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英臣 《北方园艺》2012,(14):154-156
以新鲜苹果汁、山楂汁和葡萄汁为原料,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复合果酒的酿造,并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果酒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果汁的最佳配比为苹果汁∶山楂汁∶葡萄汁为7∶2∶1,酵母添加量为5.0g/L,发酵温度26℃。同时对复合果酒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以皂土作为澄清剂,用量为0.15%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芦荟汁、葡萄酒酵母、蔗糖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了芦荟保健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当以产品的酒精度为衡量指标时,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22℃,干酵母接种量0.5 g/L,蔗糖添加量27%;当以产品感官品质为衡量指标时,最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24℃,干酵母接种量0.3 g/L,蔗糖添加量27%。芦荟保健果酒不但酒体醇厚、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养生益颜。  相似文献   

3.
以速冻蓝莓为原料,通过对冻藏和常温蓝莓汁发酵进行比较,研究菌种及接种量、发酵温度、澄清方法,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经冻藏处理的蓝莓与新鲜果实发酵的果酒品质没有太大区别。采用果酒酵母3#,接种量3%,主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发酵时间12d,硅藻土用量为2.5%时,能生产出优质的蓝莓酒。  相似文献   

4.
枇杷果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为主要原料,制汁后以活性干酵母发酵来制得枇杷果酒,对发酵工艺条件、澄清和调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接种量5%、SO2添加量为80 mg/L、初始pH值为4.0,在发酵8 d后,残糖量和酒度基本不再变化,可终止发酵;添加0.10%的皂土进行澄清效果较好,生成沉淀多;发酵酒原液添加白砂糖2%、蜂蜜0.2%、苹果酸0.1%、柠檬酸0.2%进行调配后,得到的枇杷酒甜酸适口、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灵芝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3)正交实验,以期研制灵芝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主辅料用量均对该饮料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其最佳配方为灵芝汁与枣汁体积比为1∶2,白砂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6.
柑橘果酒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柑橘为原料,研究采用控温发酵技术酿制柑橘果酒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南丰蜜桔与桠柑较适合于酿造柑橘果酒;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25±1)℃、发酵时果汁分次调糖至22%、酶法对柑橘发酵汁脱苦9、00 mg/L皂土澄清果酒。  相似文献   

7.
叶万军 《北方园艺》2015,(14):138-140
以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野生蓝莓混浊汁的最佳酶解条件,研究不同的果胶酶添加量、不同的酶解温度、不同的酶解时间条件对野生蓝莓混浊汁出汁率、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确定野生蓝莓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培养基对活性干酵母生长及酿造果酒质量的影响,以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EPD)培养基为对照,选取蓝莓果浆、麦芽汁等成分改良活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粉含量对酵母活化影响显著,添加蓝莓果浆、麦芽汁以及葡萄糖等成分优化的培养基活化效果优于对照(YEPD)。该系列培养基上酵母能够快速生长增值,死细胞率低;与对照相比,酿造的蓝莓酒残糖和高级醇含量降低,酯类物质含量最高提升12.1%,酒香浓郁。当培养基麦芽汁浓度超过3%,活化效果不会随着麦芽汁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改良后的培养基在提供酵母菌所需营养的同时提高酵母对蓝莓果浆中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的利用率,使酒口感和香气物质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康县野生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猕猴桃果酒,以色泽、香气、口味、风格为评价指标,确定因素合理的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分体系,并用模糊数学评定法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猕猴桃果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为初始糖度20 Brix、酵母添加量0.02%、发酵温度26.5℃、发酵时间8 d,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猕猴桃果酒综合评分为95.61分,果酒黄绿色,澄清透明,酒体柔顺、柔和爽口、典型明确、风格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以鲜果为原料酿制果酒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着重对取汁、酒母培养、发酵管理、果酒澄清等影响果酒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分析 ,以期获得针对本果酒的最佳酿制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