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丽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138-146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重构对于指导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黑龙江省明水县明水镇为研究区,通过计算研究区空心化程度、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性指数、迫切性指数、整理时序指数,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时序进行划分,提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迁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村屯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现象明显,向阳村张奎英屯空心化率最高;在空心化趋势预测结果中,规划近期城北村空心化增强趋势变化最明显,规划中期互助村空心化增强趋势变化最明显,规划远期向阳村空心化增强趋势变化最明显;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上,保留农居点占总数的35.29%,近期整理农居点占总数的9.8%,中期整理农居点占总数的23.53%,远期整理农居点占总数的31.37%。最后提出合理的整理迁移方案,研究成果为指导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县域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进行评价并优化其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序发展。选取黑龙江省明水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心化程度评价指数对研究区空心化现状进行评价,并揭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最后提出整理方案。结果表明,明水县空心村状况显著,在不同的规划期限,各乡镇表现出的空心化趋势不尽相同,整理比重较大的乡镇有通泉乡、永兴镇等。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依据规划期限,给出迁移农村居民点及迁移方向。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未来将结合各农村居民点的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土地开发利用等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近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247.21 hm2;中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9574.23 hm2;远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852.51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和格局的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技术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在村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居民点分布现状与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GIS多因素叠加模型,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前进村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受坡度、河流、道路和耕作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道路指向更为紧密。前进村就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可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保留发展、搬迁区4种类型,该研究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有序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玉门市农村居名点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对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类型可以划分为3类。其中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573.58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56.93%,主要分布于清泉乡、柳河乡、昌马乡、花海镇、赤金镇;较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908.90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32.89%,主要分布于下西号乡、黄闸湾乡、玉门镇;暂不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81.48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0.18%,主要分布于柳湖乡、小金湾乡。通过分析得出其适宜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程度、居民点分散度等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选取14个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系数。运用评价系数计算出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为3031.10 hm2,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25.02%;(2)各乡镇评价系数介于0.19~0.61之间,营城子镇评价系数最大,为0.61,新兴乡最小,为0.19;(3)在整理时序上,将可实现潜力与新增耕地系数综合考虑,应优先重点安排潜力大,新增耕地系数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8.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0-2014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2000—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2000、2014 年2 期影像资料,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法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方向及景观格局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究区15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除水域外,其余各类土地面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未利用土地不断减少,耕地先减少后增加,其余5 种地类逐年增加。各乡镇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在0.75%~7.64%之间,总体呈现流域北部大于流域南部,湖滨区大于山区的特征。(2)研究区土地利用转换类型有23 种,面积共18834.33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12.15%。土地利用变化集中于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五者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位于青龙镇和龙街镇。(3)研究区景观破碎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各利用类型面积更趋于平均化和多样化。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影响强烈,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要求,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则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及可行性,为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意见,以花垣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遥感判读、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花垣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花垣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2020年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1458.2 hm2、371.31 hm2,平均整理潜力系数达43.78%;各村庄潜力差异明显,潜力多分布在Ⅱ、Ⅲ等级,可大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区域少;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胡馨  张安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58-362
本文利用熵值法评价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法得出农村居民点利用的集约度。以重庆市黔江区30个乡镇及全区作为评价对象,根据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指标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和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益;黔江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区总体水平仅为0.0304;黔江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结论:应提高对农村居民点规划、管理、整理的投入;熵值法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目标;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标选取参考;仍需进一步应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昕  贾宁凤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1):141-14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中的关键一环。然而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仍然存在发展滞后、聚落结构混乱、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是乡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晋西北山区宁武县大水口村为研究区,基于1980、1990、2008和2020年四期遥感影像,利用参与式调研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建立数据库,分析大水口村40年来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特征,以期为山西乃至全国更多的传统乡村发展提供原型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聚落私有空间的规模在40年来逐渐增大,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聚落的形状特征逐渐趋于简单,边界形状也变得更加规整。(2)聚落生产空间中农业生产用地减少,主要是转换为林地和居民点用地;工矿生产用地的增加主要为占用农业用地。(3)聚落公共空间并没有随着聚落的发展而发展,而是呈衰退和废弃状态;仅有部分基础设施稍有改善。本研究将为未来的村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对黑龙江省乡村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以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兴镇为研究区,结合明水县永兴镇的实际情况和收集资料的情况,构建明水县永兴镇三生空间的分类体系,运用GIS空间地理分析法和景观指数法对明水县永兴镇三生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明水县永兴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对策,以期为黑龙江省其它地区乡村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置区规模,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标准及规模。通过采用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法,研究农户的从业分类,从而研究该比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果表明:(1)农户通过聚类可以分为4类:纯农业型、农业多样化型、务工型和农工兼具型;(2)宅基地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生活用地及生产用地;(3)根据农户性质及宅基地功能对各农户宅基地标准进行讨论,再根据各类型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对居民点进行分类并确定合适的居住建筑用地比例,最终得出纯农业型、农业多样化型、务工型以及农工兼具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分别为人均71~82 m2、75~89 m2、63~69 m2、68~75 m2。结合各类型农户的人口状况,最后得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为5.5~6.2 hm2。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同类型区域进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和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笔者以瑞金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为基础,采用“三级标准”制,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农村居民点,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现阶段农村景观现状存在问题,并以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吉村为例,分别从居住建筑用地景观、公共设施用地景观、道路广场用地景观、水域和其他用地景观4个方面展开相关的研究,寻找景观利用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设计策略,研究成果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GIS技术支持下的湖南省靖州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靖州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格局进行优化调整提供依据使其居民点的分布格局更加合理。从靖州县199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提取出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及查询统计功能,将靖州县居民点矢量数据进行剖析统计,对其公路、河流矢量数据叠加以及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选用景观指数来表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靖州县农村居民点规模正不断减小;靖州县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受道路、河流的影响比较显著;靖州县农村居民点缺少整体的规划,一部分还分布在不太适宜人们居住的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建设急需规划和调整。说明靖州县农村居民点需要从统一规划、制定相关政策、逐步迁并等3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使空间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13-317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