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传统水工设计中岸堤(岸坡)构建的弊端、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河流的生态整治方面的思想与观点。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岸堤(岸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征、生态岸堤的多种功能和景观生态学内涵;提出了在生态岸堤设计中的坚持生态优先,同时重视景观性和稳定性;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对岸堤进行分类,对生态岸堤的植物群落的构建进行分析。本文可为从而为生态岸堤的构建、河流、洪泛区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钟;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人工直接干预,自然恢复以及增强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治理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实现人水和谐的最终目标.本文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对河流生态治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河流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加大河流生态修复的力度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河流的形态及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涌水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了造成河流当前问题的原因:一是河流污染严重;二是河流生态环境用水短缺;三是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讨论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对不同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系特征,推荐了几种河涌生态修复方法,介绍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生态完整性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的基础上,从自然体系生产力、自然体系稳定状况与景观生态体系质量三个方面,阐述了双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力由工程建设前的974.34 gC/(m2•a)降低到972.06 gC/(m2•a),作为模地的林地的优势度值从84.69%降低到78.35%,下降的幅度均较小,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变化也不大,因此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深圳是一座经济飞速发展的滨海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遭受到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就深圳市特区内河流的生态修复问题,从防洪排涝工程(生态护坡及材料)、水质改善工程(截污治污)、生态景观工程(滨海景观廊道)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必须建立在满足相应防洪标准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工程的生态、景观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水电开发下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电开发对河流水质、水文情势、泥沙等物理化学状况有着较大的改变,从而引起其中的水生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重新调整,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探讨这些影响并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正确的管理,关系到河流生态系统甚至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述了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以及水电开发对河流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总结了对应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为水电开发下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渭河流域甘肃段近16年来景观对生态风险的影响,以2005、2010、2015和2020年4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开展渭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研究区景观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为因素对景观类型的干扰较大;2005-2020年,各渭河流域甘肃段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及干扰度除建设用地外均呈现增长趋势,景观分维数除建设用地外均呈现减少趋势;2005-2020年,渭河流域甘肃段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渭河流域甘肃段以理想和良好生态风险区为主,占流域面积62%以上,较差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安定区。从整体来看,研究区生态风险呈现出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生态学研究,以自然生态学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对传统的规划与规划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技术理论支持。本书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系统特征以及河湖生态环境模型相关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并详细阐明了河湖的调查方式以及评估方法,参数内容具体包括环境流、景观分析、河道演变、生态水利学以及生态文学等,从而得出了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准则。在生态的修复领域对河流廊道自然化修复工程、湿地与湖泊的自然修复工程、河湖连通的水系工程以及隧道工程设计与规划分别进行阐述。除此之外还对水利生态的调度方法与水利生态工程进行监测与评估,结合国内外众多经典案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摸索出一条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水污染治理等多学科多专业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法,为探索深圳市河道生态改造打开思路。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两岸景观改造,将新洲河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居民的滨水休闲廊道;在截污的基础上,通过补水、水质净化等一系列措施,使河道水质变清,达到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成为深圳市的生态景观廊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四川省“三线一单”编制对处理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系极其重要。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小水电开发众多,随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小水电无序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为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推动四川省“三线一单”的编制,亟待开展小水电管控要求研究。研究拟从流域的角度建立小水电退出标准,提出小水电管控要求,为国家清理小水电、政府管理小水电以及推动“三线一单”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为探明小水电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健康和谐"的水能资源开发与运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李仙江流域水能资源利用的特点;考虑河流开发服务功能、健康河流生态环境补偿功能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功能3个属性,选定一组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该流域水能资源利用的初步评价计算。研究表明,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实现对一个流域水能资源利用的各种属性评价和综合评价;通过对李仙江流域7座电站的水能资源利用进行初步计算,给出了该流域电站开发与运行的优先顺序。研究结果可以为李仙江流域水能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电是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小水电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小水电开发项目脱水段生态与环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界定了相关名词,探讨了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通过Tennant法分析了不同生态与环境用水量对水电站发电效益的影响,并对效益损失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在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和排水工程建设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流域景观制图,并根据排水工程建设量将该流域划分出4个排水分区。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各分区2个时期(1967年和2005年)的多种景观结构指标。结果表明:排水工程之前,除了旱地无排区的其它3个排水区域,自然湿地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且呈大块连续状分布,结构比较简单,自然状态保存完好;排水渠大量修建之后,沼泽地因排水基本消失,草甸及其它沼泽类型也大片被排干,取而代之的是以大面积的旱地和水田为基质,湿地以小的斑块体镶嵌其中的流域景观,景观结构破碎化严重并趋于复杂化。最后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咸宁市是湖北省一座新兴的江南水乡式的绿色园林城市,淦河是贯穿城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为综合整治成融安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河道,湖北省确定为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的试点之一。在实施中经反复调研论证,结合水源保障、市政截污治污、城市防洪、河道整治及滨水景观建设,全方位多渠道来实现水生态的修复,并通过建立河网湿地系统来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友好型水电站建设是水利工程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举措。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引发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急需开展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研究。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岷江上游水电建设中生态敏感因子的构成,建议了一套针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友好型水电站建设内容及技术体系,包括理论研究、规划论证、工程技术体系和运行监管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河流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与普及,考虑河道生态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结合海南省牛路岭水库一库两站联合调度问题,分析确定了适宜、次小、最小三种生态需水量,建立了牛路岭一库两站生态-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并开发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程序。针对丰、平、枯三种典型年份,通过优化调度计算,得出了不同年份各种生态需水量情况下的发电效益值,并将其与牛路岭水库现状调度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河道生态需水对发电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优化调度模型在兼顾河道生态需水的基础上,可明显增加牛路岭水库的总发电量。本研究既为牛路岭一库两站联合调度提供技术支持,又可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