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亚粘团镰孢霉引起的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亚粘团镰孢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较小,病菌对其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也较好;97%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EC50 最大,病菌对其敏感性最低,抑菌效果最差。通过温室种子包衣效果,生产上可使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来防治玉米顶腐病。同时通过室内毒素平皿培养进一步明确了经咯菌腈、戊唑醇和多菌灵对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不同浓度的亚粘团镰孢霉毒素滤液对玉米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用8个玉米种衣剂和硫酸锌、氯化钾等两种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选用适宜的玉米种衣剂品种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可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茎腐病发病率最高可降低52.83%;合理增施锌、钾等适宜微肥可有效改善玉米植株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高可降低56.06%;种衣剂与微肥协同处理对玉米茎腐病的抑制作用总体呈现出效果叠加作用,发病率可减轻63.57%。推荐应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50 g/L种菌唑悬浮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等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抑制效果较理想的种衣剂品种。  相似文献   

3.
筛选用于防治大豆尖孢镰刀菌根腐病的木霉菌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温室盆栽的方法筛选来自黑龙江省海伦大豆轮作区的木霉菌,用于防治大豆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共测试了80个木霉菌株,筛选出3个防治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株MM35、MM9、MM3 ,相对防效分别为26.95%~66.34%、21.52%~63.70%、22.78%~51.05%.盆栽试验表明MM35能够降低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土壤中的种群数目.其中MM9对大豆植株能起到增生作用,MM35、MM3则无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绿色木霉H06产孢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法对绿色木霉H06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孢的3个主要因素:玉米粉、大豆粕和KH2PO4。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蔗糖10 g/L、玉米粉12.75 g/L、NH4NO32 g/L、大豆粕4.65 g/L、MgSO4·7H2O 1 g/L、KH2PO43.32 g/L、H06最大理论孢子含量为3.29×109个/mL。经3次平行实验验证,实际平均孢子含量与预测孢子含量相近,比之前的孢子含量提高了197%。  相似文献   

5.
为高效降解秸秆和腐解油菜病原菌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研制出由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复合液体菌剂和由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菜籽饼和油菜秸秆进行发酵所得的固体复合生物肥料,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秸秆和油菜病原菌菌核的效率,测定其对盆栽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基质对照相比,油菜和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提高15.07%和5.81%,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20.98%和12.28%;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的秸秆可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利用水稻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生物肥料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油菜籽比空白对照增产9.6%。  相似文献   

6.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对玉米的防病促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防治玉米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及提高玉米生物量的效果。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茎基腐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盆栽实验结果显示,3种处理对玉米小斑病防效60%左右,对茎腐病防效50%左右,防效依次为Y2发酵液菌体悬液无菌滤液。单独使用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处理的苗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清水和病原菌对照20%以上,喷施或灌溉接种病原菌的玉米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有效消除了病原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因此,生防菌Y2具有用于防治玉米病害和具有根肥及叶面肥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禾谷镰孢菌为靶标,采用稀释培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采集的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选取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挖掘对玉米茎腐病致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高拮抗效果的根际促生菌资源。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禾谷镰孢菌拮抗菌株,其中菌株G1为高效拮抗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结合16S rDNA将菌株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拮抗菌株G1发酵液对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分泌吲哚乙酸和异羟肟酸型铁载体的能力。公牛链霉菌G1在由禾谷镰孢病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从玉米穗腐病病穗上分离并鉴定到17个禾谷镰孢菌株。以玉米自交系X178、593和B73为材料,对其中5个产孢能力强的菌株通过玉米发芽抑制试验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菌株FG14对测试自交系的平均发芽抑制率达54.10%;FG7最低,仅有23.22%,两者相差2.3倍。选用5个菌株在田间分别接种B73和LH59果穗,两个自交系对菌株FG14和FG21的抗性评价均为感,FG7为中抗。种子发芽和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禾谷镰孢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明确不同菌株对穗腐病抗性鉴定的影响,获得的菌株为玉米种质的穗腐病抗性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菌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供试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生防菌株,获得对禾谷镰孢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GsAl-2,抑菌率为46.27%。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Asaia lannensis。通过抑菌机制研究表明,GsAl-2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生长,使菌丝细胞膜渗透性增强、内含物外溢、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GsAl-2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用试验表明,GsAl-2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为58.68%±1.78%,GsAl-2的施用并未增加玉米表观病害。探讨A.lannensis的生防作用,为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缺钾条件下钾素、氯素以及氯化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钾素和氯素在氯化钾防治玉米茎腐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强抗、感病品种抗茎腐病的能力,且对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施氯对抗、感病品种茎腐病防治效果均不明显。施钾明显增加了吉单180(抗病品种)、吉单327(感病品种)根、茎、叶部的钾素含量,在缺钾条件下,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具有更强的吸钾能力。分析发现,蜡熟期的根部钾素含量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相关最密切,相关系数r=-0.9218。土壤养分是决定氯化钾中钾素还是氯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和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在吉林省六个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上采集1016个病株标样.经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重分离验证,明确在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由(Fusarium sp.)和(Pythium sp.)组成.其中(Fusarium graminearum)是吉林省的优势种.其次为(Fusarium moniliforme)和(Pythium sp.)。病原菌的组成、分布存在区域间和年度间的差异。在吉林地区是以(Pythium sp.)为优势种。提出玉米茎腐病的研究工作应立足于本生态区内进行,以求达到控制和减少该病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腐病拮抗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种选育, 筛选玉米茎腐病的生防菌及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 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得到1株较高活性菌株(YH-1), 将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圈直径由原来的20.60 mm增至25.80 mm。YH-1作为高效玉米茎腐病拮抗菌株, 可为生防菌剂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 )及腐霉菌(Pythium spp)中,可引起穗粒腐的只有禾谷镰刀菌及串珠镰刀菌两种。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是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其传染循环是由种子和土壤带菌诱发苗病,再导致茎腐病,又通过体外传染至穗部,发生穗粒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对污染土壤玉米生长和重金属Cu、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郝秀珍  周东美  张进 《玉米科学》2014,22(3):137-141,14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污染红壤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和吸收重金属Cu和Cd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硝酸钙处理玉米生物量高于低硫酸铵用量处理和对照处理。在污染土壤中施入高氮量的尿素较其他处理有利于玉米生长和降低玉米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对照相比,尿素和硫酸铵的施用降低土壤pH值,从而增加红壤水溶态以及盐提取态Cu、Cd含量;硝酸钙处理升高土壤的pH值,降低盐提取态Cu含量。用1.0 mol/L NH4NO3盐提取态或水溶态根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能够很好地预测玉米对Cu和Cd的吸收。在Cu和Cd污染的酸性土壤上种植玉米,施加高用量尿素或者低用量硝酸钙来促进玉米生长和降低重金属含量,避免硫酸铵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镰孢菌的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个不同州市采取玉米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病原,分析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镰孢菌及分布情况,依据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包括Fusarium graminearum(40.74%)、F.verticillioides(37.96%)、F.fujikuroi(3.70%)、F.incarnatum(3.70%)、F.oxysporum(1.85%)、F.proliferatum(1.85%)、F.commune(5.55%)、F.chlamydosporum(2.78%)和F.redolens(1.85%)。F.graminearum和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F.graminearum主要分布于昆明及其以东的地区,F.verticillioides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及其以西的地区,二者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余菌株出现频率均低于5.55%,仅分布在1~3个地区。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从河南省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茎腐病病害标本进行分离,对病原菌的种类和致病性进行鉴定与测定。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和腐霉菌(Pythiumsp.),其中,禾谷镰孢的分离频率最高,平均分离频率为43.12%;轮枝镰孢次之,平均分离频率为23.13%;腐霉菌的分离频率较低,平均分离频率为6.25%。禾谷镰孢的致病性最强,腐霉菌次之,轮枝镰孢的致病性最弱。禾谷镰孢是河南省玉米茎腐病最主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