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杏胚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2个早熟杏品种进行胚培试验。结果表明,剥去种皮与足够时间的低温处理是早熟杏胚培成功的先决条件;MS培养基比改良Tukey培养基更适于吉胚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李、杏远缘杂交杂种胚败育的时期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李、杏远缘杂种胚抢救技术体系,并对部分杂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李、杏杂种胚的败育时期从第3周开始;不同胚龄李、杏杂种胚的萌发及生长不同。PF值>0.5的杂种胚可以萌发及生长,PF值<0.5的幼胚不能正常萌发。在远缘杂种胚抢救技术体系中,杂种胚最佳萌发及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 mg·L-1+IAA0.3 mg·L-1,胚萌发及分化率达80%,多丛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1+IAA 0.3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杀菌剂对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外植体,分别用1.0g/L代森锰锌、1.0g/L多菌灵、1.0g/L甲霜灵和1.0mg/L培福朗预处理外植体5min,再按常规灭菌后将外植体接种到改良RM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成活情况。[结果]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经1.0g/L代森锰锌和1.0mg/L培福朗预处理5min,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率控制在10.0%以内,显著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CK);代森锰锌处理胚培养成活率较低,胚培养成活率仅为67.5%,培福朗处理胚培养成活率显著高于代森锰锌,胚培养成活率高达84.8%。[结论]培福朗是莲瓣兰胚培养理想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4.
胚挽救技术是目前克服果树杂种胚早期败育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黄河’‘金太阳’两个杏品种幼胚培养成苗的基本方法,以两种杏不同发育期的幼胚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胚龄、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幼胚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胚发育指数(PF)、培养基均显著影响幼胚萌发与成苗.不同品种均随PF值的增大幼胚萌发率上升;‘黄河’杏在PF值为0.92时,萌发率最高,达61.90%;‘金太阳’杏在PF值为0.95时,萌发率最高,达71.00%.不同品种幼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不同,‘黄河’杏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0.1mg/L+GA 2.0mg/L,萌发率达55.67%;‘金太阳’杏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IAA 0.1mg/L,萌发率达88.67%;‘黄河’杏继代培养在MS+6-BA 0.2 mg/L+IAA 0.5mg/L培养基上长势好,成苗率达75.00%;‘金太阳’杏继代培养在MS+6-BA 0.25 mg/L+IAA 0.1mg/L培养基上长势好,成苗率达44.44%;二种杏胚继代培养形成的嫩梢在1/3MS培养基上的生根率比MS及1/2 MS培养基上的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5.
唐兴国  周全  范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77-13178,13184
[目的]对紫薇幼胚培养进行尝试性研究,探讨其适宜的生长分化条件。[方法]以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其萌发并建立无菌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激素水平和培养方式对紫薇幼胚培养的影响。[结果]紫薇幼胚去种皮后易于萌发,其萌发率可达100%;启动培养基为MS+BA0.5+NAA0.5+sucrose3.0%+agar0.7%;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0.5+NAA0.1+sucrose3.0%+agar0.7%+椰乳10%;生根培养基为MS+BA0.5+IBA0.1+sucrose3.0%+agar0.7%+椰乳10%。[结论]该研究可为紫薇的后续优化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早熟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分化产生少量的胚状体,分化时间也长.若将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且松散的愈伤组织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上悬浮培养,培养2周左右后,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即可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并健壮生长,从中已获得2个品种(系)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以紫花苜蓿的子叶或叶片为外植体,建立高频体胚发生及成苗技术体系,为苜蓿耐逆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在愈伤诱导、体胚诱导、体胚成熟与萌发等几个关键环节,分析比较培养基组分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在SHDK培养基上诱导愈伤、MB(-/+)+ABA 0.4mg/L+PEG-6000 50g/L+蔗糖50g/L培养基上诱导体胚、Bio2Y培养基上促体胚发育成熟、1/2 MS(或SH)培养基上体胚萌发成苗的高频再生技术体系。最适条件下,每克胚性愈伤组织可产生77.9个正常萌发成苗的健康体胚。再生植株在生长箱内经过2周20℃、16h/d的光照培养后移栽温室,成活率达90%以上。利用该离体再生技术成功地将凝集素基因PPA导入苜蓿中,获得抗蚜转基因苜蓿。  相似文献   

8.
不同成熟期桃胚培养的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成熟期的桃品种为试材,对影响桃胚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和糖浓度、成熟期、采样时期、种皮划伤方式和光暗处理等因子研究表明:①WPM培养基的萌芽率优于1/2MS和MS培养基;随着蔗糖浓度的增高,早熟桃的胚萌芽率增大,中晚熟品种是先增大后降低;②不同成熟期的晶种低温处理时间、萌芽率和污染率不同;③同一晶种不同采样时期低温处理时间、萌芽率和污染率亦不同;④综合种胚的萌芽率和污染率,种皮划伤优于剥种皮和不剥种皮;⑤黑睛条件下生长的胚培养苗比光下培养的有利于胚轴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种皮浸提液处理的豌豆均有部分生根率,且生根率依次增大,但上胚轴萌发率均为0;用生根及发芽后的紫斑牡丹种子种皮、胚乳处理豌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生根前的,且均有部分上胚轴萌发,但前两者生根率及上胚轴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完整种子、种皮置于一旁的去皮种子、去皮种子、胚(裸胚或去子叶胚)的紫斑牡丹生根率依次提高,发芽率均为0;紫斑牡丹胚及去子叶胚均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上胚轴才可以萌发。由此说明:①造成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因素是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②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而与种子在生根后及发芽过程中种皮及胚乳中抑制物质强度的变化无关,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上胚轴休眠需要经过低温过程方可解除。  相似文献   

10.
为缩短紫斑牡丹育种周期,建立牡丹胚培养研究的最佳体系,通过培养基的筛选,选择不同采收期的种子通过不同外植体类型进行紫斑牡丹胚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紫斑牡丹胚培养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 MS+1.0 mg/L IAA+1.0 mg/L GA3,最适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0.05%AC+0.1 mg/L IBA,最适继代生长培养基为1/2 MS+0.05%AC;种子成熟度的不同会影响幼苗的伸长生长;外植体不同类型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李广杏’幼胚(盛花后30~40d)为试验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激素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幼胚萌发和胚培苗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萌发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 mg/L+IAA0.2mg/L,在培养20d时萌发率达到100%,子叶生长健壮,叶片浓绿伸展;胚培苗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mg/L+IAA 0.05mg/L,增殖系数达3.42.  相似文献   

12.
北美枫香是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秋叶红艳美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了提高其繁殖效率,以北美枫香雄花和花序轴为外植体,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外植体类型,基因型,TDZ浓度对北美枫香愈伤组织的诱导、体胚分化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花作为外植体,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Blaydes培养基+TDZ 0.15 mg/L+水解酪蛋白1 g/L+蔗糖40 g/L+3% 植物凝胶;花序轴作为外植体,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Blaydes培养基+TDZ 0.01 mg/L+水解酪蛋白1 g/L+蔗糖40 g/L+3% 植物凝胶。合适的萌发培养基为不含水解酪蛋白的基本培养基。如果出现球形胚,将培养物转接到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改良Blaydes培养基上,体胚经成熟可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该体胚体系的建成将显著提高北美枫香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种子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AC,Vc和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以及培养基中添加MET、香蕉、椰汁和马铃薯对试管苗繁殖系数及玻璃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时保留种皮、接种时胚根向上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用5.0mg/LGA3溶液浸种12h有利于种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0.5g/LAC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并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培养基中添加150mg/L椰汁能提高繁殖系数,有效抑制玻璃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卷丹百合种间杂种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倍体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为母本与兰州百合等7种百合进行种问杂交,以所得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杂交组合、消毒方法、幼胚处理方法、胚龄、激素配比对杂种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丹×大花卷丹有胚率最高,达41.3%;未开裂蒴果用70%酒精浸泡1min消毒效果最好;剥除种皮和胚乳接种幼胚的萌发率比不剥除高60%~70%,且萌发时间提早17~22d;授粉后40~50d的杂种胚最适于胚培养;最适幼胚萌发培养基为MS+NAA0.01mg·L-1+6-BA0.1~0.5mg·L-1.  相似文献   

15.
以引进核果类砧木"Viken"成熟胚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与浓度和种皮处理等因子对成熟胚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为胚萌发适宜的基本培养基;诱导胚萌发的适宜的BA质量浓度为4.0 mg·L-1,NAA质量浓度为0.5 mg·L-1;接种前采用20 mg·L-1GA溶液浸泡种胚24 h,萌芽率高达73.7...  相似文献   

16.
板栗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迁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试验设计对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二次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污染,污染率最低为16.67%。胚萌发和生长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1,萌发率最高达到95.00%,胚萌发苗最高为59.65 mm。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BA 0.1 mg·L-1。芽诱导率最高为92.5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GD+ZT 2.0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最大为3.91。  相似文献   

17.
以早熟梨新梨7号为试验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胚龄大小及低温预处理等因素对早熟梨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诱导新梨7号胚萌发和子叶转绿方面与White培养基相似,而在培养后期促进生根和成苗率方面优于White培养基;适宜培养基激素浓度比例为2.0 mg/L 6-BA+0.1 mg/L NAA;以胚龄85 d以后的幼胚培养较易成功。低温预处理对促进65 d和75 d胚龄的幼胚萌发和成苗效果优于85 d以后梨胚,且低温处理对胚萌发、子叶转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根率和成苗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以银杏幼胚作为外植体,以0.1%HgCl2 溶液作为消毒剂,设置消毒时间为 6min、8min、10min 三个配比,采用4 种不同配比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对银杏幼胚进行诱导培养研 究。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时间下银杏幼胚的成活率、萌发率、污染率,及不同诱导培养基上银杏幼 胚萌发成苗的生长状态,最后结果得出:幼胚使用0.1%HgCl2 消毒8min 最佳;MS+1.0 mg· L-1 6-BA+1.0mg·L-1 NAA 配方最有利于银杏幼胚诱导。  相似文献   

19.
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舞美''苹果种子繁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胚败育率高的苹果品种‘舞美’种子成苗率、缩短种子休眠时期、加速种子有性繁殖进程的种子繁殖体系,以‘舞美’自然授粉的果实和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胚龄(接种时期)、播前处理及培养基配比对‘舞美’杂种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种皮颜色由红色、红白色、红褐色至褐色转变;离体培养不同胚龄的种子,盛花后76 d,种皮红色,种子可萌发但生长畸形;96 d后,种皮红褐至褐色,有56.7%的萌发率和23.3%的直接成苗率,且添加1 mg/L GA3的H2培养基比未添加GA3的H1培养基(1/2MS 10 g/L蔗糖 9 g/L琼脂)可显著提高成苗率。盛花后130 d的饱满种子在H2培养基上离体培养萌发快,萌发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100%和97.6%,且显著高于未经层积处理和4℃层积处理20和30 d后直接播种在蛭石中的种子。因此,自盛花96 d后的杂种胚在H2培养基上培养,至胚苗移栽成活需4~5个月时间,种子直接成苗率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花生成熟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的诱导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Piclo—raill+Ms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外植体体胚发生率和平均产胚量与品种有关,不同浓度Picloram也对体胚发生率和平均产胚量有显著影响。在浓度高于初始诱导浓度的培养基中,初生体胚可以诱导出次生体胚。初生体胚在含10mg/LBA的MS培养基中,可以萌发成小植株,再转入生根培养基可得到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