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施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用量不仅可以使产量构成三要素更加协调,还可以明显提高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优化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稻高产栽培的氮肥运筹中,适当降低前期氮肥比例,对前期早发无显著影响,而成穗率、群体质量、抽穗期单茎鞘干物重和后期单茎干物质生产量均提高;最大叶面积叶片位置上移,实现叶片配置2—1—3—4—5(后劲型).水稻亩产≥700kg,适宜的前后期氮肥运筹比例为:5.80~7.15:2.85~4.20.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不同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可使产量构成三要素更加优化,还可显著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使群体质量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N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对产量的影响:密度大于施氮量。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N192 kg/hm^2,密度28.5万穴/hm^2,杂交稻纯N192 kg/hm^2,密度21.3万穴/hm^2,抗病品种的施N量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kg.hm-2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为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小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是安徽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给寒地水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方案,通过不同高氮肥水平试验,研究了寒地水稻在产量及群体形态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为362.5kg.hm-2时,龙粳18和龙粳20产量达到了最大值(11 407.41和9 710.24kg.hm-2),尿素施用量400kg.hm-2时龙粳14产量达到9 246.19kg.hm-2,并且各个处理小区增产效果明显;增施氮肥对穗长和剑叶的长度无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平均穗粒数具有显著增加趋势,而在最高的氮肥应用量上结实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选取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37号’,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0、2∶8、3∶7、4∶6、5∶5共5个氮肥基追比处理,比较分析两个小麦品种的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肥不同基追比处理下,‘新春6号’和‘新春37号’的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均在3∶7处理下最优,且呈现3∶74∶65∶52∶80∶0趋势;两个品种茎鞘和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0∶0处理,而对籽粒贡献率则表现相反。在3∶7处理下,‘新春6号’和‘新春37号’的产量分别为7 304.45和7 546.17 kg·hm~(-2)。最优氮肥基追比例为3∶7。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两优667和谷优353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产量均以150kg/hm2(中施肥区)处理最高。氮素对水稻透明度、出糙率、精米率及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则随着施氮含量增加而降低,粗蛋白质含量、胶稠度、碱消值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钵苗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甬优2640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当总氮量为390 kg/hm~2,且基肥、蘖肥和穗肥比例为3∶4∶3时,水稻产量最高,氮肥最大程度被利用。[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形成量化氮肥施用高效运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氮肥水平(180、24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每公顷6万株、7.5万株、9万株),研究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密植(每公顷7.5万株)有利于增加夏玉米产量;在低密度(每公顷6万株)条件下提高氮肥水平可以改善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产显著;中高密度时增氮对光合作用的改善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增加也不显著,因此,增产效果不显著。增密降低穗位叶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大喇叭口期干物质的积累;散粉期和收获期,增至中密度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继续增密干物质积累增加不显著。低氮水平下增密可以有效提升氮肥偏生产力,而氮肥水平过高即使增加密度提升氮肥偏生产力的效果仍然不佳。密度过高降低植株的抗倒能力导致玉米田间倒伏率增加,适当增密不会导致抗倒能力显著减弱并保持较低的倒伏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氮肥施用量180 kg、种植7.5万株是适合试验地夏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种植密度对烤烟生理生态特性、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指出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利于烤烟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为增加收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牛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10%的稻草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A)、处理B、处理D、3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30%化学氮肥处理(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提高稻米的胶稠度,处理A能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表明有机肥能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 ,施肥对产量的效应表现为 :氮肥 >磷肥 >硅肥 >酵素菌叶面肥 >钾肥。多种肥料配合使用要比 2种肥料配合使用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以‘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5个不同播幅对机条播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条播水稻的产量随着播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播幅为5 cm时的产量最高,达到9.064 t/hm~2;播幅的增大有利于提高中期水稻分蘖能力和缓解高峰苗后分蘖消亡速率,播幅5 cm的高峰苗数比2 cm的增加了8.1%,而无效分蘖消亡速度降低了9.9%,最终有效穗数多;播幅5 cm基部第一、二节间总长比2 cm处理减少了3.32 cm;高效叶面积比例比2 cm处理增加了3.47,播幅大的处理节间和上层叶面积的配置更加合理,更易于塑造抗倒和高光效群体。  相似文献   

15.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迟熟中粳稻品种和杂交中籼稻汕优组合 ,进行穗肥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穗肥 ,利于控制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适宜值、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 ,利于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 ,增加根系活力 ,提高颖花根活量 ,最终提高结实率和实粒数 ,获得高产。在当前推广品种中 ,在取得适宜穗数条件下 ,迟熟中粳稻在倒 3叶 1次施肥或倒 4倒 3叶分次施肥 ,确保提高群体质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有明显的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可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7.
集成型化肥增效剂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集成型肥料增效剂(IFC)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IFC能扩大高效叶面积,提高冠层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强花后光合物质生产量,增产增收。在该试验条件下,以每盆施用IFC2~3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有明显的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可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9.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迟熟中粳稻品种和杂交中籼稻汕优组合,进行穗肥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穗肥,利于控制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适宜值,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利于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增加根系活力,提高颖花根活量,最终提高结实率和实粒数,获得高产,在当前推广品种中,在取得适宜穗数条件下,迟熟中粳稻在倒3叶1次施肥或倒4倒3叶分次施肥,确保提高群体质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提高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50kg/hm2硅肥作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效应较好,而拔节期不同硅肥用量中以22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