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枳、枳橙和甜橙的钾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将枳、枳橙和甜橙实生苗置于不同钾浓度条件下生长,检测不同时间植株的生物量和钾含量。结果显示:无论在高钾(20 mmol/L K+)还是低钾(100μmol/L K+)条件下,枳橙根部干重都显著高于枳,枳橙根部钾含量亦显著高于枳。在高钾条件下,枳橙和冰糖橙根部干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枳橙根部钾含量显著高于冰糖橙;无论在高钾还是低钾条件下,枳、枳橙和冰糖橙冠部干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冠部钾含量表现为冰糖橙枳橙枳。从植株钾利用效率而言,枳橙作为砧木应优于枳;枳橙作为枳与甜橙的杂种,在根部钾利用效率上亦高于甜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苦丁茶的生物学特性,在杭州气候条件下,苦丁茶100%顶芽萌动期在4月20日~4月25日,5月30日后逐渐形成驻芽,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只长一轮新梢,从100%顶芽萌动到驻芽形成期间,新梢生长前速后缓,新稍长度的倒数(Y)与时间天数的倒数(X)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顶芽的萌动期与生长速度主要受气温和日照条件的影响。100%顶芽萌动后20~25天为苦丁茶适采期。从其叶结构的切片观察,苦丁茶叶肉组织中未发现石细胞和单酸钙结晶等成份,海棉组织具有较大空腔。与茶叶(Tea)的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说明早稻型恢复系主茎叶片数的多少,将影响着抽穗夭数;六种恢复系中,福恢016、福恢911、测64和水源287表现极显著水平,福恢090和福恢913未表现出农1早季任复来不同勇猢的生物学特性注:”有效积温以12℃和27C为上下限温度来计算,表3同。显著的相关;而同一播期中所有的恢复系却未表现出相关的显著性。(2)有效积温与抽穗天数早稻型恢复系总体表现出负相关(-0·2035),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程度差异较大,其中测64为显著水平(一0.9589”),说明不同的恢复系对温度敏感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而同一播期的所有恢复系都表现出正亵2早稻位复系不同槽钢备性状的变异来3几个早稻恢复系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相关,其中3月21日、4月20日和5月5日则表现出极显著或显著关系,说明同一播期中,不同的品种要达到一定的抽穗有效积温,是通过播至抽的天数来实现的。(3)有效积温与主茎叶片数早稻型恢复系总体表现出负相关(-0.0305),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六个品种也表现出负相关,但差异程度较大,其中测64为显著水平(-0.9634“),说明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播期中,对温度敏感程度差异较大;而同一播期所有的恢复系又表现出正相关。三、小结  相似文献   

4.
5.
麦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通过网罩试验及大田观察,证实越冬代棉铃虫卵散产于小麦的穗轴及小穗上。卵孵化后,3龄以前的幼虫多在同一穗上危害,而3龄以后的幼虫可发生多次转移,寻找小麦嫩粒取食。环境条件对麦田一代棉铃虫的发生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试验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出苗时间长,出苗速度慢,但第一真叶出现时间早;(2)前期结铃性较好,成铃早而集中;(3)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常规棉,但积累速度快,经济系数高.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铃重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取合理的水肥调控及适宜密度等相关农艺措施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红毛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毛丹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研究培养基、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红毛丹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PDA、CA和CZ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3~11都能生长,pH5~8生长较好,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99%时不能萌发;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鼠李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和木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无机氮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蔗环斑病是甘蔗较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针对海南昌江十月田甘蔗种植地出现一种严重危害疑似环斑病的叶斑病,本文通过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ITS序列系统聚类分析,将叶斑病病菌鉴定为引起环斑病的甘蔗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温度为13~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菌丝体生长的p H为4~11,最适p H为5,全黑暗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适宜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钠和L-丝氨酸。采用生长速率法对6种杀菌剂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揭示咪鲜胺、丙环唑、多菌灵、腈菌唑等4种药剂对甘蔗环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397 6、2.251 9、2.163 4、4.827 3μg/m L。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棉R93-4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转基因抗虫棉R93-4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各部位器官总氨基酸含量与常规棉差异不大,比叶重较高,蒸腾速率大,透光性强。光合强度在开花结铃期高于常规棉,但较多的养分用于茎枝生长,单株结铃数少,在栽培上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栾玺 《云南热作科技》2002,25(3):36-36,40
  相似文献   

11.
禾生指葡孢霉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对其病原菌-禾生指葡孢霉的生长温度、适宜培养基种类、适宜pH值、存活时间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选取麦类作物上常用的8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禾生指葡孢霉在5~30℃下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在PSA、PDA、CA、CMA和OMA培养基平板上均可生长、产孢,适宜病菌生长、产孢的培养基为PDA和PSA;在pH值为4~10的PDA平板上均可生长、产孢,适宜生长的pH值为6~10;在5~10℃冷藏条件下,禾生指葡孢霉存活时间超过5a。在试验浓度(推荐剂量)下,8种杀菌剂对禾生指葡孢霉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430g·L-1戊唑醇悬浮剂(5 000×,8 000×)和400g·L-1氟硅唑乳油(5 000×,10 000×)的抑菌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玉米C_4型ZmPPDK基因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以小麦品种周麦23为受体,获得了转ZmPPDK基因小麦株系T14和T39,并于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了2个转基因株系及受体亲本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合相关基因表达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4和T39在2个测定时期10:00-14:00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在灌浆期2个转基因系的提高幅度均最大,分别达17.24%和21.11%。转基因小麦的ZmPPDK基因及内源CA、NADP-ME、FBP等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ZmPPDK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4.13和15.28倍,并显著高于光合相关基因。在13:00时刻,转基因小麦的F_v/F_m和Φ_(PSII)均显著高于对照,而W_K和V_J显著低于对照。转基因小麦的2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0%和5.02%,千粒重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转玉米ZmPPDK基因小麦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显著优于对照,玉米ZmPPDK基因具有改善C_3植物光合特性并提高其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核氧还蛋白(nucleoredoxin,NRX)可通过还原目标蛋白的二硫键来调控其生物活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h型硫氧还蛋白(h-type thioredoxin,TRXh)和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rotein phosphatase 2A catalytic subunit,PP2Ac)是小麦核氧还蛋白TaNRX1的互作蛋白。为了明确TaNRX1互作蛋白的抗旱性功能,本研究在拟南芥中过表达了小麦 TaPDI-A TaTRXh-A TaPP2Ac-D基因,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和抗旱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转 TaPDI-A TaTRXh-A TaPP2Ac-D基因拟南芥的根长、存活率、脯氨酸含量均大于野生型,离体叶片失水率、丙二醛(MAD)含量均小于野生型。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对H2O2组织定位染色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转 TaPDI-A TaTRXh-A TaPP2Ac-D基因拟南芥的H2O2含量均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说明,TaNRX1的互作蛋白基因 TaPDI-A TaTRXh-A TaPP2Ac-D增强了拟南芥对于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本研究可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候选基因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转GmDREB1基因小麦G19-349的抗旱特性,以分子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和受体对照济麦19为材料,利用小区试验测定和分析了浇二水和浇四水条件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通过大区试验分析了在浇三水条件下小麦水分消耗特征参数和籽粒产量。对供试材料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已正确转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浇二水条件下,G19-349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P_n、G_s、T_r和C_i,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Φ_(PSⅡ),以及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浇四水条件下,G19-349的各项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浇三水条件下,G19-349较对照济麦19耗水量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转GmDREB1基因小麦G19-349在缺水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和光合能力,这是其在有限灌水条件下较受体济麦19具有较好水分利用特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新疆杂草黑麦光合特性,筛选出高光效优异种质资源,对15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在开花期进行了光合参数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杂草黑麦居群间光合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5个光合性状简化为2个综合指标,分别反映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可反映全部信息的88.67%。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居群分为3大类,其中第Ⅲ大类的居群材料89R6、89R30、89R33、89R59、89R66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均较高,其产量相关性状也表现较好,可作为麦类作物高光效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小麦中bar基因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转基因小麦中bar基因检测假阳性率偏高的问题,采用不同环境下PCR检测、叶片Basta涂抹检测和转基因试纸检测3种方法对转bar基因小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无菌环境下进行PCR检测、利用适宜浓度的Basta进行叶片涂抹检测和转基因试纸检测均能准确进行bar基因检测。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不同情况下如何避免假阳性及假阴性植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小麦籽粒大小相关基因TaCYP78A5在小麦籽粒发育中的功能,对pINO启动子驱动的TaCYP78A5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后代株系进行了鉴定,检测了T_0代植株目标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了7个T_1代阳性植株的目标基因表达,并对其籽粒大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利用Bar试纸条和目标基因特异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1株转基因T_0代再生苗进行检测,共鉴定出14个阳性植株,除2个植株的目标基因拷贝数为3和1个植株为7外,其余11个T_0代转基因植株目标基因插入拷贝数均为1~2个,其中有6个单拷贝植株。与野生型相比,7个T_1代阳性植株目标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粒厚和粒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粒重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生长与产孢培养基为PDA,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min;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与pH值、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及营养成分等有关,其中该菌在24~32℃,光照时间为16~20h,培养15 d时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不同培养时间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其侵染荔枝的能力也不同,培养10d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强.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该菌除了寄生荔枝外,人工接种还能侵染胡萝卜、番茄、水蜜桃、龙跟、葡萄、茄子和黄瓜.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转TaSCL14基因小麦品系,以普通小麦品种小偃39为受体获得的转TaSCL14基因小麦T1~T3代株(系)为材料,对其中TaSCL14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主要的农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TaSCL14基因小麦的T1和T2代植株的阳性率分别达到55.9%和85.6%,穗粒数、冬前分蘖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T3代4个转基因株系3-4、3-7、3-8和3-11的阳性率达到90%以上,且TaSCL14基因在各株系中的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小麦T3代部分株系的冬前分蘖、冬后分蘖、有效分蘖和小穗数均较野生型呈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但千粒重都较野生型有所降低,其中株系3-4和3-7降低幅度较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说明,TaSCL14基因的过表达能够影响转基因小麦的部分农艺特性,并且在株(系)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