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京津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应用调查问卷法对京津冀农村各生活能源消费比例及人均消费量进行了调查,对京津冀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Tobit模型对京津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年纯收入对电能、煤炭、秸秆和油的消耗量具有显著影响;人口数量对煤炭、液化气和油的消耗量具有显著影响;种植面积对煤炭、秸秆、薪柴和液化气的消耗量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优化京津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和解决雾霾天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目的,为了探明居民经济收入和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家庭收入和能源消费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农民家庭收入与日常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能源消费量呈线性增加,家庭收入每增加1000元则能源总消费量增加80.42千克标准煤(kgce)。煤炭、液化气及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而传统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则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影响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煤炭、传统生物质等非清洁型能源的消费在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液化气、电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上升。这说明家庭人均收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能源清洁化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96-200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在江苏9个典型县3645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相关问题入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江苏典型地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最终用能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有效热中商品能所占比例的差异,分析了能源消费与家庭纯收入的变化关系。研究为认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建立能源供需平衡体系和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以黑龙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经济、气候和农户数据,明确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降水量和温度对大豆播种面积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会促使农户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此外,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也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了影响。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改变种植品种、调整种植时间和改变农业管理方式等。研究结果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理念不断加强,技术的进步升级加之农村物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从传统能源消费向现代能源消费转变。在消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相对高速发展的城市能源消耗,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相对落后。再加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当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因而必须加速农村能源的利用形式变革,优化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结构,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立农村生态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ELES模型的天水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对比分析天水市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结构现状及变化特征,以2004—2010年甘肃省和天水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为依据,利用Eviews软件,采用ELES模型对甘肃省和天水市城镇居民各项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处于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度的阶段。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在该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仍然居于最重要的层次,但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开始更多的注重休闲娱乐以及养身、出行的方便及舒适、通讯的方便快捷、居住环境的好坏及子女受教育层次等一系列问题,此类消费具有较大市场及空间。提示天水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旅游、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及其他消费等构成部分消费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省曲周县城镇与农村住户收入与支出差距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支出差距、绝对支出差距以及生活消费结构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主要结论是:(1)曲周县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第一产业占到了约2/3;(3)从生活消费差距结构看,存在3个刚性变化趋势,一是食品消费差距刚性下降,但在生活消费差距中仍然占有23%~74%的份额;二是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和其它消费差距刚性上升,它们是城乡差距的外在表现特征;三是衣着、居住和家庭设备消费差距刚性平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针对性的对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提供较科学的评价依据,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位,借助Matlab与MapInfo,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更多的消费结构指标之间、各市地样本之间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24%,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44.44%,主要以居住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表征。同时把山东省17地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为4类,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利用1995-2015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对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能源消费产业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大,为0.88,农业、工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小,分别为0.50、0.52;在能源消费品种中,煤碳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以天然气和电力为代表的优质能源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关联度。长江经济带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郯城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的实地调查,了解了村民生活能源使用意愿的变化,对郯城县村民生活能源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村民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巨大变化,由单纯注重生活能源的经济性向注重其使用的方便性、清洁性及高效性转变;郯城县村民最喜欢使用的生活能源第一为太阳能、其次为电和集中供气,三者合计占到了85%。能源消费形式呈现多样化,村民使用最多的组合方式是“电+液化气+煤+太阳能”,其次是“电+液化气+太阳能”;生活能源消费类型主要是电、液化气、太阳能和煤;沼气用户仅为4.25%,根据郯城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当地发展户用沼气有一定的困难。秸秆(柴)作为传统的农村生活能源在郯城县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江苏省农村户用沼气消费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沼气的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于未使用沼气的家庭,因为沼气对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减少了秸秆、薪柴的大量粗放使用;同时也有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新能源和商品能在家庭用能中所占的比重。对农户是否选择沼气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促进农户选择使用沼气的推动作用最大,人均生猪饲养量、家庭留守人口中最高受教育年限与农户选择行为正相关,人均纯收入、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比例、农户位于粮食主产区、农户使用液化气与农户的选择行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农民职业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开展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调查了山西省3市3县15个乡镇86户农户,利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农户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户职业化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农户户主有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占76%。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拥有的耕地面积、家庭纯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和农户是否兼业化等变量因素与农户的职业化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农户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村干部、是否受过技能培训、土地流转是否顺畅以及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变量对农户是否有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畅通土地流转、拓宽增收渠道、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等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建议,以提高农户职业化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山东省桃生产成本的构成变化趋势及经济效益,2011—2014连续4年对山东省桃主产县市盛果期桃园生产成本与效益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劳动成本已超过物资成本,占桃果生产总成本的53%;土地租赁成本、人工成本所占比例上升最快,成为制约果农增收的关键因素;桃果产量及价格稳中有升,果农总收益、纯收益逐步提高。最后提出了宽行密植种植模式、提高桃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多样化销售渠道等桃园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为山东省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碳中和目标愿景对中国农村能源供给体系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北严寒农村地区调研,总结分析了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特点。结果表明:受气候条件影响,东北地区农村人均年生活用能消费达(0.99±0.40) tce,冬季采暖用能占比达(79.4±4.9)%,主要以秸秆、薪柴及煤炭资源消耗为主,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差,低效传统炉灶仍普遍存在。针对农村地区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居住方式与能源需求趋势,基于生物质及太阳能等资源利用,采用多能互补、多元化供应模式,提出了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分户式秸秆成型燃料取暖+建筑节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以及“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建筑节能+分户式省柴节能炉灶”的技术应用模式,并对4个示范村节能减排能力的提升进行估算分析,预计年生活用能节能占比可达(39.7±5.1)%,碳减排量可分别提高5.7倍、66.6倍、24.1倍和15.6倍。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农民信贷决策的信息熵函数,以华北平原地区农村为例,探求了信息熵对农民家庭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影响及其对农民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对农民家庭收支的影响存在差异;由于农村信息传播不畅通,致使农民家庭信贷需求是不完全有效的,并指出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传播机制,是提高农民信贷需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As part of the Thai Government's objective to increase energy security through biodiesel, oil palm was introduced to Northeast Thailand in 2005. Nong Kha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a pilot project because of its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acceptance of policy interventions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by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We found that total farmland siz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oil palm producers than among non‐producers. Nevertheless, the area under oil palm cultivation did not increase in accordance with land size in the way rubber did. Oil palm and non‐oil palm farmers had almost equal amounts of rice area thereby providing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Oil palm did not replace food crops. Farmers investing in oil palm tend to base their livelihood around on‐farm production, whereas non‐adopters tend to diversify with off‐farm income sources. Oil palm was found to be one component of a diversified farming system and an additional income source, albeit not the primary one. In conclusion, oil palm was a crop that had been tried by (wealthier) farmers with sufficient capital, and an aim to further diversify on‐farm household income. Oil palm is certainly not (yet) contributing substantially to household income in Thailand's Northeast.  相似文献   

18.
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新疆喀什地区2020年脱贫县典型乡镇进行实地抽样调查,从个人禀赋、家庭特征与社会保障层面对少数民族女性脆弱性贫困进行分类识别,建立少数民族女性弹性就业可持续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其家庭生计资产,对比分析女性弹性就业生计资产稳定性差异,探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弹性就业脱贫效益与生计可持续诉求。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村女性弹性就业意愿较为强烈,个人资源禀赋、家庭环境以及社会保障因素均可产生脆弱性贫困风险。(2)研究区4县农村女性弹性就业生计资产指数水平总体偏低且差异较大。(3)依据资产指数与脆弱性特征,将莎车县、叶城县界定为个人禀赋、家庭环境脆弱型区域,英吉沙县、伽师县界定为家庭环境、社会保障脆弱型区域,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实现优化女性生计资产配置,维护就业脱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