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或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为BEFV,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子弹形或圆锥状,成熟病毒粒子约60-90nm×160—180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表面具有纤细的突起。病毒粒子中央有紧密缠绕螺旋样的核衣壳。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又称牛流行性感冒、暂时热、三日热。牛流行热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80nm。本病毒耐旱不耐热,能抵抗反复冻融,在37℃下24~48h灭活;对紫外线照射、乙醚、氯仿和胰酶等均敏感;在pH值2.5的条件下6min均能灭活。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某些节肢动物或吸血昆虫叮咬散播,呈局部流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又称牛流行性感冒、暂时热、三日热。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高热、流泪、流涎、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四肢关节疼痛和后躯运动障碍等为特征。1病原为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80nm。本病毒耐寒不耐热,能抵抗反复冻融,在37℃下24~48h灭活。对紫外线照射、乙醚、氯仿和胰酶等均敏感。在pH值2.5条件下10min或pH值5.1条件下6min均能灭活。2诊断要点2.1流行病学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某些节肢动物或吸血昆虫叮咬散播,呈局部流行或大流行。本病主要侵害…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又称牛流行性感冒、暂时热、三日热。牛流行热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病毒粒子长130—220纳米、宽60-80纳米。本病毒耐旱不耐热,能抵抗反复冻融,在37℃下24-48小时灭活;对紫外线照射、乙醚、氯仿和胰酶等均敏感;在pH值2.5的条件下6分钟均能灭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从北京分离的牛流行热病毒的北76AMH毒株(牛源鼠毒适应在BHK21细胞系上的毒株)的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是RNA型,在宿主细胞质内装配,以出芽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并成熟。成熟病毒粒子呈典型弹状,大小为85nm×170nm毒粒。外面有厚11nm的囊膜及囊膜小体,病毒对有机溶剂和胰蛋白酶敏感。能耐受反复多次的冰冻—融化处理而不降低其感染力。初步测定了保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的灭活情况。根据上述特征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该病毒与国外报导的牛暂时热病毒是一致的,而与某些在临床症状上相似的牛流行病毒如牛蓝舌样病毒、牛鼻气管炎病毒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却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胃,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几年或3~4年发生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发生,尤其是天气闷热多雨季或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流行. 1 病原学 牛流行热病毒为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属成员,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56℃10分钟,37℃18小时可灭活;pH值在2.5以下或pH值在9以上于10分钟内可以使之灭活,对一般消毒药物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或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为BEFV,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子弹形或圆锥状,成熟病  相似文献   

8.
用本所从北京地区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J—801株鸡体传递16代毒,经鸡胚法氏囊细胞,鸡胚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的适应和传代,培育成一株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致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的病毒株-CJ-801BKF,其滴度基本稳定在10~5TCID_(50)~10~8TCID_(50)。 CJ—801毒株经研究鉴定证明:病毒复制不受IUdR的影响,属于RNA核酸型;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具有无囊膜病毒的特点;在56℃水浴中经90分钟灭活,其感染滴度不下降,有较强的耐热性;能耐受10次以上反复冻融;在pH3环境中放置3小时仍有感染性,但滴度有所下降,在pH12环境中放置3小时丧失感染能力,说明病毒耐酸而对碱的耐受性差;病毒能通过100nm的微孔滤膜,而不能通过50nm的滤膜,说明病毒粒子大于50nm而小于100nm。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质中装配,呈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为六边形或卵圆形,廿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直径约50~60nm,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身体健壮者发病3 d后好转.本病广泛流行于亚、非和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侵害对象是奶牛和黄牛,以3~5岁多发,1~2岁和6~8岁次之,犊牛和九岁以上老龄牛较少发病,其中孕牛和高产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有囊膜RNA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故其多发于夏秋闷热多雨期.此外,本病的流行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以3~5年和5~8年流行一次.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暂定名)的病原分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10年在成年蛋鸭中流行的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未知疫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病原能在鸭胚、鸡胚和细胞上复制增殖,对鸭胚、鸡胚的致死率达100%。鸭胚病毒分离物不具有血凝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50~100 nm、有囊膜带突起的病毒粒子。病毒对酸敏感、能耐受pH9的碱性环境,50℃1 h可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SPF鸡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鸡生长缓慢、致死亡率低、能回收病毒。说明引起鸭产蛋量下降的疫病病原是病毒性的,并导致鸡感染发病,我们将此病暂称为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  相似文献   

11.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疑似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鸡趾屈肌腱鞘中,用7日龄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该病毒株经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六角形、二十面体对称的双层衣壳结构,核心直径约75nm,无囊膜。该病毒不受DNA抑制剂的影响,核酸型为RNA病毒;在pH 4.0~8.0保持稳定;能抵抗56℃ 20h;抵抗乙醚作用1h;1%的福尔马林30h可使其灭活;病毒感染力为:ELD_(50)为10~(-2.87)/0.1 mL,TCID_(50)为10~(-3.65)/0.1mL。用该病毒经呼吸道接种1日龄雏鸡,可引起跖关节肌腱水肿,生长发育缓慢,接种后20d死亡率达70%。血清学检查,发病鸡群30d时琼扩阳性率为72%;人工接种雏鸡21d时琼扩阳性率为100%。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确定病原为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VAV)。  相似文献   

12.
1犬瘟热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犬、狐、貉)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当前养犬和毛皮动物饲养业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1病原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有囊膜的单链负股RN A病毒。病毒粒子圆形或不整形,有时呈长丝状,直径为115~160nm。该病毒对热和干燥敏感,50℃~60℃经30m in即可灭活,在-10℃可存活几个月,在-70℃或冻干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对有机溶剂和紫外线敏感,0.75%石炭酸及3%氢氧化钠是良好的消毒剂。1.2流行病学病犬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可通过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向外界排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  相似文献   

13.
种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单股环状的DNA病毒,粒子最小14 nm,最大17 nm,病毒粒子呈现出20面体对称的结构,内部无囊膜,其基因组的大小大概是1.76 kb。种猪圆环病毒对外界的理化因子有着较强的抵抗作用,即使是在pH值为3的酸性环境当中也不容易被灭活,在周边温度达到70℃及其以上也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存活状态。同时这种病毒能很好的抵抗氯仿作用,无法凝结猪、牛、鸡等多种生物群的红细胞。该文对种猪PCV净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地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武川县分离出2株兔出血症病毒,分别命名为RHD-NW1毒株和RHD-NW2毒株,对其进行了形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病毒在兔体连续传4代均出现典型免病毒性出血症症状和病理变化,是毒力稳定的强毒株。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30nm左右,无囊膜,有实心和空心2种病毒粒子。2株病毒对热(56℃6min)、酸(pH3)、乙醚和胰蛋白酶不敏感,对人的O、B型红细胞有高度凝集性。  相似文献   

15.
正1病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 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 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 nm,呈放射状排列的  相似文献   

16.
1病原学伪狂犬病毒(PRV)属于猪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纳米,核衣壳直径为105~110纳米。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纳米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在37℃时,半衰期为7小时,8℃可存活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流行热在全国的分布比较广泛,致死率在10%左右.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病学 由流行热病毒引起,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多发于蚊蝇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6~9月份).暴发分大小年,一般来说流行热2年一个小高潮,4年一个大流行. 1.2 症状 病牛突然高热,40℃以上,一般维持2~3d,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呼吸急促,发出哼哼声,流鼻液,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多量流涎,粪干或下痢,四肢关节肿疼,呆立不动,呈现跛行,孕牛可流产,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取良性经过,2~3 d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本病病原有欧洲型LV病毒和美洲型VR病毒,均属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粒子有囊膜,呈20面体对称或球型,直径约为45~65 nm.本病经呼吸道、胎盘、交配等途径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传播,当健康猪和病猪接触,如同圈饲养、频繁调动、高密度集中等,更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叫暂时热、三日热,俗称“撮脚瘟”、“僵硬热”等。该病是由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传播极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科学防治。1流行病学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该病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牛,发病率:奶牛>黄牛>水牛,高产奶牛>青壮年牛>犊牛>老牛。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约经3~5年有一次小流行,6~12年有一次大流行。该病多发生于气候炎热、雨量较多,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肆虐,昼夜温差较大的夏末和秋季,我省8~10月份…  相似文献   

20.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特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一种有囊膜的正股RNA病毒。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90~160nm,在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长约18~24nm。本病毒不耐热,56℃经45min、65℃经10min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