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浙江省宁波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1993、1994连续二年,我国发生养殖对虾大面积病死。虾的死因是对虾染患爆发性肝胰腺坏死病。病虾的最初症状是在肝胰腺下部以及二侧呈弥散状白色包膜增生。约在之后的10—15天内,白膜迅速不断向上...  相似文献   

2.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南起南海,北至渤海之滨,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害,由于对虾肝胰腺坏死等病,致使对虾养殖业损失惨重,尽管各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挽救,但收效甚微。前车之鉴,浙江省宁波富宁饲料公司郑胜江等人在虾病防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其“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对今年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为了明年及今后养虾业的发展,本刊适时发表此文,希望能引起行业关注,及早做好明年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郑胜江 《饲料工业》1994,15(9):40-40
再谈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宁波富宁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编者按]本刊去年第10期发表了郑胜江等撰写的“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国内近十家报刊相继予以转载,引起了行业的关注。今年虾病来势比去年更早更猛更广泛,已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害。为...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S)使得亚洲对虾产量大幅下降,给亚洲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亦受到冲击。AHPN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通过效应蛋白PirA与PirB产生毒力,病虾消化器官颜色苍白,肝胰腺萎缩,空肠空胃,发病1d~3d内病死率达到100%。目前对于AHPNS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论文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毒力因子、检测技术和防控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的净水功能及其在对虾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连续遭到暴发性流行虾病侵袭,造成大范围减产绝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对虾出口创汇,也影响了广大群众生活,虾农叫苦不迭。 经国内外专家研究,病因已基本查明。暴发性流行虾病主因是由几种杆状病毒侵染,导致对虾肝胰脏坏死病等迅速蔓延而造成的。这些疾病以侵染45至75日龄的对虾为主,传染迅速,病程短,病死率接近100%。一旦发现病虾,几天之内全池对虾即全部死亡,而且一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某虾场养殖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出现异常死亡,经组织病理学剖检和电镜观察,证实了引起对虾死亡的原因为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感染。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究复合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对虾,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对虾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的复合诱食剂。结果显示,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养殖成活率,明显降低饲料系数。0.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蛋白酶、胃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1.0%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组织中蛋白酶和脂肪酶及胃肠道淀粉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性。1.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胃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试验表明,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1.0%复合诱食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对虾暴发流行病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996年我国河北、山东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的虾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是迄今尚未见报道的对虾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对虾肝胰腺,导致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10.
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该病是养殖对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了2020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检测能力测试。按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下发的《作业指导书》,对样品进行鉴定。检测结果为满意。另外,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本次参测的样品为检测样品,选用3种商品化的对虾肝胰腺坏死荧光PCR检测试剂盒(A、B、C)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与C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相同,B未检出阳性盲样。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简称MBV)可感染多种养殖虾类。感染率最高,受危害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据台湾报告,可引起80%以上虾苗或养成虾感染发病,造成大批死亡。病毒可通过亲虾或虾苗垂直或水平传染健虾。病毒嗜肝、胰腺和中肠上皮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究胆汁酸(BA)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代谢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45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虾。对照组、0.5 g/kg组、1.0 g/kg组、2.0 g/kg组、4.0 g/kg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1.0、2.0、4.0 g/kg的BA。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随着饵料中BA水平升高,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 g/kg组、4.0 g/kg组对虾的WGR和SG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4.0 g/kg组对虾的S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0 g/kg组、4.0 g/kg组对虾胃、肝胰腺、肠的蛋白酶活性以及肝胰腺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5 g/kg组、1.0 g/kg组对虾胃、肝胰腺、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0.5 g/kg组及1.0 g/kg组对虾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线粒体ATP合酶亚单位α前体(ATPase)、糜蛋白酶(chymotrypsin)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BA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在对虾饵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对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蛋氨酸[晶体蛋氨酸(MET)、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包被蛋氨酸(CAP)、棕榈酸甘油酯包被蛋氨酸(TPA)、树脂包被蛋氨酸(RES)和羟基蛋氨酸(MHA)],评价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以晶体蛋氨酸为对照组进行50 d的养殖试验。分别在第28 d和50 d时,取对虾肝胰腺测定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对晶体蛋氨酸在肠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改善晶体蛋氨酸和蛋白质结合态蛋氨酸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2个子试验来研究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2个子试验所用凡纳滨对虾的初始均重均为1.06 g左右。在试验1中,5组对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0.3(D2组)、3.0(D3组)、3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D4组)和80.0 mg/kg益生菌A(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制剂;D5组,作为阳性对照组)的5种试验饲料;在试验2中,4组对虾全部投喂试验1中D1组饲料,并在试验开始前向1 m×1 m×1 m水泥池(有效水深0.7 m)的水体中分别投入0(d1组,即D1组)、0.4(d2组)、4.0 mg地衣芽孢杆菌(d3组)和40.0 mg益生菌B(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净水剂;d4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此后每隔7 d再分别补充0、0.2、2.0 mg地衣芽孢杆菌和20.0 mg益生菌B。每组均设6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80尾对虾。试验1和试验2饲养时间均为8周。试验1结果表明:D1~D4组对虾的终末均重显著高于D5组(P0.05),但D1~D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D2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5组(P0.05)但与D1、D3和D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2、D3、D4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1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4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2和D5组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D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饲料中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以D4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D1、D2、D3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补充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d3组对虾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SOD活性和T-AOC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组对虾肝胰腺溶菌酶(LZM)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1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无论是添加在饲料中还是泼洒在养殖水体中都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综合考虑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地衣芽孢杆菌在饲料或养殖水体中的添加效果优于益生菌A或益生菌B;综合试验1和试验2的结果,地衣芽孢杆菌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3~3.0 mg/kg。  相似文献   

17.
基础饲料中添加0.5%、1%和2%的小球藻,饲喂南美白对虾幼虾[体质量(4.26±1.71)g],养殖周期4周,测定各处理组对虾体质量,统计各组存活率,计算对虾特定生长率;利用试剂盒测定了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酚氧化酶(PO)、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副溶血弧菌对剩余对虾进行攻毒,统计对虾死亡率。结果表明:小球藻能够明显促进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显著提高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SOD、NOS、PO、LZM、ACP、ALP酶活和T-AOC能力,明显降低对虾的攻毒死亡率,从而明显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小球藻的适宜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软颗粒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肝胰腺和肠道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300只健康、规格一致[(3.35±0.08)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用发酵软颗粒饲料替代5%基础饲料的试验饲料。发酵软颗粒饲料以配合颗粒饲料为发酵底物,利用由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索氏鲸杆菌(Cetobacterium somerae)复配的发酵菌剂进行发酵制备而成。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肝胰腺切片观察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肝小体排列紧密,肝小体之间基底膜完整,B细胞和R细胞数量较为丰富;而对照组肝胰腺中肝小体排列松散,基底膜脱落,B细胞有损伤,R细胞和E细胞数量减少。中肠切片观察显示,试验组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绒毛排列更为整齐、紧密,且绒毛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主坐标分析(PCoA)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菌群组成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未分类_f_红杆菌科(unclassified_f_Rhodobacteraceae)和鲁杰氏菌属(Ruegeria)的相对丰度有所提高,肠道未分类_f_黄杆菌科(unclassified_f_Flav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有所降低。综上所述,发酵软颗粒饲料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维持肝胰腺和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草药防治对虾 "红腿病"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红腿病”,又名红肢病、红体病,是由多种弧菌所致,给对虾养殖带来较大危害,笔者多次用中草药防治,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福鼎市前岐镇上屿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30hm2,5月下旬放长毛对虾苗600万尾,暂养15天无计数投入大池。桐城镇塔下养殖场,养殖面积16.67hm2,也于5月下旬放长毛对虾苗400万尾,暂养12天无计数投入大池。两场虾苗投放大池后均采用鲜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饵料交替投喂。于7月下旬两个虾池的对虾开始发病,出现死亡并逐渐增多。2临床症状及诊断2.1临床症状对虾摄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免疫调节因子Rab蛋白在对虾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克隆了凡纳滨对虾Rab6A基因,并对其在感染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日本对虾Rab蛋白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长为558bp的Rab6A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442bp,可编码147个氨基酸,推算其分子质量约为16.977ku,理论等电点为4.828,Rab6A与其他物种的Rab基因比对发现,该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半定量PCR结果显示,Rab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没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肝胰腺中表达量比其他组织略高,而在感染IHHNV的对虾心脏、肝胰腺、肠道、胃、腮、肌肉、血液组织中比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增加,表明Rab蛋白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