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麦13号”(原名“宁9系选”)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宁麦9号”于2001年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红皮弱筋小麦。本地区引进种植后,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等优点,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为探讨该品种在本地区稻茬的适宜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特组织了本试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建麦1号"小麦是江苏省建湖县农科所在赤霉病特大发生的1989年,从"泗阳936"小麦田内选择具有抗赤霉病的单株,经10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符合饼干小麦标准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淮麦18"是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场1997年引进.为探讨"淮麦18"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的结合点,笔者于1999~2000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索“偃展一号”在本地区的适宜密度和肥料用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我所于2000-2001年度进行了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淮北黏土地地区晚播稻茬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当地主栽品种之一连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行距、密度配置对连麦8号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连麦8号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逐渐增高,其中当播种密度为600万/hm2、行距为15 cm时以及播种密度为525万/hm2、行距为15 cm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对于淮北地区晚播稻茬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配以相对较窄行距与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6.
“常优1号”系本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为探讨不同密度对“常优1号”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2002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稻套麦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及群体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稻套麦在本地区的适应性、生育特性,进一步完善高产栽培技术,2000~2001年度,我所实施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偃展4110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生育期、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08-2009年度条件下,偃展4110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时期也推迟,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成穗率随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可掌握在10月18-30日,密度控制在270-405万根/hm^2。  相似文献   

9.
“淮麦20”是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白皮小麦。本地区引进种植后,表现高产、优质、高抗等优点,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为探讨该品种在本地区稻茬麦的适宜肥料、密度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我所特组织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配置最佳,产量最高,为7 172和7 142 kg·hm-2,其次为4.5:2:2.5:1和5.5:1:2.5:1,产量分别为6 945和6 768 kg·hm-2。苏北地区晚播稻茬麦的最佳肥料运筹为4:2:3:1和5:1:3:1。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直播稻产量,产量结构,各项群体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直播稻中,后期群体质量,乃至产量都具有显著影响,适当降低直播稻种密度有利于优群全结构,增加后期光合面积,提高光合积累,从而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稻茬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方式对稻茬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综合来看,以机播效果较好。该结果可为稻茬麦的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密度和肥料对小麦"郑9023"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品种更新和新技术应用,小麦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为节工省本,探讨密度和氮肥基穗比对小麦“郑9023”产量形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2003年笔者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扬麦11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大合作育成的大穗大粒型红皮小麦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本地的高产栽培技术,2000~2001年我们进行了该品种的密度与肥料试验.  相似文献   

15.
密度、施氮量对小麦淮麦23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淮麦23号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设密度和氮肥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淮麦23号在基本苗195万~240万/hm<'2>、纯氮225~262.5 kg/hm<'2>条件下可获得高产,且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高肥条件下密度对济南17号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强筋小麦济南17号的群体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生育进程相关不大,而与单株茎蘖、高峰苗、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相关;密度与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负相关,与粒重相关不大,与产量呈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用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进行播期、密度、施肥栽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成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当播期太晚,穗粒数、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2)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粒重随密度的提高而下降,当播期超过一定的范围时,籽粒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穗数、穗粒数、粒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时,施肥量的效果不明显;(4)11月13日播种,35万/667m^2基本苗,15kg/667m^2氮素追施肥量时产量最高为436.1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