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雁冰  薛泉宏 《玉米科学》2009,17(4):107-11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研究3个施氮量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根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能大大促进覆膜玉米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覆草模式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玉米根系的影响,根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施氮能缩小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增大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差异,还能缩小覆盖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根外,但施氮量较高(240 kg/hm2)时,在覆膜和常规对照条件下土壤真菌数量及覆草模式下土壤细菌数量表现为根外高于根区。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玉米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研究了玉米关键生育时期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免耕留低茬、免耕留低茬+秸秆覆盖、免耕留高茬+秸秆覆盖、免耕留高茬4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增强。在全生育期,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41.9%、470.1%、67.9%和65.7%,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15.0%、18.5%和57.3%,且此效应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表明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肥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肥和复合肥,探索微生物肥料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后,高油玉米叶绿素含量比施复合肥叶绿素含量要高,对玉米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改善;能改善玉米叶片的抗脱水能力,增加叶片束缚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的比值;增加玉米叶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和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高油玉米产量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效协调了产量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4.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室内培养60d后,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20~40cm 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根系对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湿度变化,相对湿度20%时玉米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而相对湿度30%大豆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加入甜菜根系后蔗糖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升高,加入玉米的根系无明显规律,加入大豆的根系使得蔗糖酶活性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微生物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赤霉病的防控作用以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以扬麦20为供试材料,进行金菌冠微生物肥不同用量(0、600、900、1200、1500、1800 kg/hm2)的配合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肥可以显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施用量为15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增产达10.37%;对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52.54%.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该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提高1.44%~9.80%,碱解氮含量提高4.42%~13.42%,有效磷含量提高5.33%~28.40%,速效钾含量提高4.79%~21.92%,pH值降低2.94%~5.70%.  相似文献   

6.
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天津市主推玉米品种中单509,设置5个施钾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施纯钾量在67.5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SOD和POD活性以施纯钾量为67.50 kg/hm2时抽雄期为最高,CAT活性以施纯钾量为90.00 kg/hm2时抽雄期为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以施纯钾量为67.50 kg/hm2时拔节期达最高。不同施钾量处理对玉米叶片的酶活性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适量的钾肥有利于玉米叶片的氮代谢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祁  孟自力 《园艺与种苗》2021,(11):67-68,76
[目的]探索实现小麦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优的最佳水肥运筹模式.[方法]以商麦188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水分-有机肥处理,研究其对麦田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论]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尤其在作物需肥和需水的关键时期表现更为...  相似文献   

8.
复合微生物肥应用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浙优1号、Y两优900、甬优538和甬优12为材料,研究复合微生物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成本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比传统施肥平均增产331.41 kg/hm~2,增3.58%,主要是通过增加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提高水稻株高和收获指数,并通过增产实现增效。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实现化肥减量目标。  相似文献   

9.
刘淑梅  孙武  张瑜  刘树堂  姜雯 《玉米科学》2018,26(1):103-107
在山东省砂姜黑土田小麦、玉米轮作双季秸秆还田下,以传统小麦季旋耕为对照(CK),开展定位耕作试验探讨小麦季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灌浆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免耕模式下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真菌数量(+48.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84.3%)和SMBC/SMBN比值(+100%;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43.1%)。深耕和深松模式下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CK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下降33.0%和37.9%。深松模式下SMBC/SMBN比对照增加138%,深耕和深松下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本区域砂姜黑土农田在小麦季传统旋耕基础上,可适当结合免耕和深松进行轮耕以促进玉米季土壤碳氮转化,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0.
草铵膦对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个不同草铵膦施用量(0、2、4、6、8L·hm-2),研究了草铵膦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其土壤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铵膦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草铵膦施用量为6L·hm-2时,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加,其增加幅度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大,成熟期达到显著水平;喷施草铵膦对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低浓度(2、4和6L·hm-2)草铵膦处理下,被测土壤酶活性均随着草铵膦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浓度(8L·hm-2)草铵膦处理下,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过氧化氢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推荐麦田草铵膦的施用量为4~6L·hm-2。  相似文献   

11.
水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旗叶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调查和小区控制试验,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滴灌春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到灌浆期,适宜的水肥条件能增加滴灌春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重度水分胁迫和低氮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高.水肥对产量互作效应显著,增施氮肥可提高产量.说明水肥合理配施对小麦的抗旱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灌水量和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相关生理过程.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 800~4 400 m3·hm-2、氮肥施用量为450~750 kg·hm-2、磷肥施用量为225~375 kg·hm-2时,滴灌小麦膜脂抗氧化能力和产量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孙扬  吴春胜  谷岩 《玉米科学》2017,25(1):133-138,146
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生态特点,研究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条件玉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也逐渐升高;当氮肥超过300 kg/hm2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在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种植模式的改变比较敏感,膜下滴灌下各处理平均Fv/Fm均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生产田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Fv/Fm增加;高氮处理穗位叶Fv/Fm无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均增加了玉米穗位叶PEP和Ru BP羧化酶活性。在膜下滴灌模式下,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与300 kg/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非膜下滴灌玉米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陇中旱农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减少玉米生产中化肥的投入,在甘肃定西设等氮量(200 kg/hm2)的5个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0、50.0%、37.5%、25.0%、12.5%)和不施氮处理,研究不同替代比例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12.5%和37.5%处理显著提高GOGAT和GS活性,分别较单施化肥增加35.6%和52.5%、20.7%和39.5%。与不施氮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12.5%和37.5%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97.5%和109.8%、102.8%和125.6%,与单施化肥无显著差异。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机肥替代化肥12.5%和37.5%显著低于单施化肥,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滴灌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滴灌玉米高效施磷提供技术依据.磷肥用量各处理相同,设5个处理[Pb100:磷肥100%用作基肥;Pb50:磷肥50%用作基肥,50%用作追肥;Pb25:磷肥25%用作基肥,75%用作追肥;PbO:磷肥100%用作追肥;不施磷肥(P0)为对照].等施...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对2014年土样进行酶活性测定和分析,探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定位施肥处理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玉米生育期内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从苗期至拔节期上升,在拔节期出现峰值;随后下降,至灌浆期酶活性最低,收获后酶活性出现回升。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以上3种酶活略有不同,从苗期至开花期升高,开花期至收获后期呈下降趋势。在玉米相同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间比较,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有机肥+化肥(NPK+1.5M1)有机肥+化肥(NPK+M2)有机肥+化肥(NPK+M1)有机肥+化肥+轮作(NPK+M1+R)化肥+秸秆还田(NPK+S)单施化肥(NPK)CK。长期有机肥配施化肥和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比氮磷钾处理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吉林省通榆灌溉试验重点站选取3个地块(10个小区)进行玉米膜下低压精量滴灌试验,研究低压精量滴灌对吉林省自然条件下覆膜玉米株高、叶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株高方面,低压精量灌溉和常规灌溉下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前期快速增长、拔节期后缓慢增长、灌浆后期基本稳定。在叶面积方面,其动态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在产量方面,低压精量滴灌增产幅度达到4%以上;在水分利用率方面,低压精量滴灌下玉米的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从促生、生防、抗非生物胁迫的角度,总结微生物肥在玉米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产量、子粒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及节肥潜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1.3%~39.7%.利用微生物肥料可能减少15% ~ 30%的化肥用量.建议针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不...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品种C1和C2为材料,研究了酵素菌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期、分蘖动态等农艺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素菌肥能够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期,增加水稻的株高,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群体有效分蘖比例,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最终增加水稻的产量,并能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的外观及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滴灌等磷量投入条件下,不同施用时期及比例(P1,100%基肥;P2,40%基肥+60%拔节肥;P3,40%基肥+4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P4,40%基肥+2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20%开花肥)对玉米产量、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磷处理(P2、P3、P4)玉米产量均高于P1处理,P4处理玉米产量与P1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施磷显著提高玉米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量和磷素吸收量,吐丝期干物质量与磷素吸收量以P1处理最高,灌浆期至成熟期干物质量与磷素吸收量以P4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