献   

2.
张广学 《植物保护》1964,2(2):92-93
墨西哥棉铃象虫Anthonomus grandis Boheman(图1)是美洲的最严重的一种棉花害虫。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每年因该虫严重为害造成棉花减产达20—40%。这种害虫能够随棉产品传播,因而在国际上把它列为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此虫虽  相似文献   

3.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4.
棉花 据美国农业部6月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美国各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普遍增加。其中转基因棉增加了25%,达到1000万英亩(折合4百万hm^2),占旱地棉种植总面积的93%。而2009年种植转基因棉900万英亩,占当年旱地棉种植总面积的88%。  相似文献   

5.
云南宾川棉区,黑色石灰性土壤上连作的棉花,均有黄萎病发生;但由于宾川棉区有稻棉输作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黄萎病的蔓延和为害,一般发病株率在5%以下。 一、稻棉输作防治黄萎病的调查 稻棉输作防治棉花黄萎病,是宾川棉农从长期植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根据群众经验,结合我站多年应用结果,1958—1959年分别定田调查棉田栽种一年水稻后,能防治黄萎病发病的年限(详见表1)。 棉田栽种水稻后,由于淹水时间长达5—6月,  相似文献   

6.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棉花育苗移栽面积的扩大,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 一、发生世代 一般认为,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据我区观察,可以划为不完全的四代区。理由是: 1.1971—1980年资料表明:每年均出现4个蜂,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上旬,7月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鄱阳湖区棉花病虫发生为害大致分为下降、起伏、加重、偶发四种类型。预测今后十年内棉枯萎病、棉叶螨、红铃虫将是棉花病虫防治中的三大劲敌。现将主要依据分叙如下:棉枯萎病,①传播途径广、扩展快;②分布范围广,湖区除进贤县的其他产棉县都有发生;③该病寄主植物已知有二十多种,不利轮作防病;在无寄主的情况下,病菌可在土壤有机物内潜存5—10年;④侵染性强防治难。棉叶螨,①以往重发和中发偏重年占33.0—75.0%;②气候条件较适宜;③棉地分散,以致棉田管理,灌水抗旱以及棉花受螨害的补偿能力较差:④近年棉区耕作栽培制度渐趋复  相似文献   

8.
棉桔宁在棉花和柑桔上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棉花生产国,每年种植400~450万公顷棉花。近年来,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日趋严重,使我国的棉花生产遭受惨重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1992~1993年因棉铃虫造成棉花减产30%左右。由于棉铃虫对现在常用的杀虫...  相似文献   

9.
棉茎枯病(AscochytagossypiiSyd.)在湖北省江汉平原近20年未大面积发生。2004年6月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天门、荆州、仙桃等地区发生,面积达0郾3万hm2。该病于6月上旬棉花现蕾初期开始发病,先在棉茎的第2果枝部位出现暗褐色长形溃疡,病斑逐渐扩大成梭形,中央凹陷,淡褐色,周围紫红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是河北省黑龙港棉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4代,以二代集中危害棉花,一般发生年,百株卵量150—400粒,危害损失7—15%,大发生年损失35%以上。因此,二代期的有效控制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怀玉 《植物保护》1990,16(5):51-51
棉蝗Chondracris rosea(De Geer)是个体较大的土蝗,成虫体长62—81毫米,一年发生一代,据记载主要为害棉花、甘蔗、水稻、竹类、柑桔等,食性很杂,而在江北近年主要为害大豆和棉花,主要为害叶片。此蝗在该地区以往没有造成危害,1989年在淮北平原的五河县新及区、城郊区的郜家湖大豆田危害严重。发生面积6500亩,2—5头/米~2的有3000亩,6—30头/米~2的有2500亩,31—60头/米~2的有1000亩,减产5—10%的有3500  相似文献   

12.
棉花地膜覆盖,是我国新兴的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棉花实行塑膜栽培后,由于成铃期提前,发病历期长,烂铃明显加重。据观察,棉株下部3个果枝,烂铃数占全株总烂铃数的82.3%。 铃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棉铃罹病敏感期与高温高湿季节吻合时间的长短。鉴于  相似文献   

13.
棉花苗病是我县棉花上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包括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根腐病。20纪90年代大部分年份为中等至偏轻程度发生,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棉花苗病呈加重势头,一般病苗率达20%-30%,严重的达50%-60%,使棉苗前期严重生长不良,甚至出现断垄现象,使棉花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其为害特点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连作棉花田块的苗病明显重;二是目前大部分抗虫棉品种的抗病性相对较差,病害一旦发生,容易大面积蔓延,治疗难度大;三是4—5月份的气温变化大、雨日偏多和雨量丰富,有利病原菌发生、侵染和扩展蔓延;四是化肥施用量多的棉田,苗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我国的棉花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在山东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  相似文献   

16.
棉红叶枯病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礼生  刘定忠  凌兵  魏鹏元  欧阳照 《江西植保》2004,27(4):180-180,179
棉红叶枯病又称红叶茎枯病、凋枯病、赤旗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一种重要病害。此病在我市棉花上屈偶发性,年度间发生不平衡,自2001年以来,我县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病时间前移,病情逐年加重。2001年为零星发生,病株率一般6%-12%,2002-2003年逐步扩展,2004年发病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  相似文献   

17.
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调查了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6省70县(市)200块棉田和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烂铃病发生情况,田间试验评价了棉花品种对烂铃病的抗性,采用离体棉铃人工接种方法分析了棉铃烂铃主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的棉田均有棉花烂铃病发生,其中,棉铃疫病在各地发生最为普遍而且严重,仍属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最主要的棉花烂铃病,其病原菌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2)与春棉直播模式相比,3种套种模式均能显著减少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其中麦-棉-西瓜12∶2∶1种植模式的防效最好,减少烂铃72.96%。(3)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审定的50个棉花品种对棉花烂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邯7860、邯棉103、锦科178、百棉1号和郑农棉4号5个品种对棉花烂铃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单株烂铃低于3.0个。(4)苎麻疫霉在棉铃上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18.
防治棉花苗期复合根病新药剂苗病净1号简桂良,孙文姬,马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棉花苗期病害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障碍之一,在全国各棉区常年发生,重病年发病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棉田全苗和培育壮苗。我所针对我国主要棉苗根病(立枯病、炭疽病、红...  相似文献   

19.
棉红叶螨是粮棉作物的主要害螨,因耕作制度不同,各种作物茬口间,红叶螨的发生危害轻重不一。在我市1985年以前棉红叶螨发生面积较大,对棉花、玉米危害较重,每年需防治1—2次。在当时普遍种植玉米间作棉花,前茬播种蚕豆或小麦,后茬套种玉米,在玉米行间大多播种棵间黄豆。这种种植方式使叶螨食料丰富,尤其是在黄豆上的繁殖速度,可高出  相似文献   

20.
汤建国 《植物保护》1990,16(4):46-46
据《江西经济植物病害志》报道,1977年我省主要棉区棉苗疫病(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大发生,死苗一般30—60%,1989年此病在我县再度暴发,据笔者调查,1989年4月28日出现寒潮,4—7天后叶片呈黑绿色失水状,最后变褐枯蕉脱落。据5月10—14日重点棉乡抽查,如芙蓉乡发病面积达80%以上(其中重发面积占30%左右),病株率30—50%,死苗在20—30%,重发地段死苗达50%以上:有些棉田重播。据初步统计,全乡平均仅种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