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曼赛龙柚为砧木,不同品种葡萄柚的成年态茎段为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作为接穗,通过不同嫁接方法、接穗品种及来源对微芽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改进微芽嫁接方式,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NAA 0.2 mg/L+GA 0.2 mg/L;穿刺法更适合葡萄柚微芽嫁接,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不同接穗品种葡萄柚微芽嫁接成活差异较大,5个接穗品种微芽嫁接成活率依次为:瑞路比星路比哈路比火焰里约红。试管诱导不定芽作为接穗,嫁接成活率76.67%;田间嫩梢接穗的茎尖微芽嫁接成活率仅为38.33%,试管诱导接穗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椪柑成年态离体高效再生体系,比较了7种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和4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改良消毒法能有效降低成年态桠柑节间茎段的污染率(约12.2%)和死亡率(约27.2%),增加外植体的萌芽率(约12.8%)和成功率(约30.6%);MS BA 1 mg/L NAA 0.5 mg/L最适合椪柑成年态节间茎段生长,萌芽率达12%;另外,1 cm左右的成年态接穗茎尖嫁接的成活率仅约10%,选用5 mm以下的茎尖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使用1 mm左右茎尖进行微芽嫁接成活率最高,这可能与柑橘接穗越大携带的内生菌越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主要探讨研究不同嫁接方式、接穗品种、嫁接时期对柑橘试管内微芽嫁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柑橘夏秋梢抽发期进行"△"形法微芽嫁接,利于接穗茎尖存活及萌芽率提高;不同接穗品种微芽嫁接成活差异较大,试验中5个接穗品种微芽嫁接成活难易依次为黄皮〉温州蜜柑〉本地早蜜橘〉红玉葡萄柚×大谷伊予柑杂交后代〉秋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大小的瓯柑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微芽嫁接脱除黄龙病病原的效果。在双目实体显微镜下,分别切取含有生长锥及1、2、3和4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嫁接到黄化砧木上,以获得茎尖微芽嫁接苗,用PCR进行黄龙病分子检测。试验表明:用含1个和2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获得的试管苗全部不带病毒;含有3个和4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获得的试管苗其脱毒率分别为95.7%和73%,感病母株和长春花阳性对照可以扩增出535 bp的特异性片段;尽管在含2个叶原基条件下获得的STG成活率为47.7%,但可以达到理想的脱毒效果。试验还证明,瓯柑二次嫁接与茎尖嫁接直接移栽苗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紫山药的茎尖、茎段为材料,对茎尖、茎段诱导分化不定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茎尖、茎段不定芽的分化率随6-BA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芽苗增殖率先由低到高,再降低;MS+6-BA 0.5~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对不定芽有较高的分化率和增殖率;茎尖、茎段培养20 d为1个继代周期,茎段在第2次继代期、茎尖在第3次继代周期培养时,不定芽的增殖率最高;不定芽苗2.0~3.0 cm时从苗基部或分枝处剪下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巴戟天苗的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诱导出不定芽进行快速繁殖。比较了不同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BA和NAA培养基上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带节的茎段在MS 6-BA1.0mg/L NAA0.5mg/L上的不定芽诱导率为95%,不定芽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率为85%,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柑橘品种茎段离体培养条件并开展微芽嫁接(试管内茎尖嫁接)试验,为培育无毒柑橘组培种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成年态枝条进行不同浓度HgCl2和NaClO消毒,筛选适宜组培利用的柑橘外植体消毒方式、采集季节及激素配比;开展嫁接砧木种子消毒和微芽嫁接试验,分析两个柑橘品种微芽嫁接的萌发状况.[结果]温州蜜柑外植体的最适消毒方法为70%酒精+1.0‰HgCl2消毒6 min处理两次;纽荷尔脐橙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15.0%NaClO处理两次;采集成年态柑橘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夏季;在MS固体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和0.1 mg/L萘乙酸(NAA)均有利于两个柑橘品种外植体腋芽萌发.砧木种子最适消毒方法为剥去内外种皮+70%酒精+1.5%NaClO溶液处理;两个柑橘品种微芽嫁接的萌发率较低,分别为10.00%和6.67%,但嫁接成功后柑橘苗长势良好.[结论]于夏季剪取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成年态枝条带芽茎段,分别经70%酒精+1.0‰HgCl2消毒6 min处理两次、70%酒精+15.0%NaClO处理两次,在添加1.0 mg/L 6-BA+0.1 mg/L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可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利用微芽嫁接技术嫁接的柑橘苗长势良好,可在提高其嫁接萌发率基础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滇红食用玫瑰的茎尖及不同位置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研究不同的外植体在不同浓度的激素水平下,离体芽的诱导率及诱导的不定芽数,确定滇红食用玫瑰快繁体系中的最佳外植体及离体芽诱导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离体芽诱导成活率最高为98. 89%,诱导出不定芽数最高为98. 33个,是接种侧芽数的3. 28倍,诱导成活率与不定芽数之间呈正相关;滇红食用玫瑰不同位置外植体的不定芽离体诱导率不同,以茎尖下第三侧芽的外植体离体诱导效果最佳;离体芽诱导最佳培养基是MS+6-BA1. 50 mg·L~(-1)+NAA0. 20mg·L~(-1)+35. 00%椰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验材料,分别选取茎尖、茎段及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到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和增殖培养。结果表明:茎尖诱导不定芽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茎段和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率很低,确定茎尖是不定芽诱导的最理想材料;茎尖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毫克/升+NAA 0.5毫克/升,诱导率达96.7%;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毫克/升+NAA 0.5毫克/升,平均增殖倍数为10.89。  相似文献   

10.
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樱桃传统嫁接中存在的接穗贮藏难、受季节限制、砧木细而接穗大等问题,并对其在传统栽培过程中积累的病毒、类病毒进行有效脱毒,采用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技术,研究了接穗大小、嫁接处理方式、组培苗继代时间、不同砧穗组合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时,接穗大小为茎尖+2片叶(约1 cm)、组培苗继代35 d左右、嫁接时采取先嫁接后生根方式,其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相对较高,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4%;接穗与砧木的亲和性越好,嫁接成活率越高,在供试樱桃品种中,以Gisela-5×红鲁比的亲和性最好,嫁接成活率达83%。  相似文献   

11.
以西瓜栽培种中育 1号为材料对影响西瓜组织培养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西瓜茎尖、子叶块的高频再生系统。结果表明无菌苗子叶呈淡绿色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 ,茎尖和子叶块适于直接诱导不定芽 ,其中茎尖的诱导率稍高于子叶块 ,MS 6 -BA 1 0 IBA 0 5可较好的诱导子叶块分化不定芽 ,MS 6 -BA 1 0 IBA 0 1对茎尖较为合适 ,低浓度的IAA有利生根 ,低温、高湿可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芦笋幼茎组织培养及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幼年和成年的芦笋幼茎,通过附加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不仅能由茎尖和叶状枝上诱导出丛生芽,而且还能从茎段组织上直接分化出大量不定芽;也可以通过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特别是芦笋茎尖在有2,4—D存在的培养基上培养后,转入附加BA和IAA的分化培养基上,可以直接产生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由茎段分化的大量不定芽、茎尖和叶状枝上产生的大量丛生苗,可以培养出能够继代繁殖、不断保持绿苗分化能力的茎段组织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以"二细一粗"银条茎尖、叶片、茎段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与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条叶片组织未能再生;茎尖、茎段组织直接诱导较大不定芽的再生率较低,平均每个外植体最多可诱导不定芽5~7个。而通过茎段先诱导出不定芽芽团,再进行芽的伸长这一途径,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平均可提高到14.3个,且芽团经5次继代后,增殖再生能力无衰退表现,且再生植株生产潜力非常巨大,是一条较优的再生途径。茎段不定芽芽团诱导培养基以添加6-BA5.0mg/L的MS培养基效果较好;增殖培养基以MS+6-BA4.5mg/L+GA31.0mg/L效果较好;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以MS+6-BA1.5mg/L+NAA0.4mg/L+GA30.5mg/L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驱蚊香草的茎尖和带叶腋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探索MS附加不同激素组合对茎尖的萌发、不定芽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起始培养获得无菌苗,KT8.0+IBA1.0组合为最佳;以无菌苗的带叶腋茎段为外植体进一步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不定芽,6-BA3.0-4.0+NAA2.0组合的不定芽增殖倍数(10倍)远远高于腋芽直接形成丛生芽的增殖倍数(2.1倍);使用IBA2-5 mg/L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5;~100;.建立了驱蚊香草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5.
柑桔组织培养与茎尖微芽嫁接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柑桔脱毒生根苗,进行了组织培养与茎尖微芽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柑桔茎尖增殖影响较大,其中以MS+6-BA 2.0 mg/L+NAA 0.5 mg/L较适合作柑桔茎尖增殖分化培养基;茎尖微芽嫁接中茎尖过小不利成活,过大则脱毒效果差,大小以0.4-0.6 mm为宜。  相似文献   

16.
黄瓜组织培养与组培苗嫁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外植体为黄瓜自交系2~3 d的子叶,培养基为MS,讨论了AgNO3和6-BA的浓度组合对芽的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并以白籽南瓜为砧木,黄瓜子叶组织培养再生芽为接穗,进行嫁接,比较了不同砧木苗龄、培养方式和接穗大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黄瓜子叶再生苗诱导率较高的培养基为MS+BA 1.0 mg/L+AgNO3 1.0 mg/L,增殖芽数较多的培养基为MS+BA2.0 mg/L+AgNO3 1.0 mg/L;组培苗的嫁接接穗长度为2.5+0.5 cm,砧木苗龄以3叶1心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17.
迟熟蕉柑茎尖嫁接砧木对比试验及病毒类病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枳和阿尔及利亚夏橙作为砧木,以迟熟蕉柑芽作为接穗进行茎尖嫁接,结果枳砧嫁接成活率为9.1%,阿尔及利亚夏橙砧嫁接成活率为54.5%,将两种砧木嫁接苗再嫁接在枳砧上,其3年生幼树均生长正常,表明阿尔及利亚夏橙是茎尖嫁接迟熟蕉柑的优良砧木。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方法和PER检测技术鉴定7株茎尖嫁接苗的柑橘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结果1、3.4、5、6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可作为繁殖无病苗木的备选材料;2、7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裂皮病和黄龙病,但带有衰退病,推测衰退病毒源可能来自取芽的田间植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建立高效的火龙果快繁体系及保存母本优良性状。【方法】以成年火龙果植株茎段作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及配比、基本培养基浓度、外植体类型等对茎段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筛选适宜不定芽增殖、生根及移栽等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火龙果茎段上保留刺座并带小刺和绒毛的外植体,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85.1%),显著高于带刺座但未保留小刺和绒毛的外植体,而不带刺座的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为0;适宜火龙果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0.2 mg/L;不定芽增殖系数最高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Tryptone 500 mg/L;适宜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6-BA 1.0 mg/L+NAA 0.1~0.2 mg/L+CCC 0.5~1.0 mg/L+AC 0.03%~0.05%,生根率在98%以上;移栽成活率高、长势较好的基质是珍珠岩+腐殖土(2∶1)或蛭石+腐殖土(1∶1)。【结论】利用带完整刺座(包括小刺和绒毛)的火龙果成年植株茎段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成功率较高,培养周期较短,生根移栽较易,为火龙果的工厂化育苗及快速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木立芦荟离体快繁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日本木立芦荟(A.arborescensMill.)茎尖和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结果表明,茎尖在MS+6-BA3.0mg/L+NAA0.2mg/L培养基上形成的不定芽数最多,达21个;而茎段在MS+6-BA4.0mg/L+NAA0.1mg/L培养基上诱导的不定芽数最多,为8.1个。MS+6-BA3.0mg/L+B9100mg/L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好,平均每个芽可增殖不定芽11.5个。1.0mg/LNAA和2.0mg/LIBA能显著促进不定芽生根,生长延缓剂CCC也具有促进生根作用。将组培苗移栽到体积比组成为2份有机厩肥+1份园田土或2份蛭石+1份园田土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目前 苦瓜组培苗长势较弱的问题。【方法】选取 5~7 cm 健壮的顶培 1 号苦瓜组培不定芽为接穗,以丝瓜(Luffa cylindric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为砧木,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包括组培不定芽炼苗时间、嫁接口的 不同保湿方法、砧木种类以及苗龄、接穗接口浸蘸不同浓度 6-BA 和每天喷洒不同浓度蔗糖)对嫁接成活率、 接穗增长量、嫁接苗总株高的影响。【结果】大顶苦瓜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时间为 6~7 d;采用橡皮套管加嫁 接夹包裹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著;带两片真叶的丝瓜银砧 1 号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接口浸蘸 6-BA 以浓度 0.5 mol/L 最适宜,每天喷洒蔗糖以浓度是 6% 最佳,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为 65.9%。【结论】首次建立 了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可改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的特点,为提 高苦瓜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