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西两广二号四个亲本为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一次交配与二次交配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交配比一次交配的雌蛾产卵量都减少,不受精卵率增加。其中湘晖·7532的产卵量降低最少;芙蓉·932的产卵量明显降低;湘晖·7532和932·芙蓉的不受精卵率增加最多,7532·湘晖次之,芙蓉·932的不受精卵增加最少但良卵率最低;932·芙蓉的死卵率最低但空圈数最多。本文通过试验,探讨蚕种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蚕种质量以及尽可能避免原原种制种中出现二次交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将对交的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在5~7℃的冷库中12 h再产卵,对产卵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的中系原种(芙蓉·932)雌蛾产卵量略高于对照区,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和日系原种(7532·湘晖)(湘晖·7532)雌蛾产卵量略低于对照区,但最低的中系原种(932·芙蓉)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区仅低3.0%,4个品系的原种雌蛾平均产卵量比对照区低1.6%,对生产影响不明显。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基本无影响。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调查:除日系原种(7532·湘晖)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略低于对照区外,另外3个品系均略高于对照区,总体来说,冷藏交配后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比对照区还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原种制种生产大忙期间,往往出现雌蛾过多、雄蛾不足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对两广二号4个亲本采用雄蛾二交与冷藏雌蛾制种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调查各品种的良卵率及折净率,评价产卵效果。结果显示,在使用雄蛾二交试验中,各品种的良卵率指数和折净率指数显示:932×芙蓉为95.97%和95.51%,比湘晖×7532高0.47%、0.06%,比芙蓉×932高9.07%、22.80%,比7532×湘晖高12.54%、25.95%,证明932×芙蓉和湘晖×7532经过雄蛾二交后仍保持很好的产卵效果;在冷藏雌蛾试验中,各品种的的良卵率指数和折净率指数分别为:芙蓉×932为100.09%和99.31%,比7532×湘晖高5.25%、4.19%,比湘晖×7532高17.26%、7.53%,比932×芙蓉高20.22%、21.90%,证明芙蓉×932和7532×湘晖经过雌蛾冷藏后仍保持很好的产卵效果。  相似文献   

4.
桑蚕“两广二号”产卵率与产卵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在广西推广的桑蚕“两广二号”杂交种,其母蛾交配后,在室温25℃产卵与室温30℃产卵相比较,正交(932·芙蓉×7532·湘晖)在25℃条件下,产出卵率高3.88%,不良卵率降低1.18%,反交(7532·湘晖×932·芙蓉)产出卵率高4.76%,不良卵率降低1.87%。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广西家蚕现行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短期冷藏不同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与死卵的关系,探讨不同品种(系)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中对盐酸的敏感性和浸酸的安全范围,对广西家蚕原种四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在短期冷藏中不同卵龄和不同冷藏期限对浸酸的敏感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短期冷藏浸酸品种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浸酸后孵化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不同品种(系)对盐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中系芙蓉×932比932×芙蓉的耐酸力大,浸酸安全范围广;日系湘晖×7532比7532×湘晖更耐酸,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卵龄在48~64 h按正常的浸酸标准浸酸,死卵率都较低,浸酸安全范围广。932×芙蓉、7532×湘晖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死卵多,对盐酸较敏感,短期冷藏中应选择浸酸安全范围广的品种,确保浸酸安全性。本试验中所有品种中卵龄40 h的不同处理中浸酸后死卵率都很高,其浸酸安全性差,建议在短期冷藏中避免蚕种过嫩入库。本试验中不同处理死卵率不同,表明产卵后保护时间、冷藏时间、浸酸时间,同时影响着冷藏浸酸种对浸酸的敏感性,在生产上蚕种提前出库浸酸,要实现浸酸的安全性及提高孵化率,需要综合选择耐酸品种及最佳的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桑蚕日系7532和中系932的雄蛾不同处理与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雌蛾产卵量随着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不受精卵率则是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三交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7532×932三交和四交的产卵量分别比鲜一交减少14.53%和25.55%,不受精卵率分别比鲜一交增加302.17%和470.65%;932×7532三交和四交的产卵量分别比鲜一交减少12.81%。和22.11%,不受精卵率分别比鲜一交增加244.83%。和417.93%。  相似文献   

7.
在杂交原种生产中常出现因品种间发蛾不一致而冷藏雄蛾的现象。为了解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中系杂交原种生产中,对交品种雄蛾6℃冷藏24h对生产杂交原种质量的影响而设计试验。结果显示:932雄蛾6℃冷藏24h后与芙蓉雌蛾交配,芙蓉×932(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良卵率均显著低于芙蓉×932,并且芙蓉×932(冷)雌蛾单蛾产卵率和良卵率个体间开叉大。芙蓉雄蛾6℃冷藏24h后与932雌蛾交配,932×芙蓉(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显著低于932×芙蓉;良卵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经复壮改良后形成的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性能,对两广二号新品系进行一代杂交种繁育试验,比较新品系的发育经过、种茧调查成绩及繁育成绩.结果显示,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发育比较快,日系7532×湘晖(新)的龄期经过比7532×湘晖缩短2 h,中系932×芙蓉(新)的龄期经过比932×芙蓉缩短3 h.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  相似文献   

9.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0.
家蚕日系7532和中系932品种分别调查交配时间长短对产卵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交配时间以4~6小时为好,比短时间1~3小时交配产卵量提高10%~20%,良卵率相仿.不良卵率降低0.85%~2.45%.盛产卵时间短而集中2~3小时,产卵速度快,产附好,有利提高蚕卵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家蚕“两广二号”正交(芙·9×湘·7)品种的雌蛾在产卵期提供明暗两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暗产卵的速度总是比明产卵的快且集中,如在交配5小时的黑暗条件下,产卵最快且集中,4小时内产卵量达87.61%,6小时内产卵量达97.89%;而明亮条件下,4小时内产卵40.72%,6小时内产卵83.10%。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产卵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另外,各处理在明、暗条件下,对单蛾产卵量、不受精卵率的发生影响不是很大,但不同的交配时间处理对卵量有显著的差异,对不受精卵的发生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广东省现行蚕品种的四个原种932、7532、湘晖、芙蓉品种为材料进行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对比实验,调查了每批蚕的疏毛率、蚕的发育状况及茧质。试验结果表明,湘晖蚕品种对该配方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最好,芙蓉、932次之,7532最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蛹期温度对家蚕原种质量的影响,设置了30℃、28℃、25℃、20℃等不同温度对两广二号4个原种亲本进行蛹期保护,调查不同处理死笼率、良卵数、良卵率、折净率等指标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保护温度升高,4个品种的死笼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芙蓉×932、932×芙蓉和湘晖×75323个品种蛹期28℃保护时良卵数、良卵率及折净率表现比25℃好,随温度升高或降低不受精卵、不越年卵增多,且低温比高温影响大;7532×湘晖在蛹期25℃保护时的折净率最高,产卵量随温度升高或降低减少,其它各项指标受温度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证明两广二号原种4个亲本蛹期在28℃保护时的原种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抗病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ydrosis virus,Bm NPV)的抵抗性能,分别以菁松、皓月、932、芙蓉、7532、湘晖及其杂交种菁松×皓月(正反交)、932·芙蓉×7532·湘晖(正反交)为对照品种,进行了菁松N、皓月N、932 N、芙蓉N、7532 N、湘晖N及其杂交种菁松N×皓月N(正反交)、932N·芙蓉N×7532N·湘晖N(正反交)对Bm NPV的抗性试验。其中新选育的品种分别用Bm NPV多角体浓度为10~9、10~8、10~7、10~6、10~5个/m L的病毒液30μL均匀涂抹于直径2.5 cm的圆形桑叶背面,于2龄起蚕时饲喂家蚕;对照品种的Bm NPV多角体添食浓度相应地降低1个数量级。48 h以后调查各处理区家蚕的发病情况,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表明:新选育的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超过10~9个/m L,而其对照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在10~6个/m L水平或更低,2者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新品种对Bm NPV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5.
两广2号,即7532·湘晖×932·芙蓉(简称:两广2号,下同)经济性状较优,性能稳定.主要表现在易于繁殖,体质强健,产卵量多,产附好.根据其主要特性在繁育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把好催青关,促使孵化齐一 原种出库前在外库用1~12.8℃的温度保护3-5d,促使丙2胚子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明确湖南省现行主要家蚕品种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性能及新材料创新效果,进行了HKC、C9K、7521改K、试抗、云竹1、东43、1501C改、秋丰B、7521、932、8535N、C9、芙蓉、菁松A、菁松B等15个中系品种资源,HKR、854BK、湘晖、7532、芙湘2、1504A、秋湘A、854B、7522、秋白B、皓月B、皓月A等12个日系品种资源,以及HKC×皓月B、皓月B×HKC、932·芙蓉×7532·湘晖(9·芙×7·湘)、7532·湘晖×932·芙蓉(7·湘×9·芙)、洞·庭×碧·波、碧·波×洞·庭、秋白×夏芳、湘晖×芙蓉、夏芳×秋白、明·光×湖·滨、芙蓉×湘晖、湖·滨×明·光等6对品种的12个杂交种组合对Bm NPV的抗性试验。分别用浓度为104、105、106、107、108、109个多角体/m L的家蚕血液型脓病多角体病毒溶液15μL均匀涂抹于3片直径2.5 cm的圆形桑叶的背面,于2龄饷食时用添毒桑叶饲喂家蚕,进行经口感染攻毒试验,调查各处理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计算各品种(杂交组合)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试验的家蚕品种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选育的新蚕品种HKC、HKR对Bm NPV的LC50均达109个多角体/m L,其LC50分别为3.54E+09、4.83E+09,它们与敏感品种菁松B(LC50为7.07E+05)、皓月B(LC50为6.64E+05)等的LC50相差约4个数量级;同一杂交种的正反交之间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蚕病。为了充分了解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抵抗力的差异,在实验室测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生产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的10个亲本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8810、8711、NC9C、NC99R、NJ7和NJZ)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抗性;并分析了原种生产中部分亲本品种的实际微粒子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广西现行生产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的10个亲本品种对N.b的抵抗力均较弱,属于易感品种,并且抵抗力最强亲本品种NJ7对N.b孢子的半数感染浓度(IC_(50))为4.43×104个/m L,仅是抵抗力最弱亲本品种NC9C的1.65倍,经方差分析证实10个亲本品种间抵抗力差异不显著,同时日系亲本和中系亲本间的抵抗力差异也不显著。而在蚕种生产实践中,广西现行生产量最大的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的微粒子病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932与7532、932与湘晖、芙蓉与7532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芙蓉与湘晖、湘晖与7532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而932与芙蓉的差异不显著;经过调查分析还发现,广西家蚕原种生产过程中不同月份生产的家蚕原种其微粒子病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4月份与8月份、4月份与9月份、4月份与10月份、5月份与8月份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5月份与9月份、6月份与8月份、6月份与9月份、6月份与10月份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5月份与10月份差异不显著。微粒子病检出率峰值发生在4月份和6月份生产的家蚕原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贵蚕七号组合原蚕781×57A和7532×826的羽化和产卵性状,进行了原蚕羽化发蛾习性研究以及原蚕雌蛾产卵速度和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原蚕羽化集中,雌蛾拆对后7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卵质优良。两原种对交时间在1—4h,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减少,产卵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桑蚕蛾交配和产卵中不同光质对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桑蚕蛾交配和产卵中用4种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进行处理。结果指出,在产卵时不同光质影响产卵数,产卵速度和产出卵率。但在中、日系统间没有差异。试验再次证明,黑暗产卵能增加产卵数,产出卵率和产卵速度。但交配时的光线对产卵无影响。同时证明影响产卵的原因是光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用200—400倍防微灵喷布桑叶饲养原蚕,对蚕期经过、五龄蚕期生命力、死笼茧率均未发现不良影响,对全茧量、单蛾产卵量略有影响但视蚕品种而异,对东34、932影响较小,对7532、湘晖、芙蓉的影响稍大,在生产中使用防微灵防防除微粒子病的效果明显。原蚕种添食防微灵浓度以350—400倍为宜,从四龄蚕第二天开始使用,可降低其对原蚕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