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5批乙型脑炎油乳剂来活疫苗对湖北35个种猪场内的6-7月龄后后备母猪进行了田间试验,共免疫2650头猪,于免疫前后检测了375头免疫猪的血凝抑制(HI)抗体,免疫后有96%的猪抗体上升。配种妊娠后,对30头猪进行了抽样攻毒效检,其结果和力试验一样。统计了245头免疫猪和115头对照猪的生产成绩,免疫猪与对照猪比较,每窝网产活行3.1头,少产死胎、木乃伊2.6头。  相似文献   

2.
随着供港出口猪生产的发展、饲养水平的逐渐提高,搞好供港猪的防疫工作甚为重要,本文就A、B两组免疫程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保护率均在95%以上,基本上实现了供港饲养猪疫病的预防免疫目的。  相似文献   

3.
猪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肠旋毛虫和新生幼虫研制的混合性旋毛虫病油佐剂疫苗,对118头不同体重猪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肌肉注射免疫猪108头,间隔20~25d,免疫2次;腹腔注射免疫猪10头,间隔9d,免疫3次。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给每头免疫猪人工攻击活旋毛虫500条,攻虫后经过1.5~8个月分批次剖检免疫猪,采取咬肌、肋间肌、膈肌、腰肌、后腿肌5个部位的肉样镜检。结果,有7头试验猪共检出已经死亡的旋毛虫9条,其余111头免疫猪均未检出旋毛虫,免疫保护率达94%;疫苗免疫期半年左右;剖检证实,疫苗吸收良好,在注射部位仅见米粒大黄白色疫苗残留物;免疫猪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期主要就家禽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免疫失败的原因做了详细的介绍、分析。本期就如何对猪实施正确的免疫、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免疫过程中注意事项做一综合报道,希望对读者在实施猪的免疫工作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提取猪、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制备成虫油佐剂免疫原,在小鼠体内进行同源特异性免疫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试验得到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减虫率为55.80%,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35.11%;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的减虫率为39.00%,其对猪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24.96%。试验结果揭示,猪、犬旋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其交叉免疫减虫率低于同源特异性免疫。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与犬旋毛虫自身的同源特异性免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一种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由于此病造成大批猪发病死亡,给养猪业带来极大损失。由于根除该病还比较困难.所以通过疫苗免疫来预防该病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由于免疫程序(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间隔)的差异,免  相似文献   

7.
《湖南畜牧兽医》2002,(6):34-34
从2002年10月1日起,新的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开始实施,湖南各地猪、牛、羊凭农业部新颁发的免疫耳标和检疫合格证明出栏、交易和运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屠宰、运输无免疫耳标的猪、牛、羊。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新的免疫标识制度全面接轨国际惯例,由动物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免疫档案三部分组成。实行新的免疫标识制度,可以随时随地追查到疫源和防疫责任,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促进主要畜产品出口,确保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实施动物免疫标识新制度  相似文献   

8.
猪免疫程序及其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养猪免疫程序中如何正确选择预防疫病的种类;正确选择疫(菌)苗;正确在不同类别猪群中使用和可供参考使用的免疫种类、免疫时间、用法、用量、保存条件、免疫期:猪免疫时要领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技术管理者结合本场生产实践和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具体实施时应更加重视免疫程序在猪生产整个系统工程中,特别在生物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仔猪免疫后,尚存在一段低免疫保护期,有发病的可能性,猪免疫高效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28天才可产生免疫保护力,而高水平的有效保护性抗体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0.
动物免疫标识是指按国家规定,对动物(猪、牛、羊)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后所佩带的耳标及记录的免疫档案(包括养殖户保存的动物免疫证和防疫机构保存的免疫记录)。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对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典猪瘟(CSF)的防制是以强化免疫和淘汰临床病猪及同群猪为主要措施,强化免疫是经济欠发达国家控制CSF的有效方法。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利用猪瘟疫苗免疫猪群,已经控制了CSF的流行。但随着商品化养猪日益增加,疫苗制造工艺改进以及有些地方CSFV变异情况,猪瘟疫苗免疫失败屡有报  相似文献   

12.
给猪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已成为养猪生产者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但免疫效果往往要涉及到许多相关问题,如疫苗的种类和质量,猪机体本身的应答,外界影响因素,疫苗的使用技术以及许多与免疫程序制定等有关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现仅对在疫苗使用中几项易被忽略或认识不清的关键技术做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中药免疫增强剂提高仔猪免疫功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体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人工免疫过程中,发现因应激、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抑制等原因都可导致畜禽免疫效果下降,如何提高猪体的免疫功能是摆在兽医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药可调整和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使参与体液免疫的抗体增加。本试验旨在探讨中药对猪接种猪瘟疫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养猪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构建免疫应激模型,旨在探讨免疫应激对不同品种猪氮平衡和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选择6头体重为(30±2.4)kg莱芜猪、鲁莱猪和大约克夏健康去势公猪,采用2×3因子设计,试验猪单独饲养,均饲喂相同的试验饲粮,进行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应激后不同品种猪的日采食量、氨摄入量、氮消化率、氮沉积和氮生物学价值均极显著降低;在免疫应激作用下,大约克夏猪的氮利用效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莱芜猪和鲁莱猪。  相似文献   

15.
为找寻一条仔猪阄割打三针的免疫新路子,笔者对永川区的来苏、大安、朱沱三个镇的90头仔猪,在7-9月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田间免疫试验,通过对仔猪阄割前后与阄割时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比较,观察受试仔猪的反应,分析免疫安全性。结果表明:仔猪阄割前后与阄割时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对受试仔猪在免疫安全性上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仔猪阄割打三针的免疫新路子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猪免疫的一般原理和常用疫苗的特性,以及免疫程序的概念、其制定免疫程序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影响猪免疫力的有关因素,介绍了提高免疫力的途径和抗体滴度形成、传递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GnRH免疫对猪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影响GnRH免疫的因素,对进一步研究GnRH免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动物免疫耳标是指对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强制免疫的一种标识,它佩带于动物的耳部。近年来,动物免疫耳标在个别地方的使用中出现了卡标反应,尤其是在羊卡标后,有的感染率达到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和猪丹毒1a、2型氢氧化铝吸附甲醛灭活疫苗分别免疫断奶仔猪,采用Dot-PPA-ELISA监测免疫猪血清抗体变化。结果,弱毒疫苗免疫后第7d猪丹毒血清抗体效价开始升高,第2~3周达最高值;灭活疫苗免疫后第3~4周抗体效价达最高值,且灭活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三联疫苗免疫猪。免疫6周后,用C43004(1a型)、C43179(1b型)和C43-12(2型)3株不同血清型的猪丹毒混合强毒同时对不同抗体效价的免疫猪和对照猪进行了皮肤内接种攻毒,并根据其皮肤和体温反应确定1:32为猪能抵抗混合强毒攻击的抗体保护效价。经对44头50~60日龄未免疫的断奶仔猪血清检测,其抗体效价在1:32以下的猪占88.36%,278头免疫猪血清的抗体效价在1:32或以上的猪占92.81%。表明Dot-PPA-ELISA适用于猪群猪丹毒的免疫监测和免疫力测定。  相似文献   

20.
孙好学  白建  张新雷  庞全海 《猪业科学》2004,21(12):64-65,68
免疫是预防猪发生传染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对猪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预防接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免疫后发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并因此而引发多起民事纠纷。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对免疫失败的因素详细分析,以帮助养猪户合理防疫,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